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管仁健觀點》龍應台為何一夜之間變成「幹話王」?

管仁健觀點》龍應台為何一夜之間變成「幹話王」?

龍應台在臉書發文籲反戰,遭網友罵翻,一夜之間變成了「幹話王」。   圖:翻攝龍應台臉書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錄自孔尚任《桃花扇》)

在1980年代的解嚴前夕,台灣忽然竄起了許多外省籍的「開明新貴」,政壇裡自命改革派的「小馬哥」、政媒兩棲的名嘴「趙金童」,以及在文壇燒起一把野火,強調「在主流媒體中做最大的顛覆」,但永遠「將最終責任指向個人」,堅持「比體制度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個人」的「異議作家」龍應台。

但解嚴後台灣逐漸民主化,大家也終於認清,在僵化的國民黨內,這些標榜著開放、改革甚至異議的新貴,其實只是當權者害怕民智大開後危及政權,「欽點」少數自己信得過的後生晚輩,來跟真正的異議者,玩起「先佔著茅坑但永不拉屎」的遊戲。

政治的變化大,政客現形的速度也快,今天要有人相信馬英九或趙少康是進步力量,大家一定先質疑你的智商。但龍應台卻持盈保泰,不僅在台灣始終站在浪頭上,到香港與中國(他們口中的「內地」),依然能呼風喚雨。

無奈今年起美中局勢遽變,中國軍機頻頻擾台。龍應台卻在10月3日下午4點5分,於個人臉書發表「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質疑「戰爭是可以把人民當籌碼、豪賭一盤的嗎?戰爭是可以當綜藝茶餘飯後隨便聊聊的嗎?」

此話一出,龍應台的樓瞬間就塌了。當然,有些鄉民不解,龍應台說的「反戰」,不也是「進步思想」嗎?為何會在一夜之間變成「幹話王」?

我媽媽與我老婆的少女故事

我的母親80多歲了,小學6年級時,在萬華當裁縫的外公忽然去世,讀建中的大舅轉學去開南夜間部,比媽媽小的兩個阿姨被送出去當養女,外婆當然不會讓媽媽再升學,她只能含淚去車衣廠當了女工。結果我的小舅不成材,考不上任何一家初中,還是僅有小學畢業。即使過了70多年,她依然還在對我們訴說這些往事。

我的老婆來自客家農村,6個兄弟姊妹裡(1個姊姊早夭)只有她一人有讀大學。但岳父母沒錢,她即使考上日間部,依然只能乖乖去夜間部報到,而且必須選交通最方便,可以在市區打工,位於西門町的東吳。

成績好卻不能升學,或是去半工半讀的夜間部,這是戒嚴時代很多本省(或客家)女性,在青少女時期最傷痛的往事。但在龍應台的生花妙筆下,卻成了另一個「瓊瑤版」浪漫故事。2007年4月14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龍應台的〈在仰德大道上〉這麼寫著:

「中學的同學們,很容易就被送到工廠去作女工了,賺到的錢,可以補貼家用,也可以買來黃金鐲子一圈一圈套在手臂上,累積將來的體面嫁妝。……

而一無所有的我們,因為被拋離了土地,拋離了附著於土地的傳統網絡,我們遂和男孩子們一樣讀書,一樣考試,一樣留學,甚至和男孩子一樣被期待去贏得美國的碩士或博士學位……」

黃金鐲子能套在那些油麻菜籽手上嗎?

在《親愛的安德烈》裡,龍應台驕傲的告訴兒子說:「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悲憫同情的能力,……看見文明的核心關懷所在。」

女工幸福?還是女大學生幸福?或許在少女懷春時的龍應台,是出自真心羨慕,而不只是在講幹話。這個就跟統獨一樣,基本教義派可以堅持跟台灣主流思想不同的信念,屬於言論自由範圍。

但擁有「悲憫同情」的能力,相信女工比女大學生幸福的龍應台,必須認清兩個事實。首先,軍公教子女就讀高中大學,有國家津貼的教育補助,相對於輟學或唸夜間部的工廠女工,客觀上絕對是既得利益者。外省女生要不要升學有選擇權,那些去當女工的本省女生是沒有選擇權的。

其次,龍應台必須理解,女工的薪水很微薄,根本買不到黃金鐲子。就算買得到,也不會是自己的嫁妝,黃金鐲子不可能套在那些油麻菜籽手上,而是要拿去給兄弟做討老婆的聘禮。農村女孩可以擁有私人財產?請問龍應台,你說的那個農村是在台灣?還是德國?

