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川普步步緊逼 習步步為營 中國經濟將一路跌至2%?

  • 民生

中國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英國經濟機構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在未來十年急跌至2%。大陸獨立經濟學者鞏勝利指,中國是黨政運行的國家,三個方面居高不下。2018年中國經常賬戶盈餘收窄70%,今年2月貿易逆差高達150億美元。美媒評論文章指,中美貿易談判川普步步緊逼,習近平步步為營。此外,四個直轄市之一的重慶GDP去年增僅6%,中共官方指薄熙來和孫政才的後遺症爆發。

川普步步緊逼,習近平步步為營

美國之音文章稱,川習會由原計劃可能於3月底舉行推遲到4月底、直到現在的6月,凸顯雙方談判進程的艱辛。川普對習近平步步緊逼的態勢十分明顯。而中方輿論保持低調,習近平步步為營,既不輕易讓步,又不願讓談判破裂。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在美國之音時事大家談節目表示,美國是個開放的社會,所以內部對貿易談判問題有不同聲音很正常。

從最近的情況來看,不管是鷹派萊特希澤還是鴿派姆努欽的講話,內容上並沒太大差別,只是口氣、態度和側重點上的不同。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形勢的估計有所不同。

一派認為,中方已作出若干讓步,希望對方讓步更多不現實。現已到簽協議的時候,不簽只會徒增自己的損耗。

另一派認為中方在貿易戰壓力下還有可能作更多讓步,因此不該現在就簽協議。這當中牽涉到的是對中國能否讓步更多的估計。

胡平指出,中國是個專制政府,它可以輕易地把貿易戰中承受的損失轉嫁到老百姓頭上;老百姓缺少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作改變的能力。

所以儘管貿易戰導致中國經濟蒙受很大損失,但習本人很扛得住,他就是不改。過去一年中,習近平某些方面作出的變化確實就是貿易戰之下施壓而引起的。

20190319082918945

中國江蘇省連雲港,一名工人在工廠里加工傳動部件。

凱投宏觀:中國GDP未來十年進一步下滑至2%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兩度提到,中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所以他將2019年的經濟增長定在6.0%至6.5%的「區間」。

自由亞洲電台援引英國經濟諮詢機構凱投宏觀的報告指,中國經濟將告別高增速時代,未來十年進一步下滑至2%水平,但中國經濟增長要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預測約5%至6%,逐步降至2%仍有漫漫長路。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多重風險,包括債務問題、勞動力下降及生產力引擎越來越弱。凱投宏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會議亦提到,中國債務問題仍然令人憂慮。不良貸款導致大陸企業及家庭債務持續攀升,雖然官方試圖控制,但直至目前為止,成效不彰。

大陸獨立經濟學者鞏勝利周一(18日)對本台指,英國機構對中國經濟的研究比較實際,對全球經濟的把握亦較準確,一旦中國的經濟增長真的在未來十年跌至2%,相信是一個最危難的時期。他又認為,中國的經濟成本高,其中有幾個因素。

鞏勝利說:中國是一個黨政運行的國家,國家運行的人民必須的水、電、煤成本高,國有企業壟斷,包括銀行、電話、互聯網,也是全球最高的成本之一,第三個現象就是中國經濟運行的工業成本高。

另一大陸經濟學者盛洪認為,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狀況要視乎當局實施的政策是否恰當,但目前仍難以預測。

盛洪說:有一條路是正確的,如果落實正確恰當的話,(中國經濟增長)肯定不會降到那麼低,但是你(外界)無法保證,政府走的政策是對,政府走的路是不對,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其實不能預測。

中國經常賬戶盈餘收窄70%,2月貿易逆差高達150億美元

中國國家外匯局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銀行結售匯從上月的順差轉為逆差150億美元,但外匯局稱主要是春節因素導致波動較大。

美國之音報道,中國對世界的出口大於進口,在過去25年來一直保持經常賬戶盈餘(簡單地說,是貿易差額和跨境投資收益之和)。但去年中國的經常賬戶盈餘收窄70%至491億美元,僅佔GDP的0.4%。

摩根斯坦利的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在2019年可能會出現1993年以來首次年度經常賬戶逆差。

在中國出口商遭遇貿易戰等阻力之際,中國消費者從海外購買了更多商品。服務貿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旅遊的增長。2018年,中國旅遊業創下破紀錄的2400億美元赤字。

更深層次的力量也在發揮作用。中國人口老齡化導致國民儲蓄率進一步下降,因為更多的退休人員將儲蓄取出來,總體消費水平增加,這將對進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勞動力數量下降造成勞動力成本提升,將削弱一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赤字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支出大於收入。如果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正在下降,將不得不吸引更多外國資本來滿足要求。世界銀行估計,從2019年到2020年,中國的資金缺口最初將在500億至900億美元之間,但到2020年將逐步擴大至2000億美元。

許多外國投資者質疑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即他們能否做到將資金隨時撤出中國,這一不確定性將影響他們的投資決定。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告訴美國之音,“中國可能歡迎資本流入,但在資本流出方面,情況正好相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改變。”

薄孫後遺症,重慶GDP年增僅6%

自由亞洲電台綜合媒體周日(17日)報道指,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孫政才主政時代,重慶GDP曾連續保持兩位數高增長,但自陳敏爾擔任市委書記後,重慶GDP去年僅增長6%,令外界關注。

大陸媒體《中國新聞周刊》周一發文指,重慶GDP增速趨緩,與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打壓民營經濟,孫政才懶政怠政有關。

報道引述多名受訪者表示,重慶GDP下調,歷史原因包括:薄熙來與前重慶副市長兼公安局長王立軍主政重慶時打壓民營經濟、孫政才主政時亦不重視民營經濟。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指,薄孫留下的一些後遺症至今有所顯現,不利於招商引資。

來源:阿波羅網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