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網》腰痛因子有哪些? 12種一次列給你看

php2sqz9n

王文妤表示,據2017年的研究指出,有可能會造成下背痛的骨骼肌肉因子有12種,也提醒民眾若有不適,建議找專業醫師、物理治療師來了解情況及討論,才能確實找出腰痛真正的原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腰痛成因多且會影響日常生活,實在很困擾。對此,物理治療師王文妤表示,據2017年的研究指出,有可能會造成下背痛的骨骼肌肉因子有12種,也提醒民眾若有不適,建議找專業醫師、物理治療師來了解情況及討論,才能確實找出腰痛真正的原因。

王文妤在臉書粉專「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提到,之前有研究討論下背痛的一些成因,像是過多的足部旋前會增加脛骨內轉及改變與股骨的位置,導致骨盆前傾; 梨狀肌緊繃會增加坐骨神經的壓力以及骨盆前後傾位置的改變,可能會增加椎間盤的壓力,影響腰部疼痛,而2017年的研究表示,可能會造成下背痛因子有:

●腰椎伸直活動度。

●股四頭肌柔軟度。

●站姿體前彎。

●腰椎彎曲活動度。

●腰椎前凸。

●背部肌群肌力。

●背部肌群耐力。

●腹部力量。

●軀幹側彎活動度。

●豎脊肌橫切面積。

●腰方肌橫切面積。

●大腿後肌柔軟度。

研究也發現,軀幹側彎的活動度下降,會提高下背痛的風險為1.44倍,良好的側彎活動度可幫助脊椎吸震,但不好的活動度會限制軀幹的活動度及增加下背部的僵硬;腰椎前凸的弧度減少或受限會提升37%的下背痛機率,而正常的前凸角度能幫助腰椎吸震,且腰椎的前凸弧度也會隨著腰痛的發展而有改變,骨盆的前傾後傾角度,也會影響腰椎的角度,可能與下背痛的發展有關。

⁡研究還指出,過緊的大腿後肌會提高下背痛的風險高達1.04倍,緊繃的大腿後肌會影響骨盆的位置以及腰椎前凸的角度減少,可能導致下背的緊繃,而有過一次下背痛,也會是再次下背痛復發的風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