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學生自殺案例多2成!專家:選擇多,加深無力感

大學生自殺案例多2成!專家:選擇多,加深無力感

葉北辰說道,數位時代因為選擇多,反而讓更多人會感覺到人生無力無意義無目標,此類族群被稱作失志症候群,有這樣心理狀態的人很容易選擇輕生。   圖:新頭殻資料照

本月傳出多起大學生意圖輕生的遺憾事件,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指出,今年至少有76名學生自殺致死,對此心理師葉北辰說道,多數人會將自殺者心理狀態歸類為憂鬱,而數位時代因為選擇多,反而讓更多人會感覺到人生無力無意義無目標,此類族群被稱作失志症候群,有這樣心理狀態的人很容易選擇輕生。

台灣教改帶來多元教學的環境,讓學子選擇性多,但似乎各種壓力並未減輕。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今年意圖自殺者約1千多名,跟前年相比多了2成。

對此心理師葉北辰說道,對於想輕生者的意圖,真的很難看出什麼徵兆。他分析,每個人多少心裡都曾出現過想自殺的念頭,但真的會做出自殺選擇的人,多半是心理的安全網不夠密,有了破口,覺得人生只有死亡這個選擇。

他表示,所謂的安全網,就是指當想輕生時,腦中會突然浮現:「我做這件事媽媽會不開心!」「我做這件事爸爸會難過。」這類的訊息有可能會讓想輕生者意圖減低,進而打消輕生念頭。而輕生者雖然在事前很難看出端倪,但是有些跡象還是可以判讀,最直接的就是對方透露想自殺,其次就是言行舉止異於平常,比如把身邊的事務開始拖付給他人,或是說出若自己不在世間,有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之類的話……

葉北辰指出,當身旁的人發現朋友或家人有意圖輕生念頭時,第一先不要否定對方,比如告訴他「你命已經很好了,為什麼想死?」或是告訴他「比你苦的人多的是,別不惜福。」這些都是否定對方的想法,進而會讓對方不願意把心房打開。

葉北辰說道,人們可嘗試著去了解,為什麼意圖輕生者會做這樣的選擇,坐下來和他好好聊聊,和他一起想一想,若不做自殺的選擇,是否還有其它選擇可以協助他脫離心裡打了死結的狀態。

他進一步分析,近日傳出多起學生輕生的遺憾事件,他認為是一種失志症候群(demoralization),失志症候群多半會對人生會感覺到人生無力無意義無目標,而在數位時代,每個人的選擇都非常多,也天天都接收到大量的訊息,「但選擇多等於沒有選擇。」這時反而會讓人們覺得更有無力感。再加上社群媒體的訊息轟炸,有些人會把虛擬社群展現的生活樣貌當真,總認為自己過得比別人不好,這時候無力感就會更深。

葉北辰建議,要破除這種失志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這個動代表要讓自己脫離數位虛擬世界,不要太沉溺,要保持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比如不要和朋友一直用社群軟體聊天,可以約出來喝咖啡或走一走。而當發現自己有那種很深的無力感時,最簡單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站起來走一走,動一動」,而他指出,不管是做瑜珈,靜坐,深呼吸,甚至就是站起來走一走, 都對自己心理會有幫助。

他說,有時候心理狀態的低落,跟身體缺乏動能有很大的關係,這時候只要站起來動一動,會發現那種想要尋死的念頭真的會降低。

綜合以上論述,葉北辰認為:保持適當運動習慣、保持和外界真實連繫的方式、以及讓自己心理的安全網建立更密實一些,都是防止自殺的好辦法。他再次叮嚀,若真的發現四周圍出現有輕生意圖者,不要第一時間否定他的選擇,陪伴他,了解他的心裡狀態,而非批判他,如此便能讓有意圖輕生者找,到另一個心靈的安全網,打消輕生的念頭。

本月傳出多起大學生意圖輕生的遺憾事件,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指出,今年至少有76名學生自殺致死,對此心理師葉北辰說道,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大學生自殺案例多2成!專家:選擇多,加深無力感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