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內心強大之人 早就戒掉了情緒

內心強大之人 早就戒掉了情緒

強大,並不在於壯健的身體,滔天的權勢,而在於穩定的心態。

王陽明說:「若夫聞譽則喜,聞毀則戚,則將惶惶於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如果聽到人們的讚譽就高興;聽到別人的批評、詆毀就悲觀、失望,那麼他的生活就只能在惶惶不安中度過;內心將終日糾結、煩惱。這樣的人,怎麼有可能成為君子呢?

佛家說「八風吹不動」,形容的是面對一切的時候,如如不動的心。

弱者,淪為情緒的奴隸;強者,成為情緒的主人。

控制好情緒,就是修行

《道德經》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世人往往被情緒左右,獲得讚譽就洋洋自得,受到侮辱就怒髮衝冠。

做人,最重要是做自己。別人的毀譽,看得雲淡風輕,才能活得遊刃有餘。

王陽明平定寧王的叛亂,張忠、許泰等素來跟寧王有利益往來的權貴,便打算對付王陽明。

張忠、許泰駐軍南昌,派士兵每天在王陽明江西巡撫官署前辱罵,罵他與寧王圖謀不軌,見勢頭不對,才進軍打倒寧王。

士兵們還不斷故意挑起事端,想王陽明按捺不住,便大造文章。

出乎意料的是,王陽明不為所動,依然對駐軍十分禮貌。冬天寒冷,王陽明主動讓居民騰出房子,讓士兵進屋取暖。

王陽明一直以誠相待,時間一久,士兵們相信王陽明是正人君子,沒人再罵他了。

爭辯、動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倒不如閒坐庭前,賞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

穩定的情緒,是人生最大的修行,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讓自己成為情緒的奴隸。

有句經典名言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如果所作所為頂天立地,問心無愧,別人怎麼詆毀,一笑置之即可。

每個人的生活都屬於自己,別讓自己的情緒,毀在別人的嘴上。

內心強大之人 早就戒掉了情緒

不良情緒,是最大的心魔

諸葛亮《誡子書》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控制好情緒,內心波瀾不驚,才能回歸理性,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和日常事務。

然而,在面臨人生的至暗時刻,很多人都手忙腳亂,無法冷靜下來分析事情本末。殊不知,情緒是智力殺手,有多大情緒,就會失去多少智商。

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征戰多年,殺敵無數。聽到關羽之死後,悲憤莫名,於是向劉備請命,誓要剿滅東吳。

劉備儘管悲痛,但冷靜地分析敵我形勢後,認為不宜出戰,便拒絕了張飛的要求。

張飛一股怒火無處發泄,就拿士兵出氣,經常鞭打他們。

范疆、張達忍無可忍,趁張飛半夜酣睡,割下他的頭顱,投奔東吳。

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以張飛的神勇,只要等待合適時機,為關羽報仇,未必不可能。

但他缺了劉備控制情緒的能力,放任怒火,就丟掉性命。

蘇軾說:「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強者並不是要像老虎一樣兇猛,而應該跟流水一樣深沉。

戰勝外在的敵人,不是艱難的事情,能夠戰勝內在的情緒,才稱得上是人生贏家。

內心強大之人 早就戒掉了情緒

放低自己,就能戒掉情緒

王陽明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最喜歡放任情緒的人,往往是自以為了不起的人。

大千世界,廣闊無邊,無論什麼人,都只是一顆微塵。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少了任何一個人,而停止運轉。

杜月笙曾經說過:「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正因為沒脾氣,他們才成為上等人。

越是強大,越會理解世界之大、能人之多,因而看輕自己,以最好的態度,應對身邊的人和事。

世上很多不幸的事情,都是由小小的情緒而起。

一時忍不住,就可能會吵架、鬥毆、丟掉名聲、失去工作。

遇事首先要沉得住氣,木來將擋,水來土掩,辦法總比困難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從控制小情緒開始,才有可能不在關鍵事情上失控。能將消極的情緒轉變為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才能從容淡定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內心強大之人 早就戒掉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