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健康網》4旬女多症纏身狂吃止痛藥 醫:小心健康出現骨牌效應

phpJSKMSH

劉博仁指出,慢性纖維肌痛症困擾著許多人,吃藥止痛是他們的宿命,許多研究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造成,這類患者常伴隨腸躁症及憂鬱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歲的保險員小麗(化名),同時患有腸躁症、慢性纖維肌痛症、腸漏症等多項症狀,因此經常吃止痛藥。醫師提醒,止痛消炎藥的確為疼痛控制帶來方便性,但長期使用所導致的副作用如肝腎功能受損、消化系統粘膜潰瘍,恐會造成後續健康狀況下滑的骨牌效應,不可不慎。

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在臉書粉專「劉博仁醫師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分享,該名患者長期熬夜及忽視運動,造成體重無聲無息地增加。身高161公分的她,原本年輕時體重都可以保持在48公斤左右,可是近年來居然增加到62公斤,排便也因為經常性緊張而造成容易腹瀉,有時1天會排便3、4次,經腸胃科醫師診斷患有腸道激躁症。

劉博仁提到,後來患者開始變得容易全身痠痛,剛開始是後頸部容易痠,接著背部也痠痛,然後連二側髖骨部位也容易發生疼痛。醫師認為她可能得到慢性肌膜炎或慢性纖維肌痛症,免疫風濕科醫師也排除是自體免疫疾病。到最後,醫師開給她的藥物幾乎都是幾種止痛藥在打轉,她也因為經常吃藥,吃到胃潰瘍發作。

劉博仁說,幫患者做完檢查後發現,她患有慢性纖維肌痛症、腸躁症、維生素D缺乏、脂肪酸失衡、腸漏症。而腸漏症加上營養素不均衡導致全身肌纖維發炎,一般正常人血液中維生素D應該是30ng/dl以上,可是她只有5而已,紅血球抗發炎脂肪酸omega-3比例應在6%以上,她卻只有2%。同時,檢查發現她對牛奶、雞蛋、小麥、鳳梨、奇異果嚴重敏感,並患有嚴重的腸漏症。

透過飲食運動 重拾彩色人生

劉博仁建議患者每日走路40分鐘,並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三餐應避免西式餐點,盡可能以中式低溫料理三餐,煮熟蔬菜每日至少3碗量,至少每日吃1份中小型海魚,避開敏感食物至少3個月,營養素處方包括天然魚油、維生素D3、益生菌、鎂離子錠、B群維生素以及薑黃啤酒花萃取物等。3個月後,她的慢性肌肉疼痛好了7、8成,排便相當順暢,體重也減輕4公斤,人生突然變得很彩色。她回想當初吃那麼多止痛藥真的是提心吊膽,深怕傷肝傷腎,還好目前檢測肝腎功能都正常。

劉博仁提到,慢性纖維肌痛症困擾著許多人,吃藥止痛是他們的宿命,許多研究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造成,這類患者常伴隨腸躁症及憂鬱症,壓力被認為是誘發因子之一。不過根據研究綜合個人觀察,腸漏症是這類患者的重大推手。

劉博仁補充,許多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與這類全身痛症狀有關,omega-3脂肪酸在血球上的比例過低的確會造成全身發炎,這都是與飲食生活型態大缺失有關。不過,運動加上核心肌群的訓練可降低全身發炎、增加對疼痛耐受的強度。

劉博仁提醒,止痛消炎藥的確為現代人的疼痛控制帶來方便性,但是長期使用所導致的副作用如肝腎功能受損、消化系統粘膜潰瘍,恐會造成後續健康狀況下滑的骨牌效應,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