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過去20年 中國什麼東西貶值和升值最多

  • 未分類

通過歷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通脹率來估算,1萬塊錢在1999年的購買力大約等於2019年的3.3倍,也就是說20年前1塊錢能買3個的東西,現在只能買到1個,比如肉包子。

20191013094620227

過去幾十年,廣義貨幣總量M2從1990年的1.5萬億元,擴張到2017年年底的167.7萬億,同期GDP從1.89萬億元增長至82.7萬億元,M2/GDP的比值從79.4%上升至202.8%。新增財富無法消耗存量貨幣,是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

除了貨幣還有什麼資產價格會下跌?

一言以蔽之,一切增值速度趕不上貨幣速度的非貨幣資產都會下跌。貨幣的時間價值趕不上通脹,股票、基金等的收益率趕不上通脹,或者商品的增加值趕不上通脹的話,都會貶值。

所以說,投資是資產保值增值的過程,在保值的同時別忘了增值,否則你保值的速度不夠快,就相當於貶值了。

說到貶值,個人認為得分兩種:常見的貨幣貶值和商品內在價值的貶值。

貨幣貶值上面已經說了,整體看本幣一直處於下跌周期,尤其是2008-2010年這段時間。在這短短的兩三年中,M1和M2增速都創出了1998年以來新高。

而內在價值的貶值,就比較複雜了。剛剛說了通脹會引起貨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不過這終究只是相對的現象,也就是說因為價格上漲了,導致購買力相對貶值。

而內在價值在貶值,會使得價格變得越來越便宜,所以表現出來就是本幣的購買力並沒有變化。

如果你不太明白的話,想想咱身邊的手機就知道了,以前好幾千買個小靈通,現在1000塊就能買大屏智能機。是因為手機的附加值降低了嗎?還是手機供不應求?都不是。因為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提高了,使得手機零部件的內在價值相對減少了。

一方面,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商品內在價值貶值的根本原因。假設10小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可生產100件玩具,每件玩具價值1元,那麼總價值就是100元。現在勞動生產率提高,10小時可生產120件商品,那麼每件玩具單位價值則下降到0.83元。單位時間內生產的越多,商品的單位價值就越低。

公式是:新商品價格=原來價格/(1+勞動生產率提高率)

也就是說,如果勞動生產率無限提高,理論上該商品的價值將趨近於零,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無限趨近於零,比如縫衣針、鑰匙串等這些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商品。

另一方面,是商品本身的附加值真正的減少了,比如自行車。以前二八自行車可是娶媳婦的三大件,幹部下鄉,出門擺臉都靠它了。可是現在呢?共享自行車跟垃圾一樣廢棄在大街上,普通幾百塊的自行車也不用擔心小偷光顧,這是因為貨幣貶值嗎?並不是,是因為自行車對於現在消費者來說,其附加值或者說意義已經很小了,它已經從原來大戶人家標配變成了現在最低級的代步工具。當然了,市場上也有一些昂貴的山地車,公路車等,這些就另當別論了。

那有沒有在通脹背景下“升值”的商品呢?也有。

因為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而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必定會增加產品附加值,比如中小城市非常普遍的電動車,以前都是1,200塊就能搞定,現在商家給它加裝了定位,一鍵啟動啥的,再弄個APP,價格一下子上7,800,甚至過萬,都快趕上二手小汽車了。

這種現象並不說明你手裡的錢貶值了,而是人們的消費升級了,而表現出來的便是本幣購買力的“下降”。

來源:小白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