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貶褒不一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 新聞

Z

曹操在許縣,計劃迎接天子(獻帝)。眾人都認為:“崤山以東還沒有平定,而且韓暹(音先)、楊奉等人自認為護駕有功,驕橫跋扈,不能迅速制服。”荀彧(音域)說:“以前晉文公重耳接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誠心歸附。自從天子流離在外,將軍率先倡導義軍,只因崤山以東局勢混亂,來不及遠行迎接聖駕。如今獻帝返回舊京,但舊都洛陽荒廢,忠義之士希望能保全根本,黎民百姓也懷念舊的王室,為之悲傷。真該藉此時機,奉迎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最合乎時勢的行動;用大公無私的態度使天下心悅誠服,是最正確的策略;扶助朝廷,弘揚大義,招攬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這樣一來,儘管四方還有叛逆的賊臣,他們能有什麼作為?韓暹、楊奉之輩,有什麼值得顧慮!如果不及時決定,使別的豪傑們捷足先登,以後儘管再費心機,也來不及了。”於是曹操派遣揚武中郎將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陽迎接天子。但董承等人扼守險要阻攔,使曹洪不能西進。

【研析】

自漢末以來,豪強並起,軍閥割據,漢朝的江山分崩離析。在近百年里,烽火在神州大地燃燒著,多少叱吒風雲人物,馳騁殺場,鬥志逞勇。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國鼎峙的局面。

曹操憑著他的文才武略,廣羅人才,逐步擴大勢力範圍。公元196年聽取智囊荀彧等人建議,率軍進駐洛陽奉迎漢獻帝,“奉天子以令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遷都至許昌(早在曹操舉兵之前,袁紹智囊就建議他迎接獻帝,但袁紹遲疑未決,所以被曹操搶得先機),在政治上取得優勢地位。於東漢建安五年(公元二00年)官渡之戰打敗北方強敵袁紹後,逐步統一中國北部。他南征北討,確立了北方霸主的地位。然後實行“天下平,禮儀興”、“得人才得天下”、“論功行賞,唯才是舉”、“建銅雀台招賢納士”等策略。關中一戰,更顯示曹操的雄才大略。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率軍南下,在赤壁和劉備、孫權的聯軍交戰,被打敗。從此奠定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他曾在北方興修水利,開墾農田,為發展農業生產作出貢獻。他在軍事理論和文學創作上,均頗有成就。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謀士荀彧、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操有十勝:“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而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則表現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卻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出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漢紀五十四》

來源:找歷史網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