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上海現首例年輕重症患者 所有老年重症均未接種疫苗

隨著上海新冠感染人數逼近30萬大關,確診病例也在不斷上升。4月13日,新冠確診病例數首次突破2000例,達到2514例,而出現的重症病例數也在增加。

4月14日,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在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通報,除了無症狀感染者之外,確診病例中絕大多數是輕型,少部分是普通型,目前有重型病例9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為此,上海已經組織了一批“精銳部隊”,依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按照重症患者“一人一方案”的原則,增配救治力量,開展多學科專家會診,應對未來可能增多的住院病人。

統籌專家組會診重症治療“一人一策”

值得注意的是,9例重症患者中首次出現一例33歲的年輕患者,但新聞發布會上未透露關於這名年輕患者的詳細病情。

其餘8例重症患者均為老年人,年齡均在70歲以上,最大患者93歲。“他們均伴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比如重症免疫性疾病、晚期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重要髒器功能衰竭等,以及高齡等高風險因素,並且均未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吳乾渝表示。

吳乾渝表示,隨著本次疫情確診病例人數增多,涉及老年人數量上升,重型病例開始有所增加。針對這些情況,已統籌全市優質醫療資源,加強市公衛中心、瑞金醫院北部院區等8家定點醫院的救治力量,在治療新冠的同時,對這些患者原有的基礎性疾病開展多學科治療,積極防治並發症,預防繼發感染,及時進行器官功能支持,中西醫結合,密切監測病情。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已經組織了全院頂尖的專家團隊力量,全麵負責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新冠定點醫院的會診工作。該院主要收治新冠陽性普通型及基礎疾病(穩定期)的患者,醫院配備相應的專科醫護人員及醫療救治設施設備。

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作為老年醫學中心遠程會診專家組組長,參與了對此次重症患者中年齡最大的一名患者的會診工作。這名患者在4月8日上午突發呼吸窘迫、心跳加速、血壓降低等症狀,病情危重。

針對病情突然惡化,醫院迅速啟動會診預案,組織開展多學科遠程會診。葛均波在會診中提出建議檢查一下炎症因子,視結果考慮是否應用單抗藥物;此外考慮到患者高齡,存在貧血,可能加重心衰,建議輸血,並行相關檢查評估心功能及是否有肺部微栓塞。

據介紹,這名93歲高齡的老人患有心力衰竭、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腎功能不全、腦梗、急性胰腺炎、心包積液等疾病,身體基礎條件本身已非常差。入院前患者出現嗜睡、食欲差合並尿量減少等症狀。

第一財經記者4月11日了解到,病區醫生根據專家組會診意見迅速調整診療方案,患者病情明顯好轉,日趨平穩。但心衰情況仍然較為嚴重,proBNP(反應心衰的指標)尚未出現顯著下降。

接種疫苗是防治重症的根本方法

一位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方麵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的重症情況還是比較少,因為高危病人一篩查出來就會馬上送進醫院,臨床上稍有些不好,就馬上用輝瑞藥,配合其他治療措施一起,能夠很快控製病情。”

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總指揮、上海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老年人通常會伴有心血管、呼吸係統、神經係統以及內分泌係統等方麵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雖然新冠病毒不一定會直接導致生病,但是可能導致基礎疾病加重,在治療方麵要非常重視。”

國家感染病臨床研究中心、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及重症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還是接種新冠疫苗和加強劑,對於老年人、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以後,會出現重症甚至導致死亡,接種疫苗後,重症和病死率會顯著下降。”

目前,全球疫苗接種劑次已經超過了110億,但疫苗的接種存在嚴重的不平等現象,特別是老年人和合並症患者這些易感人群。盧洪洲援引統計數據,在全球範圍內,疫苗在60歲以上人群的覆蓋率約65%,遠低於其他人群,而新冠肺炎主要在這些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中傳播,並導致較高的病死率。

4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接種覆蓋人數超2.24億人,完成全程接種超2.12億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超1.46億人。

“老年人疫苗的接種,特別是第三針的接種已經成為我國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部分老年人擔心在健康狀況不佳的狀態下接種疫苗會麵臨特定風險,而這種擔憂是毫無根據和必要的。”盧洪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援引統計數據稱,接種疫苗出現的過敏性休克等嚴重異常反應的發生率在百萬分之一以下,遠遠低於老年新冠肺炎的病死率。

他還表示,伴隨著mRNA疫苗、長效的吸入性疫苗等多種不同技術路線疫苗開發成功,未來疫苗的有效性會越來越好,副作用也會越來越小。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