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冠魔爪影響各行各業 中國大學生面臨嚴峻就業形勢

  • 未分類

新冠魔爪影響各行各業 中國大學生面臨嚴峻就業形勢

資料照:位於遼寧省瀋陽的一所大學正在舉辦應屆畢業生校招會。(2019年3月21日)

疫情持續已超過一年,新冠(中共病毒)魔爪影響各行各業,中國大學生就業市場亦受到衝擊,2020年被稱為最難就業季。

中共出台「六穩六保」政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其中首當其中需要「穩、保」的就是就業問題,可見疫情對中國就業市場的打擊。

中國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表示,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創歷史新高,疊加疫情衝擊,就業壓力十分突出。

「史上最難就業季」哪裡難?

20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總數近900萬,較去年增加了56%。但受疫情影響,企業對於應屆生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在多重的因素的影響下,2020年成為了史上最難的就業季。

華北地區某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史老師對美國之音表示,「最難就業季」首先就難在就業市場緊縮。

他說:「首先第一個就是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全球包括中國經濟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對於中國大學生是就業的主要方面,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用人需求不是那麼旺盛,用人計劃相對往年來講有一定下降,這就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很大的困難,就是崗位的降低和減少。」

史老師認為,疫情導致傳統的招聘面試形式被迫改變,這種突如其來的新方式使2020年應屆生措手不及,這便是另一個難點。

他說:「第二個方面就是就業方式與形式的變化,因為以前是企業進校校招和專場招聘這種面對面的形式,在疫情之下特別是中國『嚴防死守』的疫情控制下,就業找工作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線下變到了線上,各個企業紛紛採用網絡招聘的形式,這種形式的變化是短期內迅速改變的,這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一定難度,這種變化改變了原來傳統的就業方式,很多大學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這種就業方式。」

另外,疫情導致中國大學生在就業行業的選擇上出現了變化,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讓一些本想投身於此的應屆生們望而卻步。

史老師說:「在疫情衝擊下,經濟形勢包括產業結構、行業發展趨勢(發生變化),大學生需要在短期之內轉變就業去向,這對大學生也是一個難點。」

就業數據成為數字遊戲

從中國國內一些報導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消息,「中國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就達到898萬人,完成了全年就業目標任務的99.8%。」

「中國100所高校權威統計顯示,高校平均就業率已經突破95%,部分985、211高校、獨立學院統計的就業率高達99%。」

「全年經濟增速只有2.3%的情況下,實現1186萬人的新增就業。」

「2020年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同比和環比均出現上升。4月至11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逐月攀升,11月份達2.40。」

這些亮眼的就業形勢數據在網絡上層出不窮,但實際上這是高校們「無腦」堆高數據、玩數字遊戲的結果。

目前,中國高校對於「已就業」的定義就是簽署「第三方就業協議」,學校會用手段要求絕大部分應屆生簽署第三方協議,所謂的第三方協議覆蓋了幾乎所有應屆生畢業後會出現的情況,比如聘用、創業、自由業、簽署短期勞務合同、開網店甚至遊戲代練,凡是符合這些情況的大學畢業生均會被母校統計為已就業。

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還會把畢業後選擇出國留學、繼續讀研讀博的學生硬生生歸類到「已就業」行列中。

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從2003年開展探究真實就業率的課題,在2017年他們用數據揭露了真實情況,同年北京大學未能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占據了14.6%。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此類課題中提到,2020年的上半年,該學院的研究生就業率為48.53%,本科就業率僅僅35.17%,正式簽約的畢業生更是只有14.48%。

高校以「高就業率」作為招生金字招牌,名正言順吃政策福利、招生攬人,用年年創新高的泡沫數據當作免費廣告宣傳,讓學生、老師、學校、政府陷入醉酒式的自嗨中,實屬教育界的悲哀。

另一方面,疫情後中共向頒布「六穩六保」政策,就業率需要達標,落實至基層成為了企業負擔。

「六穩六保」下達後變成了大多國企央企的任務,為「穩、保」就業,一些企業從原來的只進行社招和內部輪崗變成了只進行校招,並且要求招聘活動主要在疫情最早出現的湖北省進行。