我懇請龍應台看一下Dcrad女孩版上,有至少五位網友提到與我媽媽或老婆相同的經歷。

A:我媽就是雲林農村出身,她小學就努力念書,每次考試都是全校排名。小學畢業後,外公不給她學費,她還是自己努力半工半讀上了國中,後來還考上二專讀建築工程,可是最後還是因為經濟問題而輟學。要是我媽當年有龍應台她們一樣的補助,現在就是資深建築師了。

B:我媽商專成績好到保送大學。但是阿嬤說舅舅要唸書,沒錢給她念。我阿姨大學聯考,考到台大法律司法組,阿嬤也是說舅舅要唸書沒錢給她念。結果阿姨只好去師大念公費,舅舅重考2次大學,念了大同大學。

C:我媽成績也很好(一樣出身雲林)老師也很幫忙她甚至有說需要補習也不收錢,但外婆拒絕,硬要她國中之後去工作(不給考高中)。後來有偷偷去考試,雖然錄取了,但是通知書被阿姨偷藏起來(媽媽表示阿姨一直很嫉妒自己)讓我媽以為沒學校,但也不想就這樣沒辦法讀書,直接離家北上一邊做三班制紡織廠,一邊讀高中。

D:我媽高中讀第一志願還考上前段國立大學,結果整天被阿公又打又罵,女生讀書沒用,趕快和她姊姊一樣去作女工賺錢,想讀書還得躲在棉被偷讀書。後來好不容易堅持下來,後來做了不錯的工作,阿公的生活費反而她出最多。

E:我媽屏東,當年考上雄女外公不給唸,只好唸雄商,後來她自己來台北工作半工半讀,唸當時還是五專的銘傳,最後考上公務員。外公想把錢留給我舅舅唸,結果他考不上大學,還來台北補習三年,都吃住我媽的。對了!我媽也是說,她都考第一名,但是畢業獎前十名都是眷村小孩的。

龍應台踩到了大多數台灣人的痛處

如果龍應台嫌Dcrad女孩版上的留言都未具名,沒關係,管大的臉書上也有些具名的網友留言,本魯也是找5個來作證,跟我媽媽或老婆的故事差不多,那就是當年本省女孩的悲慘經歷啊!

Jia-min Jian:謝謝管大發聲,我母親和阿姨就如您所描述的,早早出來工作貼補家用,養弟弟妹妹和哥哥的孩子,而且分財產時沒女兒的份,這是本省女兒的悲哀。

張小明:我的大姐,下有五個弟弟妹妹,在還有能力編班的年代,國中讀的是女生最好班,可是國中畢業就被迫去工廠車布,甚至她去報名職校夜間部時,也被迫取消,所以我可以平順的一路讀高中、大學,真的對大姐充滿感激,以前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女神,跟我的偶像鳳飛飛是同等級的。

Juan Lai:當年我媽媽小學是第一名畢業,因為經濟因素,就算當年的導師到我家來拜託爺爺奶奶給她讀書,甚至承諾贊助她初中三年的學費,她還是選擇放棄。看了管大這篇,感慨很深。

廖子仲:我外婆家就是這樣,特別是我三阿姨當年成績很優秀老師到家拜託外婆,拜託他一定要讓她上高中,外婆說家裡真的沒錢,於是放棄升學到製鞋工廠上班貼補家用,看到這篇眼淚就不自主流下。因為這才是很多農村小孩的台灣經驗。我們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是多少農村子弟的犧牲奉獻。

Eric Chen:完全認同,當年女生連唸書的機會都很少,我們是農家,大姑上小學時,高曾祖父常會在路上等著大姑放學,一見到就拿起拐杖追打,一面痛罵唸什麼書。鄉下女生,想要唸書,真的是千難萬難。

這10則跟我母親或老婆相同經歷的留言,我懇請龍應台與真心支持龍應台的讀者能看一看,想一想,「反戰」在台灣為何會變成幹話?

反戰就跟當女工一樣,你是軍公教子女,升學可以得到國家津貼的教育補助,但你就是不想升學,認為當女工比當女大學生好,這是個人自由,大家也該尊重。可是來自農工家庭的子女,她們沒有選擇,她們被迫必須放棄升學去當女工,或是去半工半讀的夜間部,這是不同的兩件事啊!

今天要發動對台武統的是中國,戰爭的決定權是在中國,龍應台在台灣,對著沒決定權的台灣人宣傳反戰,那就跟她提出的「女工比女大學生幸福說」一樣,踩到了大多數台灣人的痛處。難怪龍應台會從文壇巨星兼青年導師,一夜之間變成了「幹話王」啊!

在1980年代的解嚴前夕,台灣忽然竄起了許多外省籍的「開明新貴」,政壇裡自命改革派的「小馬哥」、政媒兩棲的名嘴「趙金童」

以及在文壇燒起一把野火,強調「在主流媒體中做最大的顛覆」,但永遠「將最終責任指向個人」,堅持「比體制度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個人」的「異議作家」龍應台。

但解嚴後台灣逐漸民主化,大家也終於認清,在僵化的國民黨內,這些標榜著開放、改革甚至異議的新貴,其實只是當權者害怕民智大開後危及政權,「欽點」少數自己信得過的後生晚輩,來跟真正的異議者,玩起「先佔著茅坑但永不拉屎」的遊戲。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管仁健觀點》龍應台為何一夜之間變成「幹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