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古風悠悠:漢文帝虔虔濟民,孜孜求治!

文:秦自省

來源:正見網

紀元前180年,漢朝的大臣周勃、陳平、灌嬰、劉章等人,齊心合力,趁著呂后去世,清除了企圖奪取政權的呂氏集團之後,迎立代王劉恆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的當天晚上,就拜宋昌(漢文帝任代王時的中尉)為衛將軍,統領南北軍;拜張武(漢文帝當代王時的郎中令)為郎中令,巡行宮殿中。漢文帝除了宋昌,張武以外,只有舅舅薄昭,是自己人。他知道自己確實沒有勢力,君位並不鞏固。他要保持君位,治理天下,就要虛心尊重高祖時候的大臣,再就是減少百姓的痛苦,多為百姓做好事,以換取他們的擁護。於是,他連夜下了詔書,大赦天下。接著,又廢除了一人犯罪、株連父母妻子的連坐法。

元年(紀元前179年)三月,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救濟各地的鰥、寡、孤、獨,窮困的人,尊敬和照顧老人,規定八十歲以上者,每人每月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者,每人每月再給布兩匹,絲棉三斤。

有一個地方,發現一匹千里馬,這是無價之寶。當地老百姓湊了錢,公推那個主人,把千里馬獻給文帝。文武百官見了千里馬,一起向文帝道賀,文帝卻對大臣們說:「我出去的時候,前面有旗車,後面有屬車,平時巡遊,每天也不過走五十里。天子行車,每天只走三十里。我若騎千里馬,一個人跑到哪裡去?」他當即吩咐左右,把千里馬還給原來的主人,又給了他來回的路費。漢文帝恐怕以後還有人來貢獻什麼,就又下了一道詔書,不準四方官民,奉獻任何禮物!

漢文帝即位一年,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老百姓也都安居樂業,得到了實惠。

早在呂后當國的時候,南粵王趙佗,自立為南武帝,還發兵侵犯長沙王國的邊境。文帝即位後,派人到趙佗的老家,修葺好他父母的墳墓,妥善安排了他的從兄弟;又親自寫了一封很誠懇的信,派了使臣,帶著禮物到南粵去。趙佗讀了信,十分感動,當即宣告:從此取消帝號,歸屬漢朝。

漢文帝深深感到,要治理好國家,必須重用有才幹的人。因此,他到處敬羅人才。他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治理河南很有成績,人們甚至誇獎他是全國第一,漢文帝就把他調到京里來,任命他為掌管全國刑獄的廷尉。吳公又推薦洛陽人賈誼,很有才能,漢文帝就任命賈誼為博士,僅一年,就把他升為大中大夫。

漢文帝重視賈誼,不但因為他有才能,而且因為他正直,敢說真話。多少年來,人們是不敢談論政治的,更不用說是批評朝廷了。漢文帝卻頒發了一道詔書,讓人們多提意見,議論政治的得失。提倡舉薦賢良方正、極言直諫者,被選中的,授予官職。

漢文帝即位的時候,還沿用著一條法令,叫「誹謗妖言法」。犯了這個法的就定死罪,嚴重的還要滿門抄斬。漢文帝先廢除了「全家連坐法」。後又下了詔書廢除「誹謗妖言法」。他下詔說:「法令中有誹謗妖言之罪,這是使大臣們不敢暢所欲言。使做皇帝的沒有渠道、聽到自己的過失,又怎麼能夠招致遠方的賢良之士呢?這種法令,應當立刻廢除!有人要詛咒皇帝,但沒有成為事實,官吏們就認為這是大逆不道。有些人說話不小心,官吏們又認為是誹謗。那簡直是封了人們的嘴!我極不同意這種辦法。從此以後,有犯所謂誹謗妖言罪的,一概不治罪。」

這麼一來,上奏章的,當面規勸皇帝的人,就多起來了。別說是在朝廷上,就是在路上,有人上書的話,漢文帝也停下車來,把奏章接過去。他說:「可以採納的就採納,不能採納的擱在一邊,這有什麼不好呢?」

紀元前178年,賈誼上了一個奏章,請漢文帝提倡生產,厲行節約。大意說:

