Skip to content

華爾街日報:小米上市一味炒作物非所值

作者:香港特約記者 甄

華爾街日報:小米上市一味炒作物非所值

北京某小米手機專賣店。攝於2018年3月31日

華爾街日報4日以《小米IPO需要降低炒作》為題,指出小米目前標榜自己的定位是互聯網公司而非手機製造商,是言過其實,如果以目前計劃集資100億美元計算,小米市值1000億美元是沒有理據支持。

報道首先提出一個問題:身為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商,它到底值多少錢?華爾街日報的答案是:“絕對不值1000億美元。”

報道指出,小米在招股書中一直堅持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一家硬體製造商,此說可以理解:因為如果是硬體製造商,根本沒有可能有如此天文數字的IPO。所以招股書一直都強調小米未來增長的潛力在互聯網事業,盈利的來源來自其程式和遊戲的廣告。

但報道指出,冷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就算在去年,小米最好的一年,它的純利只不過是7億美元,如果投資者認為小米只不過一家邊際利潤低的硬體生產商,基於同類公司聯想和三星過去盈利的歷史,它的市值頂多只有100億美元。聯想和三星的市值,也只不過是100多億美元。

或者有人認為這個市值太低了。但報道同時指出,就算小米被當作一家類此中國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公司,它也頂多只值500億美元。投資者或者需要對小米的未來發展有著無比的信心,才會相信它值1000億美元。

報道又問:那麼到底小米是硬體生產商還是自稱“富有創意的互聯網公司”?小米去年營收180億美元中,差不多90%來自硬體的收入,這是一個僅僅有錢賺的行業。小米生產的硬體,包括手機和電飯鍋,以及抽濕機和電視,毛利收入只是8%左右。

報道指,小米推銷的賣點就是以便宜的價錢來鎖住用戶,從而可以向他們兜售程式服務,例如虛擬產品如手機遊戲,從而向廣告商取得更大利潤。這類服務的邊際利潤是60%,而小米去年從這類服務所賺得的毛利佔了總數的40%。

但報道同時指出,比較於其他互聯網的巨擘,或者相對於其他的手機硬體生產商如蘋果,小米尚未建立一個堅固的用家市場足可保證這些用家使用它的服務。根據手機市場調查資訊公司IDC的數字,小米手機輸出量去年上升75%,主要是因為它成功地打進印度和俄羅斯市場,但在2016年,它的輸出量卻曾大跌25%,顯示便宜手機的用戶對產品的忠誠度,不能寄予過大的依賴。另一個不明朗的前景,就是小米的服務在中國以外地區的銷售量,尤其是很多小米的用戶只不過因為它價錢便宜才選購它。

報道最後指出,小米應該還是實事求是發展它的智能手機市場,將IPO的定價定得更為合理。

來源:法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