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官方數據看民企和國企誰更掙錢

20181005054143632

日前,一份根據中共官方數據作出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1年到2018年8月,規模以上的民企盈利能力是國企望塵莫及的。民企承擔了主要的社會責任,容納了大約中國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近8年以來,民企凈出口規模總計高達3.9萬億美元。然而,中共對國企的政策傾斜,不但降低了民企盈利,一些民企也從“規模以上”的統計盤子里消失了。

中共供給側改革降低了民企利潤

財經評論平台老蠻數據透析站10月3日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共國家統計局月度資料庫2011年至2018年8月的數據,可以提供一個窗口,從中可以觀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銷售產值2000萬元以上)中民企、外企和國企的利潤對比。

報告指,據中共官方數據,民企利潤占比從2011年到2015年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從27.1%上升到峰值的35.1%,此後,伴隨中共供給側改革的實施,民企利潤占比持續下降,到2018年8月份下降到26.0%。外企利潤占比始終穩定在24%左右。國企的利潤占比演變規律恰好與民企相反。從2011年的29.6%,下降到2016年的18.9%,此後伴隨供給側改革,國企的利潤占比迅速提升,到2018年8月份提升到33.5%。

報告說,從這個角度上看,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原材料漲價為核心手段提升相應國有企業的利潤,減少民企利潤,也就是生產領域的利潤再分配。

民企掙錢能力是國企望塵莫及的

對比凈資產收益率,民企凈資產收益率從2011年的28.5%下降到2017年的19.6%,呈現持續下降態勢;外企凈資產收益率從2011年的22.3%下降到2015年的17.1%之後下跌趨勢開始緩和,並逐漸穩定,2017年回升至18.2%。國企凈資產收益率表現極弱,基本沒有掙錢能力,從2011年12.9%劇烈下降到2016年的7.2%之後,在中共供給側改革的呵護下,2017年才恢復到9.4%,但是掙錢能力依然很弱。

報告說,整體來看,民企和外企的掙錢能力,令掌握了最多社會資源的國企望塵莫及。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工業企業現在乃是純粹利潤導向,早已不承擔任何社會責任,醫療養老教育等原本國企背負的責任,早已全盤交給社會。因此,承擔社會責任,已不能成為當下國有工業企業效率低下的借口。

一些民企從“規模以上”統計中消失

民企的利潤轉為凈資產率,從2012年到2014年還呈現上升態勢,從49.4%提升到79.2%。此後形勢突然逆轉,到2015年下降到了44.9%,到2017年已經下降到14.7%,到2018年1-8月份,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掙了1.15萬億的利潤,但是其凈資產規模相對2017年底居然整體下降了1.84萬億(480891億-499918億)。

報告認為,這種凈資產規模下降,只能解釋為有大量的企業家選擇減產乃至是停產,從“規模以上”這個總盤子里消失了。企業家們集體主動或被動選擇了減產或停產,導致2018年1-8月份的凈資產轉化率變成了一個負值,並且數值極大:-160.6%。

報告指,整體而言,從2012年至2018年8月,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的總利潤達到14.4萬億,而凈資產增加規模僅4.5萬億。其間近10萬億的差值,是被民營企業家們結算出來。由於宏觀經濟政策層並不鼓勵民企將利潤用於再投資,兌匯離境又受到嚴格限制,那麼,企業家們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炒房。這十萬億資金,成了撬起房價泡沫的砝碼。

民企出口規模約3.8萬億美元國企數據為負值

報告認為,企業的凈出口數據可以衡量企業掙外匯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強弱,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怎麼高估都不過分。

從事貨物進出口業務的國有企業,屬於製造型國企,今時今日,國企無須承擔社會責任,相反,由於控制了原油、礦石和食品等關鍵大宗商品的壟斷進口權,國有製造企業事實上相對民企和外企而言,具備巨大的成本優勢。然而這種成本優勢並沒有轉化為相應的生產能力,國企始終沒有建立起深加工能力並形成最終的出口能力。

從2011年至2018年8月,民企的凈出口占比長期維持在100%以上。

整體而言,2011年至2018年8月,民企的凈出口規模合計38978億美元,外企合計11818億美元,而國企的數據合計-19717億美元。

生存艱難的民企支撐著中國經濟

報告最後說,總體來看,生存艱難的民企,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其就業人數占比從2011年的19.2%提升到2017年的29.9%,可以說,民企支撐著中國經濟;外企大致維持在6-7%之間,算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器。唯有國企,即便包含了公務員在內,也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就業人數占比從2011年的18.7%下降到2017年的14.6%,只相當於民企的一半。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