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華典故:不受一錢

  • 民生

2004052301192815

「不受一錢」出自《晉書‧鄧攸傳》。

鄧攸(3世紀─326年),字伯道,晉朝平陽襄陵人。西晉時曾做汝南太守、河東太守。西晉末年,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攻陷了洛陽城,鄧攸被俘。石勒因看重他的文才,沒有殺他,還讓其做了參軍。

石勒每次出行,都要帶著鄧攸。石勒禁止夜間點火,違者一律被處死。一次,與鄧攸鄰車的胡人夜間失火燒燬了車子,在被審問時,胡人誣陷是鄧攸引起的火災。鄧攸沒有與他們爭辯,就回答說:「向為老姥作粥,失火延逸,罪應萬死。」石勒赦免了他。事後胡人很感動,主動找到石勒請罪。諸多胡人沒有不歎息而敬重他的。

石勒過泗水時,鄧攸尋找機會帶著妻兒逃亡,但是路上遇到了強盜,搶走了他們的牛馬,他們只好徒步行走。他不得已丟下了自己的兒子,只帶著妻子和侄子逃亡。

鄧攸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得到朝廷任用。晉元帝任用鄧攸為太子中庶子,後又任命他為吳郡太守。鄧攸自己帶著米糧前去就任,不肯接受俸祿,只飲用吳郡的水而已。當時吳郡正鬧饑荒,鄧攸上書請求朝廷賑濟,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回覆。為了不讓百姓餓死,鄧攸私自下令開倉放糧。有人彈劾鄧攸私自放糧之罪,但是朝廷很快赦免了他的罪過。

鄧攸在吳郡任太守期間,為官清明,百姓歡悅,可以說,他是東晉中興時期的好太守。後來,當他因病辭去太守的官職時,對於郡府中用於迎送的數百萬錢財,連一文錢也沒有帶走,即「不受一錢」。他離開吳郡時,數千百姓牽著鄧攸的船,不忍讓他離去。鄧攸只得留下稍住,夜晚才悄然離去。

吳地人歌頌他說:「紞如打五鼓,雞鳴天欲曙。鄧侯挽不留,謝令推不去。」

「不受一錢」即由此而來,後人們用此形容為官清廉。

為官者,能夠清廉如此,概因其心正、明天理。而百姓心裡一桿秤,自然稱得出孰好孰壞。鄧攸者,當為為官清廉者的典範。

来源:正見網(有刪節)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