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出狠招?保護策略?…“後特朗普”時代的十大問題

葉勝舟:共和黨為下屆大選做準備的最佳策略,是製造、放大民主黨溫和派與激進派的矛盾,尤其需阻攔桑德斯入閣。

出狠招?保護策略?...“後特朗普”時代的十大問題
注:作者為獨立評論人,微信公眾號:SSWYSP。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死鴨子嘴硬,卻不能改變自己的“死”態。特朗普敗選是客觀事實,與他本人是否爽快認輸無關。美國主流民意已清晰認可,據FOX新聞網大選實時票數統計,截至美東時間(下同)11月29日7時,各州確認拜登的合法普選票80117578張,且比特朗普多了6194083張;12月14日各州召開選舉人團會議,將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合法的選舉人票。國際社會也已清晰認可,越來越多的大國和國際組織向拜登祝賀勝選。美國實質已進入“後特朗普”時代,帶來的疑問也不少。

1.特朗普還能翻盤嗎?

對美國政治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翻盤幾乎無望。特朗普律師團成員要麽主動退出辯護以免損害個人聲譽;要麽因缺乏確鑿的證據主動撤回訴訟;要麽勉強繼續訴訟,也被各州法院紛紛駁回。特朗普陣營敗訴後都無底氣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所以也無需最高法院終裁。

特朗普還對三個翻盤手段存有天真的幻想。其一,11月20日,邀請共和黨籍密歇根州參眾議院領袖希爾基、查特菲爾德到白宮密談,企圖阻止該州認證選舉結果;其二,操縱搖擺州推選親特朗普的選舉人,投票時違背本州大選結果和認證,改投特朗普;其三,國會明年1月6日清點選舉人票時發起選舉爭議,參眾兩院分別按州表決。

回顧美國憲製和總統大選曆史,通過這三個“爛招”翻盤都是極小概率事件,不僅參與的共和黨政客要陪上終身的政治前程,而且涉嫌瀆職或犯罪。密歇根州議會兩領袖20日與特朗普會談後約兩小時,迅速發表聯合聲明稱,將“遵守法律並遵循密歇根州選舉人的正規程序”,認證選票結果,明顯不為特朗普“背書”。再以選舉人投票為例,以往的確有違背本人誓言和本州大選民意,未投票給勝選人,但全美累計跑票通常不足5張,不足以改變總統大選結局,更不存在敗選者通過有組織、有預謀、係統性操縱選舉人非法改投票。

特朗普立場不斷動搖倒退,不得不接受敗選的現實。11月17日20:37,他首次在推文上暗示輸了2020年大選,民主黨“也許更成功”。同日,拜登、哈裏斯首次聽取國家安全簡報,顯然獲得特朗普授權。但他依然缺乏磊落風度,刻意不安排現任情報官員向拜登匯報,而是另找前任官員,也未按慣例授權向候任總統提供每日的安全簡報。

雙方陣營再煎熬六天,終於僵局打破。11月23日晚,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墨菲致信拜登,提供730萬美元,開始總統過渡進程。這是特朗普間接承認敗選的標誌性事件。他隨後在推文中予以確認,暗示墨菲行動是他“建議”(其實是授權),繼續攻擊2020年大選為“美國政治曆史上最腐敗的選舉”,同時還虛榮地硬撐場麵:“訴訟還在繼續”,“我相信我們會勝利!”美國國防部幹脆多了,23日深夜在官網聲明,當晚已與拜登團隊接觸,將基於總務管理局的決定立即實施權力交接的計劃。

11月24日,特朗普正式批準向拜登提供總統每日簡報,“作為支持過渡的一部分”。直到11月27日,他仍然不承認敗選,發推文指責底特律、亞特蘭大、費城和密爾沃基發生“大規模選民欺詐事件”。

2.美國有係統性選舉舞弊嗎?

