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眩暈自做耳石復位術更暈 內耳裂隙作祟

78

▲患者咳嗽時,壓力經由腦脊髓液,傳到上半規管裂隙處,震動膜性上半規管,擺動壺腹處的頂帽,產生眼震及眩暈。(照片提供/陳建志)

文/陳建志

1名42歲女性10多年來,每晚睡覺時,常常夢見自己發生車禍在打轉,屢屢被這噩夢驚醒,才發現自己剛剛翻了身。某日感冒,氣管炎發作,頻頻咳嗽。3天後,一咳嗽,居然看到眼前景物在旋轉,持續大約3分鐘,愈咳愈暈。原本以為是「耳石脫落症」,自行上網模仿影片,進行了好幾次的耳石復位術,卻愈做愈暈,噁心嘔吐。

開放式上半規管裂眩暈症候群

就醫時,筆者發現只要轉動她的頭部,眼球就會快速地旋轉,持續幾秒鐘。電腦斷層顯示,兩側上半規管跟腦部相通,原來是罹患了開放式上半規管裂眩暈症候群。

根據解剖,兩側內耳各有3支半規管(上、下與水平),相互垂直排列。在柔軟的膜性半規管外面,就是堅硬的骨性外殼。平均每千人,大約會有4人在胎兒時期,上半規管的骨性外殼發育不良,加上孩童或青春期時罹患中耳炎,該區骨性外殼骨化停止,只剩薄薄軟性外殼,成為封閉式裂隙,患者不見得會有臨床症狀,頂多在身體劇烈運動,例如跑步、打球或跳舞時,頭部會有一點「怪怪」的,偶而會出現眼前影像扭曲的震動視幻覺。倘若因外傷或感染而破裂,變成開放式裂隙,膜性上半規管完全暴露於顱內,就會在患者咳嗽時,胸內壓大增,壓迫上腔靜脈,壓力傳到大腦靜脈竇,經由腦脊髓液,直接震動膜性上半規管,使患者以為頭部正在轉動,出現眼震和眩暈。當患者突然聽到大聲聲響,或者睡覺翻身時,也會因此震動上半規管,產生眩暈。

避頭部大動作 靜養數週待癒合

建議先在家靜養,搭配口服止暈藥,避免頭部動作過大的運動或活動,大約數週,開放式裂隙便有機會癒合成封閉式裂隙。

在這過程中,會先設法改善患者睡眠品質,預防偏頭痛發作,搭配平衡訓練,加強腦部本身抑制眩暈的能力。再不行,就只能接受開顱手術進行修補。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79

▲醫師正在診療開放式上半規管裂眩暈症候群患者。(照片提供/陳建志)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