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港珠澳大橋竟然是特供橋 港人1200億血汗錢投海 還有2個更深坑等著

20181024030809931

港珠澳大橋開通,香港耗資高達1200億港元,中共出資200億港元,但開通儀式的風光卻被珠海奪去了。該工程將使香港與「大灣區」概念聯繫在一起,此舉使香港更「大陸化」。這個特權橋,只有那些富有而擁有政治關係的人才能使用。所以開通後效用很低,而且該項目被視為中共「政府還貸公路」項目,港人的投資或永遠拿不回來了。

有港民一針見血的指出,「大橋建好後,就是大灣區發展和香港填海了,皆因領導人以中共國情和國際儲備一毛都不能動為由,香港的投資者要小心了」。

特權大橋開通;港人持不同看法

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當局將對一萬輛擁有大陸-香港雙板車牌的私有汽車發放可以上橋的牌照,澳門只能獲得300個類似牌照。申請這種牌照的人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例如,必須屬於中共政府的某個部門,必須上繳了在大陸的稅款,或者對中國大陸南方的慈善機構捐獻過5百萬元人民幣。

在臉書上,有香港網民批評,大橋花了香港納稅人的錢,但最終最受惠的只限於一少撮人。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認為,廣東省內已準備更多基建去配合大灣區發展,例如即將落成的深中通道等,這些交通網路可能更方便當地人,但她質疑,香港人本身未必會常用這些通道,而這些交通網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可能被高估。

「政府還貸公路」意味著錢撒大海永不返?

南華早報援引大橋島隧總工程師林鳴的話說,大橋總投資約1000億港元:港府出500億(50%),中央和廣東省政府出200億(20%),澳門政府出100億(10%),其餘200億系銀團貸款。這就是大橋為什麼叫港珠澳,而非珠港澳。

但實際上,目前連同工程延誤與超支幾乎都由香港方面承擔,令香港耗資高達1200億港元。

但海外媒體《看中國》報導,對於港珠澳大橋何時才能回收成本,2008年時任廣東省省長的黃華華曾表示,大橋主體部分回本期需36年半。不過後來出現超支延誤、三地政府相繼調低車量預測,大橋的回本期已經增加到至少72年。

事實上,根據三地政府簽署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協議,三地政府都無法從大橋營運中收回一分一毫,因為大橋「是採用非營利原則的公共基礎設施,視為大陸法律規定的「政府還貸公路」項目,即大橋營運所能收取的款項,都將被收取為國家政府還債,直到收回成本。

這類「政府還貸公路」項目理論上是「以路養路」,回收的款項用作維修還債,然而最後「說一套做一套」的情況早有前科。

香港人的血汗錢,或許永遠也拿不回來了。

港珠澳大橋或令香港「大陸化」

林鄭月娥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將港珠澳大橋和「大灣區」概念掛起鉤來,並且再次提及引發香港社會爭議的「明日大嶼」填海造地計畫。

她說,希望大灣區將很快展現國力,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全球一流灣區」。有了港珠澳大橋和香港機場的區位優勢,「大嶼山將是通向世界和大灣區的『雙門戶』」。

然而,風光的開通儀式卻在珠海一地舉行,除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等港府高官和政商名流受邀外,香港民主黨議員坐冷板凳。

美國之音報導,香港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說:「為什麼開通儀式在珠海這個城市舉行?我們香港這邊的人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大小的開通儀式?香港不是從屬珠海的。這是有問題的,如果要是開通,應該三地同時舉行。」

耗資巨大而無實效的「面子工程」

港珠澳大橋工程,除具多項工程之最外,施工質量和瑕疵經常受到輿論抨擊。工程浩大,延宕多時,爭議不斷。其中最主要的是其實用性,而不是「形象工程」。對此,黃碧雲說,香港人去澳門,不如坐船方便。

她說:「最大的問題是車流量,不會有政府原初預算的那麼多,加上(地區內)正在興建的其他大橋,全部開通後就會出現競爭的局面。到時候港珠澳大橋就不會有足夠的車流和人流。我們投資放進去的一千兩百億的基建投資,能不能換來我們預期的效果,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來源:阿波羅網陸凡客綜合報導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