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貼牌造假、以次充好 汽配行業亂象觸目驚心

  • 未分類

貼牌造假、以次充好 汽配行業亂象觸目驚心

中國汽配市場假冒偽劣配件盛行,存在諸多驚人亂象。

中國4S店的亂象由來已久。但汽車後市場亦是「假」風猖獗。有報導指,多年來,由於缺乏認決標准等原因,中國汽配市場假冒偽劣配件盛行,而且配件價格不統一,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市場現狀。

據《新京報》11月29日報導,該報在多方採訪中,發現汽車後市場也與4S店一樣,存在諸多驚人亂象:將機油以次充好降低成本、修改輪胎日期、零配件翻新回收等。

10月份,《新京報》曾報導過知名汽車品牌的4S店存在維修人員在車輛定損前砸壞零配件、將車主購買的清洗劑倒掉、推銷超量油液再被截流回收等問題。

而冗長的市場流通環節,使得零配件從供應商到消費者,經過多重流轉後價格已然翻了幾倍,且整體流通效率低下。

由於國內目前尚無統一的配件編碼和認證體系,配件信息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流通環節中部分參與方,為了獲取高額暴利,售賣大量以次充好、貼牌等假冒偽劣產品。

有汽配店老闆表示,很多靠售賣假機油,一個月就能賺3000元~4000元人民幣。

還有的4S店會截留車主的變速箱油,從62元一瓶的剎車油到120元一桶的防凍液,技師都會整瓶整瓶地截留下來,4S店再統一回收。

報導指,據汽車機油行業分析報告,由於機油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國內及國外供需情況短期難以達成平衡,催生了諸多行業問題。包括行業產品製造與服務過程中的技術短板問題、行業相關制度缺乏規範與標準問題、管理混亂各自為政的問題、如何提高行業服務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問題等。

報導說,以次充好的不僅僅是機油,還有汽車貼膜。

有銷售太陽膜的批發商透露,不少店主都是通過銷售假冒的品牌太陽膜來牟取暴利,用幾塊錢一米、沒有任何防護功能的太陽膜,來冒充幾百元一米的大品牌太陽膜,讓消費者花冤枉錢買一張塑料紙。

除了在機油、貼膜上「動手腳」,故意砸壞汽車零件也是部分汽修店的慣用手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汽配以次充好集中的街區,你甚至能直接在那條街上『湊』一輛汽車出來」。很多維修點會從報廢的汽車上獲取零配件,再重新裝到車主的車上,以次充好賺取利潤。

行業內人士稱,還有一種做法叫做「種豆」。消費者來店裡只做保養,帶來的收益太低,汽配店就會給消費者的車「種豆」,等將來車出了問題就能「收穫」。

比如有的汽配店會將汽車的插頭拔松,車主開走後發現車輛時好時壞,回汽配店檢查,汽配店就稱是車輛傳感器出了問題,需要維保,按照傳感器進行高價收費,實際上只是將插頭進行更換,維保成本很低。

「還有很多車主一去檢查,店裡就說減震器漏油了,實際上店裡可以趁著車主不在,在減震器上擠一點機油」,行業內人士表示,減震器需要2根、4根同時換,更換時還可以用舊的減震器替換,給舊的減震器噴漆,消費者也看不出來,新減震器就被換成了舊減震器,自己還要出許多錢。

有不少汽配店會修改輪胎日期,「因為輪胎是一次性商品,消費者也擔心放太久了質量下降」。

此外,市場上還有不少次品輪胎被廠家淘汰,汽配店進貨後「動些手腳」繼續將輪胎售賣,也可以賺取利潤。每家汽配店每個月能出售2000個自己貼牌的「雜牌」輪胎,利潤就能達到幾十萬元。

同樣,在發動機上也一樣可以做手腳。發動機帶有二維碼或發動機號,汽配店可以把原二維碼蓋住,或做一個新的二維碼覆蓋上去。

更有甚者,汽配店可以強行為車主進行修車。

據《新京報》今年11月11日援引湖南經視的報導,消費者陳先生的車在高速路發生事故後,在沒有聯繫的情況下,當地星宜奔馳4S店卻主動前來「施救」。在車輛未定損情況下,陳先生表示給5000元感謝費後將車拖回長沙維修,卻遭店方阻攔,要求陳先生出5萬元才能放車。車主拒絕後並報警,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車便被拆成空殼,雙方協商未果之後,陳先生收到了4S店近20萬的維修清單。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