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針灸神技超現科學 吸針應手射出

  • 民生

shutterstock 635954000

許多人不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奧妙,往往以「不科學」來否定它,然而,現代人走過一段實證科學的路,又發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星空中的一些亮點,奧不可測。若要舉例,這就來說說中醫針灸療法這一例吧。針灸醫學徹底證實了人體看不見的空間層次——經絡、穴道的真實存在,這也就是中醫高超之處,和西方近代發展出來的實證科學完全是對壘的觀點,層次也截然不相同。

清代《金針祕傳》作者方慎庵在其書中提到針灸的高妙,他說史上「盛稱狄梁公腦後下針,贅疣立墜」。主角的狄梁公就是唐初良相狄仁傑。針灸治療在他身上展現神奇,他身上的贅疣,經從腦後下針治療,立即就墜落下來了,也不用動刀。可惜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文字描述,殊為可惜。

明清的時候,針灸醫術的頂尖神手有一派可以隔衣治療。清代《金針祕傳》作者方慎庵就是這一隔衣下針醫術的傳承者之一。他說明代時,在大江南北有幾位以針名世的大家,其中一位是姑蘇(今之蘇州)的凌漢章。他對人周身的穴道所在目測精準,完全不需要出手按觸揣量穴道所在,治療時隔著患者的衣服下針,百不失一。

方慎庵的師父黃石屏得明代凌漢章針法一脈針法醫術,為人治病也是隔衣下針,不需要留意揣量穴道,而且百無一誤。真是神乎其技的神針醫家也!他們對於人體周身穴道了然於胸中,且另有準確取穴之法,比起脫衣按查穴道更快,隨手下針迅如電光,百發百中,而治療效果不損絲毫。

中華神傳文化 針灸醫學源遠流長

zhenjiu

中醫治療方法針灸,分為「針」和「艾灸」兩部分。

針和灸,一用針一用灸,合稱「針灸」,都是從人體經絡下手的醫學,然而經絡在人眼中卻是看不見的。而這種神妙的超科學,從上古黃帝時代就有了,是中華神傳文化的一脈,《黃帝內經.素問.徵四失論》說到人體五臟六腑「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黃帝所傳《靈樞》、《素問》(合為《黃帝內經》)就是針灸家的醫書祖籍,後繼有周代扁鵲的《難經》。針灸最基本的治病原理在陰陽、五行及經絡學說,五千年以來,針灸醫學的研究都在這範圍之內發揮。後代繼續詳細發微要領,比如,某經某穴主治某病,某穴應如何下針,某病應如何寒溫補瀉等等。

針灸之道,必須要先明白人身體的經絡穴道,次及手法針法。人體有任、督二脈,五臟六腑也有經絡,可是人的眼睛卻看不到。而中華文化從上古就傳下了這種超科學,《黃帝內經.靈樞.九鍼十二原》提到「五藏(*各)五俞(*穴),五五二十五俞,六府六俞,六六三十六俞」。可惜,一些不明究理的人站在自己的層次中去否定高層次的中華古科學,因此實證科學的發展也受到比較大的侷限。現在研究針灸學術的都離不開針灸腧穴(*腧音同「樹」,同「俞穴」,穴道)銅人,銅人詳細標示了人眼看不見的經絡的循行路線和腧穴位置。針灸銅人是北宋仁宗天聖五年(西元1027年)製成的,而理論依據則來自上古。

1107030712232223

2008年7月29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示的明朝鑄真人大小的針灸銅人。(Getty Images)

黃帝、神醫扁鵲之後,張仲景《千金方》也有論脈。其他一些人研究經絡穴道及主治病症,留下專論的書籍,大多散失了。幸有兩位漢末到魏晉時代的人,搜羅纂輯古籍,留給後世極重要的針灸經典。皇甫謐(士安)整理醫書,考訂著作了《針灸甲乙經》十二卷,詳細記載各經絡各穴道位置、病症與治療取穴,以及各穴應如何下針的方法。這書至今成了針灸學的實用指南。另一位是王淑和,他是魏國少府的太醫令,閱讀宮中冊府內大量醫典和醫書,著作最早的中醫脈學專書《脈經》,將脈理與治療方法系統化。

宋代鑄造針灸銅人 裨益後世

宋代興起很重視醫藥之學,為醫設學,同時對針灸一科也極為重視,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天聖四年(*西元1026年),宋仁宗命尚藥奉御王惟一等人考求古代明堂氣穴經絡之說,鑄造了針灸銅人二具。次年製成後,一放置醫官院,一放置大相國寺仁濟殿。同時又考訂古籍著作《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刊刻頒賜諸州。宋代重視並且推廣神傳針灸醫學醫術,不僅嘉惠宋代子民,也為代代後人留下寶藏。

d1a24923e452c641acd2bb0085984e63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一之經絡圖1 (公有領域)

7516b1c5e7c6311fadafd1505c23d7bc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一之經絡圖2 (公有領域)

穴道神針 生死關頭不容造假

針灸醫療用的針與灸能讓人看得見,但是內在的經絡脈絡一般人卻看不見,然而它實實在在存在,否則針灸也就不起作用了。

當針灸醫師在為病患施針時,如果發生「吸針」,就是針被病人體內之氣吸住,是很危險的。方慎庵說元代醫學家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浙江義烏人)有一門人,為患者施針治療,結果針被患者體內之氣吸住,牢牢不可拔,且急速被體內吸入。這門人急急找師父求教。師父朱丹溪聞之變色,說道:「吾不能解,惟有速求可久先生」。葛可久(名干孫,平江路人,即今江蘇吳縣人)是元代的大醫學家、針灸宗師,他一來到現場,急速在病患身上別的穴道下了一針,此時,那吸入的針,就應手射出了。

可見針法高低,穴道有無作用,到生死緊要關頭,絲毫不容造假,經絡之學,也不容置疑了。

針灸醫學在中華文化中經過了五千年的發展,讓現代世界許多頂尖的醫學研究殿堂、一流的醫學論壇都對中醫針灸之道刮目相看了。不少外國王室貴裔和名流都愛上了中醫針灸。針灸醫療的實效在國際上大放異彩,讓人見識了古代中華神傳文化超科學之一斑。針灸醫學驗證了古代中國的科學截然不同於現代西方實證科學的發展道路,層次也迥然不同。

參考書
清代方慎庵《金針祕傳》
《黃帝內經》
《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難經》

來源:大紀元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