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網》冬至養生首重護陽補腎! 中醫:掌握通、清、養、補原則

phpA7wHse

中醫師提醒,在中醫觀點,冬至養生首重護陽補腎,才能使氣血循環正常,因此進補時只要掌握通、清、養、補4個原則,才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循環等。(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22日將迎來24節氣中的冬至,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時候,因此古人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的觀念。對此,中醫師王大元提醒,在中醫觀點來看,冬至養生首重護陽補腎,才能使氣血循環正常,因此進補時只要掌握通、清、養、補4個原則,才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循環等。

為何選在冬至時分進補?王大元在臉書粉專「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指出,由於以前農業社會勞力支出比較多,從年初到年底,已歷經春、夏、秋三季後,體力往往已透支而疲憊不堪,所以會利用冬天吃點溫補食材,修復過度耗損的五臟六腑。

王大元表示,冬至是人體陰陽的轉換點,古有云:「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自此開始旺盛,因此古人會依循大自然的規律,保存陰質、培育陽氣和補養脾腎,才能使氣血循環正常,週而復始,就不會有陰氣內傷、陽氣不振的問題發生。因此,冬至進補需要掌握通、清、養、補4個原則:

原則1.通

如果每天排便不暢、舌苔厚膩,尤其下午3、4點後,有如行屍走肉一樣地無精打采,但夜晚一到卻顯得煩躁卻又不易入眠,這是因為有痰濕瘀熱的代謝廢物阻塞在體內,所呈現出來的假性虛弱,這時需要的就是「通」。對實証病人來說,冬季進補最好的辦法,不是食補,而是通便,若能在冬天時節排便暢通,效果會更佳。如吃高纖維水果或按摩下腹,都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

原則2.清

對於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在冬至這天需要的就不是補,因為過度滋補反而會造成自體免疫系統過度亢盛,患者需要的是以「清除」達到補養。溫服加入黑糖薑的蓮藕茶就是很好的方式,蓮藕茶內加入少量黑糖薑,讓整個蓮藕的特性由平性中帶入一些溫性,順應整個冬至氣溫的轉變,促進循環以達清除的效果。

原則3.養

「養」彷如輕輕的、像噴霧般地滋潤,且「養」可以從日常做起,從天然食材中獲得營養,如蔥、薑、蒜、水梨、白木耳等,或桃膠、花膠等富含膠質的食品,也可用北沙參3錢、玉竹3錢、麥門冬3錢、生地黃3錢、玄參3錢熬煮成茶飲飲用後全身會感到溫潤。

原則4.補

「補」就像一次喝掉一碗水,關鍵在於滋潤程度之輕重,像是來一碗香噴噴的薑母鴨、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但前提是沒有瘀阻痰熱的體質,不然會越吃越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