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近日,一則關於人口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民政部部長李紀恒撰文稱:“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李紀恒在《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中,撰寫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文。該文章還提出,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生育率走低,我國人口危機警報拉響

“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這一論述給人石破天驚之感,然而,我國出生人口數量連續多年下降,早已是不爭事實。

總和生育率,指每個育齡期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聯合國預計,不考慮移民因素,總和生育率必須達到每名婦女生育2.1個孩子才能保證世代更替。

低於1.5,則是跌破警戒線,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我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的生育率為1.22。

2015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總和生育率隻有1.4。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16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總和生育率提升至1.7以上。

但是,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和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堆積效應逐步消退,從2017年至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下降,2018年和2019年的生育率為1.495和1.47,已跌破警戒線。

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仍將逐年下降。

2019年1月,《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2027年出現。

專家們預計,即使在政策層麵放鬆對生育的限製,開放乃至鼓勵生育,在緩解人口衰退方麵也將麵臨很大困難。

日本、韓國等國家在鼓勵生育上應對人口老齡化收效甚微,就是不遠的殷鑒。

1995年,日本總和生育率跌破1.5。25年過去了,盡管日本一直大力鼓勵生育,但總和生育率一直沒能回升到1.5以上。人口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

人口紅利消失,生育政策短期作用有限,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此時,一個被忽視的群體,或許可以在補充勞動力方麵提供巨大潛力,那就是移民人才引進。

適當加大力度引進海外人才非常重要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門戶網站

在放開、鼓勵生育的同時,適當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等勞動力,其作用不僅僅在於緩解人口危機,應對老齡化,對於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很重要。

長期以來,我國在移民管理方麵十分嚴格。

根據2004年起施行的《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2013年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等現行法規,目前主要有以下幾類外籍人士可申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他們是:

1、在中國有關單位任職的外國籍高層次人才(例如,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等);

2、在中國有較高數額直接投資的外國籍投資者個人;

3、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突出貢獻或國家特別需要的人員;

4、夫妻團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親屬等家庭團聚人員。

這些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嚴格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我國2004年發出第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到2019年,發放量僅有幾千張,平均一年隻有幾百張。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我國境內並接受普查登記的外籍人員有593832人,計入港澳台地區居民共1020145人。

從來源看,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外籍人員數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是:韓國,美國,日本,緬甸,越南,加拿大,法國,印度,德國和澳大利亞。

這十個國家人數接近在我國境內居住外籍人員總數的70%。而前十名中,除了緬甸、越南、印度三個發展中國家,其餘7個都是發達國家。

按接受教育程度劃分,有將近一半的外籍人員具有本科學曆。

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看,外籍人口占我國人口總數為0.04%。

這雖然是10年前的數據,由於10年來我國移民政策並未有大的變化,因此,可以預計,目前,外籍人口在我國的人口總額中的占比仍然極小。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門戶網站

根據聯合國對移民中國的外國人的估算數據來看,到2019年,中國境內的外國移民人數僅有720307人,比2010年增加了僅12.6萬人。

京滬粵外籍人員占全國過半 未來仍將是主承載地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截至2010年11月,按地區分,常住外籍人員分布人數前三名是上海、北京、廣東。此外,雲南、江蘇、山東的常住外籍人員也較多,均超過了3萬人。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門戶網站

上海、北京、廣東三地的常住外籍人員約占全國外籍人數的52%。其中,上海常住外籍人員143496人,占全國外籍人數的24%。

根據該次人口普查情況,可以看出,在華外籍人員大多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部分沿邊地區。

這不難理解,這些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高校等文化資源豐富,與國外的交流相對多,也就吸納了大部分外國人員來工作、生活。

這也意味著,今後我國若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這些地區仍然將是吸納外籍人員的重點地區。這是由這些地區具有的商業、人文資源環境等“比較優勢”決定的。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上升,今後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前來學習和就業。而上海,北京,廣東,以及江蘇、山東這些沿海、沿邊的經濟發達地區,預計未來仍將承載大部分的新增外籍人口。

引進海外人才政策“寬嚴”標準宜適當調整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外籍高層次人才、技術和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希望降低永久居留申請門檻、明確永久居留證持有者相關待遇的呼聲逐漸增多。

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指出,我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製度存在申請條件設置不夠合理、簽發對象偏窄、待遇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聚焦國家人才戰略,突出“高精尖缺”重點,在積極服務重點引才計劃基礎上,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認定機製,放寬外國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條件,吸引和集聚更多優秀人才。

2020年,疫情暴發後,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台發布十項新措施,鼓勵在華從事創新創業工作、科研的外國人繼續安心工作生活,提供相應停居留便利。對因投資、創業、貿易等緊急事由需來華的外國人,提供申辦口岸簽證或臨時入境許可便利。

高層次人才,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競相吸引的移民對象。吸引、留住這些外國人才,是永久居留服務的重要內容。未來,對納入重點引才備案項目的人選,可開辟申請永久居留的綠色通道,優先辦理。

其次,“副高”職稱等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標準,可能不適應市場化的人才認定機製,未來在引進外國人才時,可以結合其任職行業、崗位條件,采取市場化的人才認定機製,取消職稱等級別限製。

再者,家庭團聚類外國人,包括婚姻移民、未成年子女和直係親屬投靠,符合人性化原則。不過,鑒於中國的人口結構,尤其是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這個類別的永久居留人數可能暫時不宜增長過快,有學者建議設置一定配額和等待期,對這方麵的永久居留人數總額進行適當限製。

據聯合國2017年7月的估計,即使加上港澳台居民移入中國大陸的數據,從人口的絕對值來講,中國是世界上國際移民占總人口比重世界最低的國家。

基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未來,即使中國適當加大引進海外人才力度,外籍人口占比仍然會很小,也不會改變我國既有的人口格局。引進海外人才,對我國人口結構的影響有限。

對移民人才引進話題,不必諱莫如深。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媒體呼籲考慮中國“人才移民”政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