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藏在雲南西南部山區的沙溪,

有2400多年曆史,

也擁有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在2002年被列入全世界“值得關注的瀕危遺址”之一。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沙溪古鎮上的魁星閣、古戲台

2003年,剛在瑞士完成學業的建築師黃印武,

帶著在國際籌得的1400萬慈善基金來到沙溪,

開始了漫長的“沙溪複興工程”。

從最基礎的鋪下水管道做起,

到修繕各個珍貴的古建築,

再到規劃周圍村落的修複和發展,一做18年。

被當地人質疑修得太慢、太舊,

黃印武不置可否。

但當你見過麗江燈紅酒綠的商業街後,

再到沙溪,會被這裏的寧靜撼動。

這份寧靜和鄉村生活的氣息,

正是黃印武一直努力保留的。

7月中旬,一條到沙溪,

實地探訪這個“雲南最美古鎮”,也和黃印武聊了聊,18年的遺產保護之路。撰文   成卿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7月的雲南正值雨季,涼風爽爽。“沙溪特別接近中國人心中理想鄉村生活的景象”,黃印武說道。這是建築師黃印武在沙溪做遺產保護的第18年。

雖然45歲+,發際線沒能抵抗住時間而往後移,但他穿梭在街巷中步伐輕快,聊著天會常常笑出聲,特別有感染力,整個人少年感依舊。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黃印武與開店的阿瑞奶奶攀談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寺登街上的木雕師傅走回古鎮中心寺登街的路上,古戲台旁邊開店鋪的阿瑞奶奶,隔著老遠就喊黃印武來吃自家當天摘的水果。帶遊客騎馬的阿姨,接上客人,會跟他報備:“黃先生,我來生意了!”一大叔遠遠看到他,跑過來搭著他的肩膀,聊了一路鬆茸的收成。

沙溪是雲南大理劍川縣南邊的一個小鎮,離大理、麗江都不到2小時車程。但實際走了一趟,就會發現下了高速,還要繞許多山路。和雲南大部分地方一樣,沙溪的天變得很快,有時早上陰沉一點,但中午就會放晴。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沙溪古鎮街景

本地人九成以上是白族,這些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都留了下來,開民宿、開餐廳,當然店主也有外地人。午後的寺登街,沒遊客時大家也不著急招攬生意,搬個凳子往自家店門口一坐,吹牛喝茶,十分閑適。

多年前,黃印武在沙溪買下一處院子,算是正式在這安了家:“我父親正在家呢,現在他每年都會從杭州來住段時間,在這畫畫,現在院子裏到處是他的畫具。”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沙溪玉津橋 一個城裏年輕人,為什麽來沙溪?

黃印武1974年出生在湖北荊州,父親畫國畫。中學時,父親到中國美術學院教書,全家人便一起搬到杭州生活。黃印武的青少年時期,是個非典型理科生,愛看曆史書,個性也很佛係。考進南京東南大學的建築係,他謙虛地說,實屬高考超常發揮。1996年本科畢業時,因為成績的優異,受到導師齊康的賞識,讓他留在東南大學裏工作。齊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界大家,帶著黃印武去世界各地見識了不少建築界的國際交流活動。“在導師的‘庇護’下,留在大學裏當建築師、當教授的這條道兒已經安排好了,看得見自己未來幾十年能過成什麽樣。”
黃印武期待不確定的人生。留校4年後,他辭了職,想出去看一看。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建築師卡洛·斯卡帕對維羅納老城堡博物館完成修複和改造,樓梯設計對黃印武在南寨門的重建有啟發2002年,他到瑞士,進修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研究生。

在瑞士的時間裏,黃印武有機會去歐洲各地走訪向往已久的建築,在不斷地旅行考察中,他說最大的收獲,是深切體會到了一個好房子需具備的品質。

“簡單地形容,歐洲的建築有很好的材料和建造技術做支撐,你能真正看到建築為什麽會呈現這樣一個形式,及形式背後的必然邏輯。”黃印武認為,當時國內的建築學習多是重外表,“很多建築像是時裝設計,外麵的皮拿掉,裏麵大同小異。皮和裏沒有必然聯係,有時甚至為了形式要犧牲一些功能。”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2004年,瑞士專家在沙溪指導修複工作

他還去了歐洲許多偏僻的鄉村,發現與城市相比,除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的差別外,歐洲的鄉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麵並沒有太大差距。雖然建築是傳統的,鄉村的生活卻很現代,“這讓我感受到,在農村實現美好生活的可能。”還有他很喜愛的建築師,意大利的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和瑞典的希哥德·勞沃倫茲(Sigurd Lewerentz)
,建築作品中對傳統工藝運用、那種曆史感,啟發了黃印武從事遺產保護工作。