校招群面成應屆生噩夢

一部分企業在2021年春招網絡申請已經開始了,春節過後便會很快迎來今年的應屆生春季招聘活動。

不少應屆生已經開始為此準備,招聘論壇上的面試技巧和攻略已經數不勝數,但應屆生們對於校招的恐懼依舊絲毫未減。

有些網友說:「好不容易過了網申,過了筆試,熬到群面環節,沒想到卻一鍵開啟了『噩夢模式』。」

群面在參加招聘的應屆生中有「滅霸」的稱號,比喻打一個響指就能陣亡一片申請者。

參加2020年秋招群面的英國留學生小袁回憶起這段經歷滿是感慨,他在去年參加過3次房地產企業和諮詢公司的群面。

他說:「記憶比較深刻的是10個人需要分成AB組進行案例討論,然後兩個組要互相辯論,結束後把兩個組合在一起在進行另一個案例的工作,這是我參加過最長的群面,從早上8點到晚上單面環節一直拖到12點。」

群面的定義是無領導小組討論,應屆生們則起名為「群毆式面試」、「現當代版十大酷刑之一」、「大型社恐自閉現場」、「神仙打架」等等,其難度就在於要與其他陌生面試者組成團隊解題,非常考驗個人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小袁說:「群面的難點就在於它需要6到10個人進行配合,你在每場面試之前你都完全想不到你的隊友會是什麼樣的人。「

他表示,群面的情況會比較難以預料,比如題目非常符合你的胃口,但同時另一位同組的面試者也十分擅長,就會出現話語權搶奪的問題。還可能出現你不擅長的題目,其他人就更不會給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

群面場上瞬息萬變,題目並不是難點,難就難在面試者有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史老師也表示,群面的難點就在於面試者永遠無法進行充足的準備,面試中的多變會讓他們暴露自身的優點和缺點,無處可藏。

他說:「這種考核形式讓學生很難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他只能在面試官面前把自己的優點缺點暴露的很充分,這時候面試官就很容易把握,我可以用他的哪種技能和優勢。」

網際網路行業仍是「真香」代言

近3個月內,連續兩次的拼多多員工身亡事件引發社會對於「996」高強度工作安排和「狼性」企業文化及生存環境的討論。

但這並沒有阻擋應屆生源源不斷地遞出「投名狀」,阿里巴巴高級軟體工程師張先生認為,網際網路大廠吸引人才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就是高薪、大平台、抗風險能力強。

他說:「第一條,薪水,不用說了。第二,整個平台比較大,尤其進入頭部廠商,你接觸的東西面會更廣,它用到的技術深度也會更多一點。第三,就是抗風險能力。我感覺疫情對阿里這樣的公司衝擊要小一些,主要是因為阿里整個的業務非常多元化。」

張先生表示,「996」確實存在,但現在哪個正經公司不忙,公司給出高於市價的薪水,忙也是應該的。

另外他提到,新冠疫情對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衝擊非常大,因為飛豬是旅行和出行服務平台,但是疫情又促進了淘寶這種網購外賣的發展,所以多元化是使得阿里抗風險能力變強的主要原因。

而在財富論壇的一篇「95後痴迷網際網路大廠的樣子,像極了60後崇拜國企」的文章下面,不少網友表示,年輕人對網際網路大廠的信仰或許還只是金錢至上價值觀的一種折射罷了。

避開風頭的權宜之計

據統計,2021年就業大學生再創新高,預計達到909萬人。曾經的中國,考上大學是無上的榮耀,大學本科文憑含金量非常高,但隨著大學的擴招和入學門檻的降低,本科生變得廉價。

很多企業的校招直接跳過本科學院,本科文憑的急速貶值和就業困難也讓一些大學生選擇繼續讀書。

當局也對此出台政策,鼓勵本科畢業生考研繼續學業。據統計,2020年全國有341萬人參加考研,招生錄取111萬餘人,相對2019年擴招近19萬人,增長了近11%,擴招幅度之大非常罕見。

中國教育部還表示,2021年將繼續擴招,但是擴招的都是專碩學位,目前專碩招生占比已經超過總招生人數的60%以上。

前京東員工王先生在2019年選擇辭職出國留學讀研,在京東工作2年的他認為自己需要在殘酷的崗位競爭中提高優勢。他說:「我本科院校排名不是很高,可能會在我轉正時或者跳槽去其他大廠的時候會有或多或少的『歧視』,所以我認為提升學歷,能把我應聘時候的那塊敲門磚變得更有力些。」

預計今年暑期完成碩士學業的王先生準備參加2021年的秋季招聘,再次面臨就業問題,他擔心疫情會對就業市場有影響。

他說:「疫情會減少一些崗位的人數要求,畢竟疫情對一些公司的效益和收入都有很大影響,部分崗位不會擴招。」

他擔心的另一方面是,一些企業會因為響應政府號召而選擇優先招聘國內生源,這會影響到海外留學生回國的就業率。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