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經常吼孩子 會有什麼結果?答案太驚人了

  • 生活

20191005105508933

“不聽話——打罵——繼續不聽話——繼續打罵”是個惡性循環,永遠記住,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做遊戲時不好好做遊戲,學唱歌時不好好唱歌,坐不住,亂跑亂跳!”

“我家女兒上課總是不注意聽講,課下什麼也不會,因為這我打過、罵過,總是不管用”!

“我家孩子腦袋聰明,就是粗心馬虎,考試時大題不會做,小題總出錯!常被老師投訴,被請家長!”

“我家孩子太調皮,讓不要動的東西非要動,不打不聽話!”

………

當你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出現這些問題時,你會怎麼做呢?

有些父母覺得理所當然要打一頓。

有些父母估計就是耳提面命,狠狠批評了。

你問這樣做的結果怎麼樣?

——孩子越來越糟糕。

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急躁的自己卻用“吼”深深傷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懶、不調皮,只是有時有自己這樣那樣的想法而已,為什麼要用“吼”來解決呢?

20191005105510700

你的情緒和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反應

20191005105511493

前段時間,娘娘孫儷在微博講述了自己催促孩子洗手的心酸歷程,折射出了絕大部分家長所面臨的困擾。

“你聽見我說的了沒!”

“你腦子讓豬吃了?!”

“考成這樣,你還有臉回來?!”

“一天天捧著手機,你眼睛瞎了別來找我!”

“你別再哭了行不行!你給我閉嘴!”

然而結果就是,沒有孩子願意配合,還是照樣玩、照樣哭沒有任何改變。

換位思考下,好像沒有人聽到命令、呵斥的語氣要求後,還會乖乖去做事情的。要麼是不情願,要麼是對著干。

還記得台灣曾經有一個真實的社會實驗,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看看媽媽的吼叫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孩子的反應讓我很意外,我從沒有想過她會這麼難過,這麼無助。”看到孩子的反應,媽媽心疼到落淚。

因此,父母的情緒和態度很糟糕時,事情只會變得更糟糕,父母的吼叫只會讓孩子變得無助、恐懼。

只有父母冷靜下來,心平氣和的去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會給你好的反應。

20191005105511674

孩子會自卑,不願努力

多家長認為,吼孩子真的很常見,對孩子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但研究表明,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會產生以下念頭:

9.2%的孩子曾想過輕生;

18.1%的孩子曾想離家出走;

6%的孩子甚至想向父母“復仇”。

在語言暴力過程中,家長在質疑、質問孩子,卻沒有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根源。

換句話說,他們是在向孩子發泄情緒,是操之過急的“愛孩子”的表現。

另一方面,孩子並不如家長所以為的善於自我反思,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他們反而以為自己犯了大錯,被父母厭棄了,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關於面對家長的語言暴力有何感受,有些孩子是這麼想的:

“我慢慢不敢跟他們說心裡話,因為會被罵;我開始在父母面前沉默,因為不想被嫌棄。”

“他們總是覺得我樣樣不如人,說得多了,我自己都相信了,極度自卑敏感,對他人的防備心很重。”

顯而易見,父母的吼罵造成了孩子的自卑,把親子關係推向冰點。

經常被吼罵的孩子一般有以下這3種性格:

■性格懦弱,沒有主見;

■優柔寡斷,缺乏自信;

■過於孤僻,沉默寡言。

20191005105512122

20191005105513925

孩子會受傷,人格不健全

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經常性的吼罵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心理。

台灣最近熱議的一部紀錄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評分高達8.2,探討的正是父母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被母親遙控人生的男孩,最終自殺了…

被母親“罵著”長大的女孩,最終自殺了…

被母親“以愛相逼”的男孩,最終自殺了…

20191005105513839

愛之深,責之切。為人父母總避免不了吼孩子,但密集的語言暴力可能正在摧毀孩子健康的人格。

孩子每一次被否定,對自己的懷疑就多了一分;

孩子每一次被怒罵,心中的畏縮與恐懼就重了一分。

我們以愛的名義去教育孩子,卻忽略了他們驚恐的眼神,給他們留下了父母是粗暴的、猙獰的形象。

孩子並沒有感受到被愛,相反,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差勁,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不可否認,我們是愛孩子的,但或許我們要重新思考孩子最需要的愛是什麼,而不是以粗暴的方式去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我們才能以平常心去教育孩子,把他們引向正確道路。

20191005105514388

怎樣解救那個受傷的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20191005105515732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例如:“寶寶,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成人通常在發泄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盡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

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

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來源:spotlight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