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制裁後中國大陸自製晶片本土需求大漲 半導體業迅猛發展

美國制裁華為和海康視威,刺激大陸對本土零部件的需求,使得對岸晶片業的發展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

根據彭博資訊的數據,過去四個季度,全球20家成長最快的晶片業公司,平均有19家是陸企。相較下,一年前僅8家。在對晶片製造至關重要的設計軟體、處理器和設備方面,大陸供應商的營收成長速度是台積電或艾司摩爾(ASML)的好幾倍。

這凸顯出華府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如何改變半導體行業。2020年,美國開始限制向中芯國際和海康威視等陸企出售美方技術,雖遏制其成長,但也推動大陸晶片製造和供應的繁榮景象。

寒武紀科技在內公司的股票已經從今年低點暴漲超過一倍,分析師說,還有成長空間。北京預料會安排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培育晶片業的「小巨人」,並鼓勵「購買中國貨」以規避美方制裁。本土品牌崛起引起一些最挑剔客戶的注意:據說蘋果公司考慮納入長江存儲成為iPhone快閃記憶體的最新供應商。

晨星分析師Phelix Lee表示:「最大的基本趨勢是,在防疫封鎖措施的催化下,中國大陸尋求供應鏈的自給自足。封鎖期間,多半用進口半導體的中國大陸客戶不得不採購本土替代品,以確保營運順利。」

半導體產業組織Semi的資料顯示,北京的抱負是擺脫對地緣政治對手以及2021年時逾4,300億美元進口晶片的依賴。由於陸廠擴大產能,去年來向海外供應商購置晶片製造設備的訂單成長58%。此事推動本土業務,大陸晶片製造商和設計商的總銷售額在2021年躍增18%,到超過人民幣1兆元(約1,500億美元),創下新高。 

晶片荒正削減全球最大車廠和消費電子廠的產量,這也有利於大陸的晶片製造商更易進入國際市場,有時還為汽車和個人電腦晶片等暢銷產品提供溢價。

儘管2020年以來的最嚴重疫情導致上海在內各地工廠和物流陷入癱瘓,但大陸兩大半導體代工廠中芯和華虹仍能保持上海廠滿載運轉,在當局協助下,空運自日本的必要原料和設備順利進廠。中芯國際上季銷售激增67%,超過規模更大的格芯(GlobalFoundries)和台積電。

因為市場對監控產品的高需求,上海富瀚微電子的營收平均成長37%,這家視訊晶片設計廠商在入選大陸「小巨人」企業後,誓言擴展到電動車和人工智慧領域。另外,設計工具開發商概倫電子過去四季的平均銷售增加一倍,該公司聲稱其軟體能用於製造3奈米晶片。

晨星的Phelix Lee表示,拋開對長期獲利的擔憂,陸企積極建立產能將擴展其全球業務。他說:「大陸晶片製造商未來幾年無疑能達成來自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設備的營收增長。」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美制裁後中國大陸自製晶片本土需求大漲 半導體業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