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慘了龐氏騙局失靈 10余年後養老金耗盡 美企轉進口國重創中國經濟

  • 民生

20190411092637559

中共社科院最新報告預測,中國養老基金到2035年有耗盡的可能。中共的養老繳費模式被業界稱做“龐氏騙局”,養老金一直存在巨大缺口。目前是年輕人繳納養老金養活老年人,到現在的年輕人退休時,退休金卻可能沒有了。為延緩養老金虧空危機爆發,中共採取延遲到65歲領取養老金等手段,等於多交5年保險金,而少領5年,屬於變相盤剝。養老金危機似乎還可以拖延,而美國企業在關稅戰作用下,紛紛拋棄中國大陸轉向他國作為進口來源國,這對中共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將造成即時重創。

中共社科院:中國養老金基金16年後或耗盡

4月10日,中共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預測,未來30年(2019-2050年),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加速下滑,到2028年當期結餘將首次出現負數,虧空1181.3億元,到2050年,當期結餘可能虧空11.28萬億元。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能在2035年前後耗盡累計結餘。

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2035年看似遙遠,其實不然。即使年紀最大的80后,到那時還依然沒超過退休年齡。

2019年收不抵支省份恐達16個

《報告》說,今年各省份養老金當期結餘將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結餘第一位的廣東高達2000.7億元,幾乎是第二到第十位(北京、湖南、四川、福建、雲南、貴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當期結餘的總和,而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會高達16個。

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體系準備不足

對於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原因,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龍玉其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特點是總量大、速度快、高齡化、未富先老。在快速老齡化過程中,當局對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並沒有完全做好準備。

《報告》指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付壓力正在不斷提升,2019年是接近2個繳費者贍養一個離退休者,到2050年前後幾乎是一個繳費者贍養一個離退休者。

中共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有2.49億,占總人口的17.9%,65歲以上人口1.67億人,占總人口11.9%。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認為,中共當局財政資金較多地用於促進經濟建設支出,對社保和居民福利支出比例太少。中共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從全口徑預算看(把一般公共預算+政府型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企業經營預算合一),中國經濟建設方面財政支出大體占40%,社會福利性支出也大體占40%。但歐美國家經濟建設支出最多不超過20%,剩下60%用於社會福利性支出。

另外,中共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也是重要原因。海外評論人士文小剛表示,養老金雙軌製造成了嚴重不公,政府工作人員養老金交得少,退休后拿到得多,等於是企業退休人員養退休公務員。雖然目前養老金雙軌制已經停止,但其造成的影響不是幾年可以消除的。

20190412112818524

中共養老模式就是“龐氏騙局”

中共養老金虧損的問題在2011年就開始了,之後越演越烈。2016年,中共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社保基金收支赤字6058億元。

2017年12月,中共官方發布的報告顯示,大陸多個省份養老金告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青海和內蒙古7個省、自治區為赤字。其中黑龍江最為嚴重,“負債”232億元人民幣。

經濟界人士分析說,大陸養老金的缺口在未來5年到10年內將達到8萬億到10萬億。

中國的養老繳費模式被業界稱做“龐氏騙局”,中共一直隱瞞養老金存在巨大缺口“拆東牆補西牆”,一旦危機爆發,養老金將難以支付。

經濟學家郎咸平2012年曾發表文章表示,目前是在用年輕人繳納的養老金支付給現在老年人,等於說,現在繳納養老金的年輕人退休時,他們的退休金已經沒有了,這是很危險的。

英國《金融時報》曾引述分析表示,大陸養老金缺口嚴重,民眾辛苦工作幾十年後,能否按時領到退休金以及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可能還是個未知數。

為解決養老金虧空問題,中共採取延遲退休、降低社會保險費等手段。中共人社部稱,從2017年開始逐步延遲領取養老金,到2030年將全面達到普通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

有大陸學者指出,這樣就使民眾多交5年保險金,並縮短5年領取養老金年限,實際就是變相盤剝。

中共社科院日前出爐的報告中,也建議當局儘快出台延遲退休方案。

美企棄中共轉向台灣、越南、韓國、墨西哥等地進口

20190412023759575

中國養老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之一,但還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在貿易戰的作用下,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的出口可能將遭受重創。

《自由時報》4月11日報道,據一份最新報告,川普的貿易戰已經發揮作用,在關稅打擊下,中國商品進口下滑,各企業也紛紛轉向越南、台灣、韓國、墨西哥等地進口。

目前美國對規模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至15%的關稅,而擁有中國供應鏈或是需進口中國商品的美國企業陷入挑戰,應對方式便是轉移進口來源。

根據標普智匯(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旗下的全球貿易資料庫Panjiva周三公布的分析,第一季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貨櫃貨運量下降了6.4%,傢俱、家電、輪胎等商品都有轉單現象。

如宜家家居(IKEA)、家得寶(Home Depot)、目標百貨(Target)、Room to Go等零售商進口的中國傢俱在一季度下降了13.5%,部份由越南37.2%、台灣19.3%的成長量彌補。

家電方面,一季度美國進口的中國冰箱下降24.1%,同時間韓國和墨西哥的出貨量分別成長31.8%和32%。Panjiva指出,轉變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三星、LG重新分配其供應鏈。

汽車業也找到新的進口來源,中國輪胎進口量下降了28.6%,越南輪胎則有驚人的141.7%成長,韓國輪胎則增加11.1%。

來源:阿波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