迄今為止,特朗普本人及其支持者隻打“嘴炮”,沒有提出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多個搖擺州重新計票表明,存在零星的人為誤差,但不存在係統性舞弊。數百萬張合法選票中,有三五百張隨機的誤點、1300餘張隨機的漏點,雙方都有選票被誤點、漏點,更不足以動搖拜登在搖擺州領先上萬張甚至數萬張普選票的明顯優勢。

美國憲法、總統大選自1789年至今運行逾230年,足夠穩健;各州、各縣選舉委員會接受兩黨和媒體的現場監督;特朗普是現任總統,掌握足夠的政府權力、資源和國家機器;拜登獲勝的佐治亞、密歇根、亞利桑那等關鍵搖擺州還是傳統的“深紅”州。拜登團隊怎麽可能在多個州大麵積係統做假,每州製造數萬張假選票舞弊?如此假設成立,對美國民主製度是毀滅性打擊。

3.特朗普為什麽還不公開認輸?

很正常。他經常鼓吹的“美國優先”,隻是忽悠鐵粉,並未優先考慮美國利益,而是優先考慮個人利益和家族利益。過渡期他正在盡情揮霍倒計時的總統權力(例如赦免權),保護自己和朋黨。

訴訟隻是掩耳盜鈴,特朗普清楚此招不靈,之所以還堅持,動機有三個:其一,號召金主和粉絲捐款還競選虧空的舊賬;其二,維持自己的熱度和人氣;其三,防止背叛或清算的多米諾骨牌倒掉。

他要團結和鞏固基本盤,激發他們的鬥誌,煽動他們的情緒,繼續將共和黨“綁架”為一人黨。如此共和黨建製派以及既得利益群體(尤其是國會議員)不會、不敢拋棄他,而是與他共進退,為四年後卷土重來布局,他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才有持續保障。

4.特朗普離開白宮前最關鍵的“棋筋”?

2021年1月5日佐治亞州第二輪選舉2名參議員,共和黨能否至少拿下1席,是特朗普與共和黨最關鍵的“棋筋”、最迫切的利益。

2020年國會大選,民主黨在眾議院保持了微弱多數,目前席位從上屆的235席降為222席,共和黨從上屆的199席增至205席;參議院民主黨從上屆的45增至48席,共和黨從上屆的53席降至50席,再拿1席就過半,仍然控製參議院。

總統大選與國會大選的選票分布,清晰表明美國選民的主流意誌:多數討厭特朗普;未必多數喜歡拜登;未必多數討厭共和黨;不願民主黨一黨獨大,同時控製白宮、眾議院、參議院。

5.兩個月過渡期特朗普有什麽狠招?

特朗普存在嚴重的人格缺陷,缺乏底線和遠見,不是任美國總統才有缺陷,而是長期就有,隻是任總統後放大了他的缺陷,並給美國、盟友和世界帶來巨大的動蕩。11月17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參議院辯論中實話實說:拜登贏得大選勝利對西班牙和整個歐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過渡期間,特朗普沒有坐以待斃,已經著手係列人事布局:因為對他的忠誠度不夠,解除了國防部長埃斯珀、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局長克雷布斯、基辛格等11個國防政策委員會顧問的職務;任命忠誠支持者斯圖爾特,為商務部新設的負責出口管理事務的首席副助理部長;提名布魯克斯任美國貨幣監理局局長等。他試圖延續自己的政治遺產,幹擾拜登政府的政策選項,但不會被輕易接受。拜登就職後可用新的行政命令廢除舊令,合法解除前任政府官員職務,重新提名自己中意的人選代理,直到參議院通過後正式就職。

過渡期間,特朗普如有狠招,伊朗、中國首當其衝。《紐約時報》援引4個權威消息源報道,11月12日,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會議上詢問:“是否有在未來幾周內對伊朗主要核設施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11月15日,美媒Axios獨家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將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侵犯人權”等為由,對中國實施一連串強硬政策。

慶幸的是,特朗普為自己和家族的後路布局,將消耗大量精力和時間。訴訟雖然贏不了,還會死撐到12月14日前夕;此後又將與共和黨高層為本黨佐治亞州參議員助選。

與大選相關的內政才是他離任前的真正興奮點,新冠疫情防控從來不是他的焦點。所以美國人民不幸將繼續承受苦難,自11月9日至2021年1月20日政權交接,基本上每日新增的確診病例保持12萬+、死亡病例保持1000+。病毒麵前,人人平等,特朗普本人和多位家人(已公開的就有妻子梅拉尼婭、長子小特朗普、幼子巴倫)都確診為新冠病毒陽性。

美國憲製對總統權力有很好的製衡,特朗普不能為所欲為,即使本黨也有阻力。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代理國防部長米勒、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都勸阻他不要對伊朗實施軍事打擊,警告可能會導致大規模衝突。如今已是過渡政府,美國又無迫切的安全危險,怎能輕易開戰?怎能輕易送美國士兵做炮灰?怎能獲得軍方力挺?