在歐洲的鄉村,他找到了參與沙溪項目的原動力。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沙溪複興工程:寨門修繕、恢複中

早在2000年,瑞士遺產保護專家雅克·費納博士(Jacques
Feiner)到雲南考察,偶然間發現了沙溪。他親眼看到在這個交通閉塞的山區,還有這樣一座2400年曆史的古鎮。

2002年,沙溪寺登街(區域)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orld Monument
Fund)列入全世界“值得關注的瀕危遺址之一”,同在這個名單的還有長城、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基金會從國際上籌得1400萬人民幣的慈善基金,專門用來保護沙溪的建築遺產——項目被稱為“沙溪複興工程”。

牽頭方之一,就是黃印武的母校蘇黎世理工。項目需要找一個懂建築的中國人駐守在沙溪,黃印武成了不二人選。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修複前的魁星閣、古戲台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修複後的魁星閣、古戲台 最理想建築遺產保護:看了以為沒修
2003年,29歲的黃印武第一次到沙溪。目之所及,是一片頹敗景象:一座座木房子看上去搖搖欲墜,房前屋後堆著破磚爛瓦,村民家裏不通電,路上連個路燈都沒。因為閉塞貧窮,村裏的人開始外遷。同時,這裏是一片淨土,沒有受到過度發展的影響。黃印武主持的複興工程分期、分層次進行。在執行過程中,他的角色其實更像一個大管家: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恢複前,南寨門幾乎消失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恢複後的南寨門當總共1400萬的國際慈善基金一筆筆進來時,他得確保每一筆錢合理、有效地使用在各個遺產修繕上。當發現新的需要被修繕的遺產,又要再去申請基金。國際上募集到的錢用來修寨門、寺廟、戲台等古建築;當地政府撥來的資金,做沙溪的水電、排汙管道等基礎設施。

“得讓這裏的生活條件,跟城市一樣,人才會留下來。複興工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種種方式留住當地人。”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修複前的寺登街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修複後的寺登街沙溪寺登街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留存著馬幫停留所需的市場、店鋪、戲台、寺廟、馬甸和周邊的寨門。

但據黃印武與當地文史學家的考證,寺登街形成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馬幫,而是建於明代的一座寺廟,就是後來的興教寺。沙溪的佛教徒多,都會趁趕集時來拜一拜,時間一長,人們索性把集市搬到興教寺門口,這麽一來,趕集、拜佛兩不誤。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興教寺重建大門之前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興教寺新建大門後黃印武和修複人員,先花了一年時間研究這個建築是如何建起來的,尤其興教寺的大殿和二殿,是明永樂年間的古建,在我國西南地區十分罕見;再了解學習當地的材料和建造工藝。

在此之前,興教寺被當過糧倉、鄉政府的辦公地,甚至學校,裏麵還蓋過兩層樓高的辦公樓,大門也在之前的土匪搶劫中被燒掉。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首要的任務便是新建寺院大門。黃印武設計、修建了一個一層高的門樓,前麵配上了哼哈二將,以體現這裏是個寺院。並用本地劍川縣的木工工藝建造,特意讓人能分辨出這是後來新建的。

“遺產修複強調遺產的真實性。”
在黃印武的理解,這種“真實”簡單說就是修複者誠實的心態,能讓人看到這裏曾發生什麽,哪些東西該延續。文化遺產有曆史的痕跡,修複最要不得的,就是把這痕跡給抹除了。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複興工程開始前的寺登街道路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複興工程修繕的寺登街道路比如寺登街上每個人踩踏著走過的石板路,當年的修複可是經過了和當地人的一番鬥爭。那是最開始做基礎設施更新的階段,修上下水,在地下鋪管道。要重新鋪路時,當地部門覺得以前的石板過於老舊,走路硌腳,想換新。黃印武強烈反對:原石板在哪,就得鋪回哪。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東寨門前的石板路“寺登街在清代以前路麵是泥土,一到下雨天就非常泥濘,後來村民自己想辦法籌了一筆錢,才把這地鋪出來,所以這些石板是很有來曆的。”和當地施工隊爭執不下後,他甚至請了省裏的領導來出麵協調。

後來,當2019年古鎮又做了一次基礎設施更新,這一次所有人都達成共識,堅定保留原石板路。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恢複起的南寨門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修繕完成的東寨門寨門對一個古集市來說尤為重要,奠定了整個寺登街的格局。恢複東、南、北三個寨門,耗費了十幾年。南寨門在2000年時因為通車被拆,但旁邊的牆沒拆幹淨。修複團隊依照牆的遺留痕跡和一張老照片,推算出了寨門原始高度,把寨門給恢複了。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黃印武為南寨門的屋頂梁下題字