管仲曾經說過「儲藏糧食的倉庫滿了,人們才會講究禮節。有吃的、有穿的了,才能夠談得上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要說能把天下治理得好。從古以來都沒有過!古人早就說過,一個男的不耕種,就有人挨餓;一個女的不紡織,就有人受凍。生產有一定的季節,若是消費沒有限制,那麼,財物一定不夠用。古時候治理天下的,著重節儉和積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呢,奢侈的習氣越來越厲害。生產的人少,消耗的人多,天下的財物自然就缺少了。要知道積蓄是天下的命根子。如果糧食多了,財物豐裕了,還有什麼事情不好辦呢?因此,朝廷應當勸老百姓好好地種莊稼,使天下的人都能自食其力。好吃懶做的遊民,都該轉到農村裡去。只要多生產、多節約、多積蓄,老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漢文帝完全同意賈誼的上述言論。他在春耕前,下了詔書,勸老百姓多生產糧食。還規定,農民缺少五穀種子,或是沒有口糧的,由各縣借給他們。這樣,各地的長官,也不得不下鄉,進行農貸,勸告農民及時耕作。老百姓得到了幫助,男男女女幹活的勁頭就更大了。那年秋天,獲得了普遍的豐收。

漢文帝還做了一件為後人稱道的好事:廢除肉刑。齊國臨淄地方,有個辭官行醫的人,名叫淳于意,被人告到官府,說他是庸醫殺人。當地官吏判處他肉刑,要解到長安去執行。臨走時,他五個女兒中的最小女兒縈。為了挽救父親,不顧父親的勸阻和解差的反對,尋死覓活地跟著,到了長安。她上書漢文帝。漢文帝親自接見,一看她,才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她的字寫得歪歪扭扭,可是很感動人。信上寫著:

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會兒犯了罪,應當受到肉刑的處罰。我不但替父親傷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死了,不能再活;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願意給官府沒收當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懇求皇上開恩!

漢文帝不但同情小姑娘這一番孝心,而且深深地意識到:過去的肉刑,實在太不合理。他召集大臣們討論這件事,說:「犯了罪,應當受到懲罰,這是對的。可是受了罰,就該讓他好好地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處一個犯人,不但叫他受到痛苦,而且還在他臉上刺了字,或者毀了他的肢體,這就太過份了。刺上字,再也洗不去,毀了肢體,再也長不上,害得他一輩子沒法再做好人。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我決定廢除肉刑!你們另議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丞相張蒼和別的幾位大臣,擬定了幾條辦法:
1、廢除臉上刺字的肉刑,改為服苦役;
2、廢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為打三百板子;
3、廢除砍去左右足的肉刑,改為打五百板子。

漢文帝欣然同意,又下了一道詔書,正式廢除了肉刑。緹縈不但解救了自己的父親,也替天下的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漢文帝即位十幾年,國內基本上是太平的,跟匈奴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沒有戰爭,國家已經有了積蓄,再加上漢文帝一生節儉,不肯輕易動用國庫,國家更加富足了。

有一次,有人建議造一個露台。漢文帝召集工匠計算一下,得花多少錢?工匠仔細一算,需要一百金(漢朝以黃金一斤為一金),漢文帝說:「要這麼多呀?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也不過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宮裡,已經覺得害臊,何必再造露台呢?」

為了給天下人做個儉樸的榜樣,他自己穿的衣服是黑色的厚帛做的。他最寵愛的夫人,所穿的衣服也很樸素,衣服的下擺,不拖到地上(過去,衣以挽地為雅)。宮女們更不必說了。宮裡的帳幕、帷子,全不刺繡,也沒有花邊。

為了給天下人做個勤勞的榜樣,漢文帝制定了一種男耕女織的儀式。他在春耕的時候,親自率領群臣,耕種一塊土地,生產一些供祭祀用的糧食。皇后親自率領宮女採桑、養蠶,生產一些蠶絲,作為祭服的材料。

由於漢文帝採取了一系列長治久安的措施,並身體力行,終於創造了一個「海晏河清,民富國強」的局面。文帝去世後,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景帝,他繼承了文帝的業績,勵精圖治。文帝、景帝,在位前後共三十九年,政治清明,被後世歷史學家,稱譽為「文景之治」。

(史實據《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