伊朗已被挑釁欺壓,非常清醒克製,不給特朗普離任前大動幹戈的借口。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克裏紮德在德黑蘭郊區被精準刺殺。遇刺前兩天,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重新部署在波斯灣海域。魯哈尼總統28日發表電視講話,指控以色列是幕後黑手,聲稱“不會輕易掉入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按:指以色列)的陷阱”,在“適當時候”進行報複。這是安撫國內洶湧民意的姿態,促進拜登重返伊核協議才是伊朗的核心利益,大概率不報複,即使象征性報複以色列,也需在拜登上任明確對伊新政後,才能考慮時機、力度。

6.特朗普四年後再次競選總統?

言之過早,筆者很不看好。

四年前他是政治素人,如今毫無新鮮感,也證明了治國無能,第三次競選總統的勝算極低。一旦他參選,必然和今年一樣,激發美國的民主黨、華爾街、矽穀、好萊塢、主流媒體、共和黨建製派(例如布什家族和老臣)等強烈危機感,再次團結一致對抗。下屆大選的主軸仍然是“愛特朗普”VS“恨特朗普”決戰,對他而言是死路。民主黨不管誰出來對決,都無關大局,和今年拜登一樣,仍然“躺贏”。

當然,特朗普下台了,特朗普主義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民意基礎擺在那,逾7392萬張普選票擺在那。他成不了“新王”,依然具有“造王者”的足夠實力,未獲得他力挺,共和黨內無論是誰,總統候選人提名很難出線。

不僅美國,歐州、巴西、印度、俄羅斯、日本、印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近些年都是民粹勢力盛行。這有深厚的時代背景,也有不公的利益分配沉屙,全球化後貧富差距、社會鴻溝急劇擴大,對國家治理和國際秩序提出嚴峻挑戰。

7.特朗普保護自己和家族的最佳策略?

目前美媒看好四年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有:特朗普、彭斯、蓬佩奧、黑莉、伊萬卡等。特朗普推舉女兒伊萬卡參選,特朗普總統1.0版迭代升級為2.0版,才是妙棋、好棋。

黑莉的確展示了參選下屆總統的野心,主動辭去聯合國大使,試圖與特朗普某種切割;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主動要求發言,明顯是卡位,增加曝光度。但自私自戀的特朗普不能接受與他有二心的部下,更不願把美國首位女總統的巨大榮譽給黑莉,所以她沒戲。

彭斯與蓬佩奧屬於共和黨極右翼,利用特朗普連任自救、選情落後的焦慮心態,推動重商主義的特朗普對華持續強硬,偏向在意識形態形成不可逆的對決。但特朗普疑心重,擔心尾大不掉,反客為主,養虎為患。現在拍馬屁跟得緊,一旦扶上總統寶座後翻臉無情,對我不聽話、不援手怎麽辦?他隻有任憑政敵宰割。

算來算去,自己參選無勝選把握,還有年齡更大、健康隱患、訴訟纏身等製約,其他人選忠誠度未必過關,最佳參選人隻有伊萬卡,最親也最信任。他清楚本人被美國精英普遍鄙視,但39歲的女兒不錯,價值觀中立,至少普遍反抗他的女性選民可以部分回流。

特朗普家族如產生兩位總統,將淡化暴發戶的劣跡史,成為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一樣的“政治豪門”。女兒當選總統後擁有豁免權、赦免權,他、長子小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均無牢獄風險。朝核問題即使能解決,也不少於10年,假如伊萬卡任總統期間簽訂朝鮮和平協定、美朝建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沒有懸念,更是光宗耀祖。

8.共和黨四年後總統大選的最佳策略?