當地有個傳統,新建房子會找書法家在屋頂的梁下寫題記。

南寨門重建起來時,黃印武忙忘了這事,因為小時候有跟著父親學過畫畫和書法,就親自動手寫題記。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古戲台上的藻井天花對寺登街魁星閣的修繕,拿著圖片對照前後,外觀上似乎看不出大的變化。實際上,黃印武拆了全部樓板,加粗、加固柱子;為了減少演出隊伍在演戲過程中頻繁上下搬動音響器械,他還專門做了一個後台來儲物。

這可能就是黃印武理解的“最理想的建築遺產修複”——看了以為沒修過,但其實建築內裏的問題,都已處理解決。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古鎮中來往的遊人、村民寺登街的修複基本完成後,開始有遊客慕名而來,本地人也開始做客棧。“最早一批外地人來開民宿、餐廳的,他們是真愛沙溪,能融進來,才留得下來。”在黃印武的角度,外地人的到來還有一個“奇效”:推廣衝水廁所。之前當地百姓因為習慣,堅持要在屋外修旱廁,在外地人率先使用屋內的衝水廁所後,大家才體會到衝水的好。於是,沙溪的客棧、民居開始普及抽水馬桶。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抵抗沙溪成為下一個麗江
2010年,大麗高速(大理-麗江)即將通車的消息傳來,對黃印武和沙溪來說都是一個轉折點。原本黃印武覺得在沙溪事情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打算離開。但隨著大麗高速通車後,大量外地經營者和遊客的湧入,物價、房價上漲,他發現沙溪出現了一個現象:與全國眾多旅遊古鎮一樣,本地老百姓開始更多把房屋出租或售出,自己搬出去住,因為這樣的收入更高。“雖然建設越來越好,遊客越來越多,但是不是真的對老百姓的生活有好處?這需要分辨。”黃印武說,當時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沙溪會不會變成第二個麗江。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大沙溪”規劃(局部)2014年,黃印武作為當地政府的顧問,與新上任的劍川縣縣長並達成一致——用“大沙溪”的規劃思路。從沙溪古鎮擴展到整個沙溪壩子,去寺登村周邊的村中建書店、發展民宿、遊客中心、博物館,順著流經各個村子的黑潓江修起步行的道路。目的就是當遊客們來的時候,不至於一股腦兒湧入寺登街。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位於北龍村的先鋒書局北龍村的先鋒書局,今年5月開始營業,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美鄉村書店”。這其實是黃印武親自設計改造的。

建築改造自村裏原來的糧食加工站,把兩處年代久遠的夯土建築重新修複,內部的屋架完整保留,部分的屋瓦替換成玻璃,讓陽光照進書架。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詩歌塔場地上曾經昏暗的烤煙房被改成了詩歌塔,順著扇形木階爬到最高處,可以俯瞰整個沙溪的美景。

圍繞書店一周的院牆上,他還學白族人的方法,種上了一圈仙人掌用來“防盜”。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城隍廟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城隍廟前的照壁在鼇鳳村,沙溪人供奉本主信仰的城隍廟正在修複中。黃印武請本地工匠用改良的夯土技術築牆,又找來劍川縣的木工師傅做木雕,在城隍廟旁邊,又新建起一個茶馬古道博物館。另一側被荒棄的小學,則被改造為社區文化中心。

做這些事,除了吸引遊客,黃印武覺得更重要的是能為本地人創造機會,“隻有本地人才能更好地延續本地的文化,不然看哪都一樣。”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新建的茶馬古道博物館 一個不追求做作品的建築師的“悟”
在20多歲出頭的年紀,黃印武就確認了一件事,“這輩子不想成為靠建築作品被人們認知的建築師”。問黃印武,作為在大城市裏長大的年輕人,如何沒在沙溪“被悶壞”,他笑說自己有隨遇而安的超能力。早些年,他在這的一年裏,除了1個月回瑞士“匯報工作”,剩下的11個月都待在沙溪。不工作時,他會去爬山,看高山草甸的風景,去山中的村子敲門看村民的房子和日常,再或者就在自己的老院裏看看書,發發呆,畢竟這裏的天和雲都很好看。

