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陸削外幣存息 6萬億資金或需覓出路

  • 未分類

大陸削外幣存息 6萬億資金或需覓出路

大陸多家大型銀行近日宣布,下調涉300萬美元以下的境內部分外幣小額存款利率,主因是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中國銀行(03988)、建設銀行(00939)、交通銀行(03328)及招商銀行(03968)等已跟進。對上一次大規模調整利率是2015年。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外幣存款餘額8,195億美元(約6.39萬億港元),按年增12.1%。單是8月,外幣存款按月增258億美元,按年則增401億美元。

大型銀行下調利率外幣包括美元、英鎊、歐元、日圓、港元、加拿大元及澳元;瑞士法郎和新加坡元利率則保持不變。值得注意,調整後外幣存款利率基本是「聊勝於無」,當中最高的僅是1年期和2年期的美元及港元利率,達0.35厘,其餘大多不超過0.1厘;日圓、歐元和瑞士法郎則最低,各期限皆只有0.0001厘,即近乎零!

故大陸銀行界認為,如果手頭外幣超過2,000美元,可考慮購買外幣理財產品,回報較存款高得多。再者,銀行同步下調外幣存款利率後,將導致人民幣與外幣存款息差拉闊,短期可能推動部分居民將手中的一些外幣資產,轉換為人民幣資產。業界指出,大陸推動外幣存款利率改革,主要是全球主要貨幣利率有大幅下調至零、甚至負利率的趨勢,尤其美國已表態,零利率將至少維持到2023年;歐洲的丹麥、瑞士、瑞典和亞洲的日本都是負利率;澳洲亦透露,為應對近30年以來首次經濟衰退,考慮負利率政策。

事實上,反映整體融資成本的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正顯示市場對中美息差拉闊的預期。其中,中國十年期債息由4月初的2.48厘升至近期的3.1厘;美國十年期債息則自今年3月首次跌破1厘後,長期徘徊0.68厘區間。中美息差擴大預示人民幣有升值壓力,亦反映 大陸需要調整外幣存息。

【美日存款新高人民傾向揸現金】

疫情影響投資意向,考慮到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大增,全球民眾皆傾向「揸現金」在手。即使在極低利息的環境下,美國及日本存款仍創新高,反映民眾對經濟前景未具十足信心。

美國政府先前釋出數千億美元救濟金,主力扶持小企業及個人,直接推動存款增長。摩根史坦利報告指出,在4至7月間,美國消費者累積12.5萬億美元(約97.5萬億港元)巨額儲蓄,足以支付全美國13.5個月、每人每周600美元的失業保險津貼。報告認為,這些儲蓄得以流動,才可激活經濟,關鍵在於美國家庭「是否及何時」會開始使用這些錢。值得留意,很多跡象顯示,在3月份曾花大筆金錢在添購「在家工作」設備的家庭正緊縮支出。

事實上,因占經濟比重達七成、而被視為「恐怖數據」的美國八月零售增長幅度也較7月緩慢。9月適逢開學,雖然有關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已有不少巨型零售商預計,今年家庭在購買返校相關產品時會更謹慎,料九月銷售仍會放緩。

大摩認為,美國總統大選、中美角力、疫情在疫苗尚未面世下又因入秋恐再爆一波高峰等因素,都讓民眾傾向保守消費。再者,不只是富裕家庭儲備大量現金,低收入戶可向市場挹注的流動性,亦因7月底特殊失業津貼停發而消失。

有會計師行發表報告提及,美國經濟中有幾個「地雷」,包括特殊失業津貼停發、各級地方政府未獲聯邦政府充分援助等,有理由相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會出現負成長。最壞情況是疫苗還未出現,而消費者因憂慮更長遠問題,進一步削減支出。

在亞洲的日本也出現類似現象,據日本央行,4至6月間日本家庭持有現金與存款總額達1,031萬億日圓(約75萬億港元),按年升4%,其金額、增長率均創歷史紀錄。日本政府向國民每人發放10萬日圓(約7,343港元)現金應急,但大多數日本人都選擇「儲起」,確保緊急之用。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大陸削外幣存息 6萬億資金或需覓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