製造放大民主黨溫和派與激進派的矛盾。隻有民主黨內部大分裂,共和黨四年後才有機會大翻身。

共和黨當務之急是掌控參議院多數,才能杯葛拜登對內閣部長的提名,不惜代價阻攔民主黨激進派入閣,尤其是不可讓其旗手、參議員桑德斯如願任勞工部長。桑德斯和民主黨激進派的政治主張難以實現,他們代表的群體利益遲遲不能滿足,必然對拜登和本黨溫和派有怨言,摩擦日積月累,四年後有望爆發。

民主黨執政四年,如部分實施桑德斯的左翼政策,藍領工人、中下層白人、少數民族裔的利益增加,將會不斷壓縮特朗普的基本盤。下屆總統大選和國會大選,特朗普和共和黨的日子更難過。

9.拜登的治國方略是什麽?

拜登尚未任總統,但他的執政藍圖和重要人選日益清晰。正如他對外宣示和向盟友承諾:美國回來了,重新領導世界,回到談判桌前。

抗疫是他的首要任務。11月9日任命一批專家製定應對新冠肺炎的計劃,2021年1月20日當天就職就宣布執行。

恢複經濟是第二個重任。萬億美元的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佩洛西控製的眾議院與特朗普政府談判半年懸而未決,過渡期間更不可能推出,這個民心大禮包肯定拖到拜登就任後才推出。至於規模是1.6萬億還是2.2萬億,甚至追加到2.5萬億,佩洛西和拜登好商量。

貿易方麵,拜登11月16日在記者會上透露,就職第二天公布詳細的貿易計劃,美國須與共占全球25%或更多的其他民主國家聯合起來,“這樣我們才可以設定規則,不然就是讓中國及其他獨裁國家決定一切”。

外交方麵,不會拋棄盟友,而是聯合盟友;不再無理由退群,而是恢複入群,扛起領導自由世界的重任。他已承諾就職當天美國重新加入WHO、氣候協定,這對歐盟是重大利好和欣慰,也是美國回歸多邊主義的標誌。

人事方麵,拜登於11月17日、20日分別公布9個、4個白宮關鍵職位(如辦公廳主任)人選,11月24日又公布6個國家安全和外交職位(如國務卿)人選,均為他的長期幕僚或奧巴馬前朝元老,也是競選期間的嫡係子弟兵,論功犒賞應該。這些高官缺乏民主黨激進派即桑德斯陣營人選,就看其餘內閣部長的安排,否則黨內惡鬥不遠。

10.拜登掌權後的中美關係預測?

拜登少用硬實力,多用軟實力、巧實力。不會與中國“硬脫鉤”,而是“軟脫鉤”;不會單挑“扼製”中國,而是與盟友“牽製”中國;不會輕易開打“關稅戰”,也不會輕易降低中國的關稅,保留為談判的籌碼。總體而言,中國更能接受,時間在中國這邊,中國也最需要時間,攤牌越晚對中國越有利。

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無疑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又有共同的重大利益。拜登一宣布勝選就確認了四個優先政策方向:新冠肺炎、經濟複蘇、氣候變化、種族平等,其中前三個中美就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也符合世界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特朗普政府第一年,中美攜手解決朝核危機;拜登政府第一年,中美可攜手解決新冠疫情;第二年可攜手解決氣候變化。

中美需尋找雙方利益的契合點。以最敏感的台灣問題為例,蓬佩奧離任前故意發難,突破戰略模糊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容易導致中方也突破戰略模糊,祭出《反分裂國家法》的“武統”猛招。台灣每屆政府都要向美國購買約100億美元的軍火。台灣繼續買,美國繼續賣,但不妨緩交貨、少交貨,美中台三方大致可接受,交換條件是中方軍機軍艦繞台次數減少80%以上。

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也應恢複。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數據,自2016年特朗普當選總統至今,中國留學生的增幅從6.8%降至0.8%。美國對華貨物貿易是巨額逆差,但服務貿易是巨額順差,中國留學生平均每年就為美國經濟貢獻159億美元。

美國強大的原因之一是開放和移民,源源不斷吸納全球尖端人才。拜登政府如果足夠理性和明智,就會放寬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製和綠卡限製,隻在高科技、基礎研究等特定領域繼續限製。這既可爭奪中國有潛力的尖端人才,又為美國私立高校彌補巨額開支,還在中國年輕人中培養穩定的親美勢力。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出狠招?保護策略?…“後特朗普”時代的十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