其實在瑞士讀書時他就是這樣的狀態,用周末的時間、算好搭乘火車的班次,去學校周邊的小鎮轉悠。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跟黃印武在沙溪散步,他走到哪都有小故事分享。比如寺登街修繕工作如火如荼進行時,有一天興教寺前一棵老槐樹突然倒下,卻沒有傷著一個人,充滿了“靈性”。再比如古鎮裏每家店麵名字都有英文翻譯,專門找了書法家來寫店名,還保證每家匾額長得都不盡相同。

他從不主動說自己參與了沙溪哪些具體建築的設計。我們在先鋒書局時,店長向旁人介紹他做了選址、改造了老房,他就在旁邊樂嗬嗬地笑,推說選這地方都是先鋒書店老板錢小華的功勞。

過了40歲,年輕時“不追求做作品的建築師”的想法沒變。

和他聊這些年的鄉村建設似乎“捧紅”了許多建築師,不斷湧現大量“明星”建築,黃印武的反應很冷靜,“把在鄉村造房子就等同於鄉建是在誤導。鄉建不是做作品,得實實在在地給村民帶來改善。”

“包括很多研究人員,都隻是坐在辦公室裏麵思考鄉村的問題,雖然大家的發心是好的,但是從一開始他們站的立場錯了,沒有站在農民的立場上麵。”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黑潓江邊的步道當地人對於黃印武如此漫長的修複,不是沒有抱怨和質疑過。以前他習慣悶頭幹活,2011年後,他開始在當地電視台、互聯網新媒體上露麵。“我意識到我得發出聲音,一是想通過外麵的報道,讓當地人看到沙溪現在走的這條路沒錯;二是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約束可能會到來的過度發展。”他認為沙溪因為地方小,遇上這些,隻會被摧毀。建築教育家王方戟曾在自己2010年的豆瓣日記中一連寫了三篇《黃先生的沙溪》,細致地記錄了黃印武在民宅、寨門修複上花的點滴功夫。同濟建築係的副教授李立喜歡叫黃印武為“黃道長”,表示佩服他的專注。黃印武說自己是個有大目標、但沒小計劃的人,判斷未來是否該留在沙溪的標準就一個:是在這浪費時間,還是真正能做點事兒。看著他在即將完工的城隍廟項目上,和當地的工人仍在忙前忙後,很明顯這份事業未竟。

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

這些年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同為建築師的太太,結婚後,太太也常從工作地上海來沙溪待段時間。身邊許多在城市執業的建築師朋友們都想著去沙溪,親眼看看黃印武做的事情:“沙溪改變了他,他也和沙溪融為一體,相比留在城市裏做教授、當大設計院領導,老黃可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部分圖片由黃印武、先鋒沙溪白族書局提供

Tips:去沙溪旅遊,可以看什麽?如何抵達:除自駕這個方式外,公共交通無論從昆明、麗江、大理出發,都需要先乘車抵達劍川縣縣城的客運站,然後中轉搭車到沙溪。

1. 沙溪古鎮

寺登街上的古戲台、魁星閣、興教寺是到了古鎮必去的地方,寺前的古槐樹下的石凳,適合坐著發會兒呆。

2. 玉津橋出古鎮的南寨門,前方橫跨在黑潓江上的玉津橋,是欣賞沙溪日落、日落的絕佳位置。

3.
黑潓江步道從東寨門、南寨門出古鎮,走到黑潓江邊都不足50米,沿著河邊步道可以向北邊一直“慢行”,道路旁有大片的稻田,稻田村落之後是連綿的翠峰山。

4. 北龍村:先鋒沙溪白族書局

被國際媒體讚為“最美書店”的先鋒書店,把它的第五家鄉村店開在了沙溪北龍村,在古鎮寺登街北邊,路程約2.5公裏。除了由原先糧食加工站改造來的書店,院子裏還有可以喝茶、咖啡、休息的咖啡館,藏在咖啡館背後的詩歌塔,花點力氣爬上去,可以俯瞰沙溪全貌。

5. 鼇鳳村:城隍廟
從古鎮向南1.5公裏的鼇鳳村,光緒年間修建的城隍廟是整個沙溪地區人們供奉本主的地方,這裏的修繕工作和茶馬古道博物館的建設已經進入尾聲。城隍廟裏,有大殿、戲台、照壁、廂房和花園,其中1930年代修建的大照壁,有13米高,氣勢雄偉。6.
去周五的市集淘貨,

 
   爬翠峰山、龍尾山每周五,沙溪會舉行一周一次的集市,周圍十裏八鄉的人都會背著籮筐過來采購。待的時間如果再長一些,可以去爬周邊的翠峰山、龍尾山。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湖北學霸帶著1400萬回國,花18年救活瀕危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