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女神”歸來!九寨溝重新開放 還是那麽美! (圖)

震後兩年,九寨溝景區今日(9月27日)正式對外恢複開放。今日上午,新京報記者跟隨景區首批遊客進入景區,實地探訪震後修複的85%景觀。災後重建,植被的修複也被列入重建範圍。記者現場看到,震後裸露的山體已被植被覆蓋。現場有遊客感慨,拍照完全“不用添加濾鏡”。

九寨溝震後兩年開放 遊客感歎“照相不用加濾鏡”

地震後與修複重建後的九寨溝五花海。 新京報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縣境內發生7.0級地震,九寨溝景區從8月9日起停止接待遊客。曆經兩年震後重建,九寨溝景區今日正式對外開放。

根據景區安排,目前為試營業狀態,暫不接待散客,遊客前往遊覽需參加旅遊團報名,由旅行社統一安排網絡實名製購票,現場不設購票窗口。

今日一早,新京報記者跟隨九寨溝景區的首批遊客,一起進入景區,根據安排,所有遊客搭乘綠色觀光車,參觀景區內幾大景觀。一名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今日開放的景觀占總景觀數的85%
,因地震水文發生變化,新形成的雙龍海瀑布首次亮相。

一名身著紅色羽絨服的遊客現場發出感慨,驚歎眼前的景色“原生態,拍攝的照片不用加濾鏡。”

新京報記者從九寨溝景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獲知,兩年災後重建,植被的修複也被列入重建範圍。

在五花海景觀處,新京報記者現場看到,地震後裸露的山體,已被植被覆蓋,一些小樹苗還能肉眼可見。湖麵裏雖有樹枝,但清澈見底,可見水中遊動的小魚。

在新增的景點雙龍海瀑布處,景區工作人員現場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其實在九寨溝,雙龍海瀑布在地震前隻是一個小瀑布,隱藏在樹林中,“非常不起眼”,但因地震水文發生變化,才形成了現今開放的85米景觀,“當時地震後一夜間形成的,現在還能看到被衝毀的樹木殘枝。”

此外,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諾日朗瀑布附近的諾日朗遊客服務中心,是九寨溝景區唯一可以用午餐的客服中心,在餐廳外,景區還安排了餐位,遊客可露天用餐。根據統一定價,自助餐每位60元,步入遊客中心後可掃碼進入。

九寨溝地震之後,一直以雄偉壯觀而聞名的諾日朗瀑布瞬間萎縮,變成了一道細流,讓無數人惋惜。

 

九寨溝。

九寨溝。
 

9月2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九寨溝看到,地震兩年後,諾日朗瀑布已恢複以前偉岸的身姿,“轟轟隆隆”的瀑布聲再次在山穀間響起。

據九寨溝景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九寨溝地震後的修複是以自然恢複為主,人工幹預為輔。”
但經過上萬年鈣侵蝕形成的諾日朗鈣華瀑布,如何在震後兩年就得以重生呢?

澎湃新聞查詢相關資料發現,西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西南科大”)環資學院其利用微生物礦化,經仿生技術促進鈣華地質形成助推九寨溝震後恢複。該院環資學院大汙染物安全與調控團隊用了一年時間,為諾日朗瀑布成功“補鈣”,經自然恢複,其恢複到了現在的模樣。

填補近20米長裂縫,仍需自然恢複

9月26日,九寨溝景區恢複開放前夕。澎湃新聞在諾日朗瀑布見到了正在對這裏進行數據采樣的西科大汙控團隊。據帶隊的趙學欽博士介紹,他們是特地趕在景區對遊客開放前進行地表水化學,微生物群落結構,鈣華沉積等方麵數據進行監測。其中包括生物取樣、水樣、粉塵取樣等內容。其目的,是通過景區開放前後相關數據的對比,為景區人流量控製和科學保護提供基礎數據。

作為修複諾日朗瀑布的專家團隊負責人,他說,這些監測是諾日朗瀑布生態修複的重要內容,並不是恢複到現在這樣就結束了。

趙學欽說,曾被稱為中國最寬鈣華瀑布的諾日朗,變成了一涓涓細流。他們進行現場勘探,發現上麵有一個長19.4m的裂縫,平均寬度15cm,最寬處達80cm。裂縫對整個壩體穩定都構成了威脅。

西科大同九寨溝管理局進行科研合作,通過適當人為幹預,用震掉的鈣華體往上回填,對大體整個諾日朗瀑布進行保育工作。“不然裂縫會越來越大,可能發生崩塌。”趙學欽說。但人為引導隻是讓諾日朗瀑布瀑布完全恢複的第一步。

他表示,實際上,2018年6月,諾日朗瀑布已經恢複成現在這樣了,但要讓它完全恢複,還得依靠大自然。他們現在進行監測,隻是為了掌握相關數據,景區管理部門依據這些數據才能對景區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為景區自然修複創造更好的條件。這種監測可能會持續5至10年。

據該團隊負責人代群威博士介紹,他們遵照同質同相,自然增強的科學方法,對諾日朗瀑布震損部分成功進行了修複。現在瀑布壩頂穩定,微生物結構恢複的很好,而少量損毀的植物還需時間。他稱,這是西科大這項專利技術在世界上的首次成功應用。

為諾日朗瀑布“補鈣”的團隊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九寨溝風景區的諾日朗瀑布受損嚴重,地震導致瀑布鈣華體垮塌長約20米。地震之後,西南科大環資學院代群威撰寫了《震後九寨溝鈣華景觀探測及修複保護工作建議》。經相關專家一致認可及推薦後,西南科大首批獲準進入九寨溝景區開展先期采樣工作。

據西南科技大學報報道:2017年10月16-21日,西南科大汙染物安全與調控團隊一行12人,進入九寨溝景區主要震損區域,開展火花海、諾日朗瀑布等核心遺產點的應急性監測、壩體孔隙探測與風險評估、重點區段鈣華分析與修複配方準備等工作。

報道稱,新生汙染物安全與調控團隊以“自然修複為主,人工幹預介入”為修複工作的核心指導思想,堅持“同質同相”的原則,選擇環境友好的材料進行保育性修複。

在前期的科研工作中,代群威通過對黃龍地區的鈣華研究發現,鈣化壩體會自修複。每年到了10月份左右的豐水期,黃龍的彩池水體會涵養到部分缺水退化變黑的邊石壩鈣華,新生的鈣華會自然修複,使得石壩景觀恢複原貌。因而得出“水”是維係鈣華存在的根本。

但是九寨溝鈣華成因不同於黃龍地區,九寨溝鈣華為土壤成因的表生鈣華。九寨溝水體中重碳酸根離子比黃龍低2~4倍,沉積速率遠不及後者,因此九寨溝鈣華景觀自修複速率遠不及黃龍鈣華景觀,所以當九寨溝鈣華體發生大麵積破壞時,僅靠自然修複難以保證修複效果。

針對九寨溝鈣華的特殊現象,代群威教授提出了新的修複理念:微生物礦化。邊石壩微生物,尤其是藻類對鈣華沉積存在雙向調控作用。

團隊在九寨溝火花海壩體現場勘查過程中,發現少量微生物正在修複邊石壩表麵鈣華。絲狀藻、矽藻等對表麵鈣華進行生物修複,形成致密防護層,這是微生物鈣華共沉積的有利一麵。於是通過仿生技術,發明微生物噴塗劑,以促進鈣華地質成形。

7c4874e7d03741c89d9cfd91b0d09dee

九寨溝美景。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華客網:”女神”歸來!九寨溝重新開放 還是那麽美!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