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口紅利」消失 將成經濟最大危機?

20190619094850179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總人口為13.95億;而去年凈新增人口數為530萬,顯著低於2017年新增人口737萬。縱然 大陸已放鬆了生育限制,但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的新增人口持續減少已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就在中美元首通了電話、貿易戰出現曙光之際,“人口紅利”的消失正醞釀著另一場卷席全國的經濟危機。

在經濟學上,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是指勞動人口的比例上升,帶來的經濟增長效應。在中國,過去一段時間由於人口爆發性增長,適逢改革開放,大量成本較低的適齡勞動力使中國具備成為“世界工廠”的條件,造就了“中國式”經濟奇蹟。

不過,在出生率逐漸下降的情況下,隨著時間流逝,人口紅利最終會變成“人口負債”。儘管國家統計局於今年初時曾公開表示,中國的人口紅利仍然存在,並揚言“支撐中國經濟中長期向好的因素沒有也不會改變。”但有關說法仍未能釋除外界的疑慮。

●樓市首當其衝

事實上,當人口紅利不再,樓市會是最先遭到衝擊。過去 大陸一線城市的樓價飆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大量農村勞動人口湧進城市,以及各大城市本身人口爆發,從而創造了大量住屋需求。不過,當人口增長不再,甚至出現倒退時,住屋需求必然會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估計,若中國總和生育率(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孩子數)維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增長最快於2027年就會出現。其報告亦援引聯合國的預測,稱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2億。

事實上,近年 大陸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樓價已有“爆煲”徵兆。據 大陸傳媒的報道,近月在黑龍江的鶴崗市,有46平方米(約495呎)的房子,總售價僅為1.5萬元人民幣,摺合每平方米僅約326元人民幣。這種現象其實在位置偏遠、人口凋零的城鎮並不罕見,主要是由於勞動人口流失所導致。

去年彭博社亦曾引述中國成都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的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城市住房空置率大概為22%,空置房屋單位總量大約為5,000萬個。甘犁更指出,投資性房屋是導致中國住房空置率偏高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一旦實際需求持續下跌,或有機會觸發空置房屋拋售潮,衝擊樓市。

●科網企業同受累

人口紅利衰減問題亦威脅到中國科網企業。摩根士丹利前分析師、有“互聯網女王”之稱的米克爾(Mary Meeker)在最新發表的趨勢報告中指出,全球互聯網人口紅利持續衰減。她亦提到,在中國,電子商務於零售銷售中佔比現已達15%。惟電商的增長速度已經有所放緩,今年首季的按年增幅為12.4%,而實體零售增長亦僅為2%。

“互聯網人口紅利”是指互聯網用戶(即“網民”)數量急增,衍生出各類網上電子消費行為所帶來的經濟增效應;這無疑正是過去幾年 大陸的狀況。不過,要留意的是,近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瓶頸,而當中新增的網民其實大多只是新世代的年輕人。這意味隨著未來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網民的增長速度亦必然會放緩,中國的網購、手機遊戲等網上消費恐會因市場不再增長,陷入停滯,最終更會拖累經濟的其他環節。

●日本是前車之鑒

縱觀全球發達國家,人口紅利衰退必然伴隨著經濟增長的停滯。就以日本為例,曾經作為電子產業大國的日本,由於勞動人口持續減少,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最終亦導致大量工廠外遷至中國等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

較早前,日本有原本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因店主聘請不到人手,決定縮短每日營業時間。這亦反映出,當勞動力所佔的人口比例減少,企業便會因而增加成本,甚至會因人手不足而被迫削減產能,對實體經濟造成打擊。

來源: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