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秦始皇陵裡號稱千年不滅長明燈 說是人魚膏!當真有人魚?

在很多歷史小說中,都曾出現過一件物品,就是傳說中不會熄滅的「長明燈」,司馬遷《史記》描述中寫道「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這個說法讓人魚膏變得神秘又具吸引力,但是,很多人都好奇,在秦始皇陵的人魚膏,到底是甚麼東西?

人魚膏的「人魚」,就是是甚麼?《史記新解》和《史記正義》這些典籍中,認為人魚就是娃娃魚,也就是珍稀動物大鯢,大鯢不是魚,是一種兩棲動物,「聲如小兒啼, 有四足」常被古人當成人魚。而《太平御覽》中,有不同意見,認為能稍這麼久的膏,應該是鯨魚身上的,清朝的《本草綱目拾遺》寫到,沿海鄉民點燈用的魚膏,基本上都是鯨魚身上的油脂,秦始皇陵裡的人魚膏,也是如此,人魚膏就是「魚油」。

秦始皇陵裡號稱千年不滅長明燈 說是人魚膏!當真有人魚?

▲長明燈材料引人好奇。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其實在秦漢年間,魚油就是古代人點燈的重要燃料,像是從漢代到明代,長江裡的江豚(懶婦魚),就是重要的油料來源,另外鰕魚提煉的魚油也可以當作燈燭。山東沿海鄉民,點燈也常用海牛身上的油脂,另外,嘉魚、鰻鱺,都是古人的油料來源,傳說中徹夜不滅的人魚膏,當屬魚油中的奢侈品。

但是,如果放在整個古代歷史來看,魚油的地位是一路走低的,雖說魚油的成本高,但是缺點不少,像是鯨魚油點起來是「煙重氣腥,多昏目損神」,唐朝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動物油當燈油會導致失明不能遠視,所以魚油是漸漸被淘汰的。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裡,曾出土半缸燈油的長明燈,燈油的主要成分是「蜂蠟」,《史記》中記載的人魚膏,早被淘汰了,魏晉年間,燈油的主力是蜂蠟,隨著養殖白蠟蟲技術進步,也被普遍推廣,所以萬暦皇帝長眠之地的燈油,是蜂蠟也不奇怪了。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過長明燈的材料,通常用雄黃、 硫黃、乳香、瀝青、大麥麵、乾漆、胡蘆頭、牙硝,並「漆和為丸,一丸可點一夜」,但是價格不菲,達官貴人才能使用,一般人家用得最多還是植物油,比如用烏桕果實榨出的皮油和暖油,或是芝麻油點燈、黃豆榨油,都是常見的,另外桕子油為原料做的蠟燭,價格親民耐燒,也是比人魚膏都好。各種燈油都是得來不易,也難怪「長明燈」會引發好奇。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秦始皇陵裡號稱千年不滅長明燈 說是人魚膏!當真有人魚?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