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失業、貧窮、自殺…拜登能否拯救中西部鐵鏽帶?

公認的核心問題是,美國社會不同族群經曆多年資源分配不均形成的對立,其中最突出的是中西部的“鐵鏽帶”,因為製造業外遷產生的失業和貧窮問題被長期忽視

文 | 《財經》記者 蔡婷貽 編輯 | 郝洲

“沒有團結就沒有和平,隻有苦楚和憤怒。”在出動大規模軍警維護秩序下,美國第46屆總統拜登於1月20日正式就職,他通過就職演說呼籲美國民眾團結起來,“這是我們麵對危機和挑戰的曆史時刻……團結是前麵唯一的道路”。

自2020年11月3日總統大選結束至2021年1月20日,美國經曆了最漫長的權力交接過程,從確認州級選舉結果到最後聯邦級的選舉人票確認,每一步都因為前任總統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不願接受結果而異常艱難。

特朗普支持者不願接受拜登勝選的結果破壞了選民對選舉製度的信心,而兩黨的極端競爭則導致各自的支持者進一步分裂。部分美國政治學者形容美國自2000年以來已經變成一個“49%的國家”,兩黨廝殺造成的結果是沒有一個黨能以絕對多數拿下權力,隨著政治不斷消耗,國家麵臨的危機也越來越大。

越行加深的分裂有遠因和近因,除了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不斷提出缺乏證據的指控,背後的原因更包括日積月累的種族、宗教、經濟分配、城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再加上近年來網絡假消息的推波助瀾,自選後就在醞釀的抗議行動終於在1月6日爆發,一些激進團體暴力攻占國會山,最終導致情勢失控。

這些激進團體事前詳細規劃並提前探路。FBI的調查顯示,他們原本甚至打算在1月6日闖進國會山莊綁架或殺害副總統彭斯或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所幸計劃未達成。但是這些人最後闖下了玷汙美國民主史的大禍。“這比‘9·11’事件還嚴重,因為這不是來自境外敵人而是國內武裝勢力。”一名退休的美國高級官員憤怒地向《財經》記者表示。

美國執法部門自1月6日後在全國展開調查和追捕,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國內問題的嚴重性更殘酷地暴露在陽光下,以白人為主的現任和退休警察、軍人、消防隊員將國會山莊當作戰場的現實令人擔憂,這批“來自國內的敵人”背後所代表的美國國內極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的興起已經成為美國當下最迫切的挑戰之一。

在招致美國國內一致的批評後,特朗普迅速在任期最後兩周轉向指責那些被他煽動的群眾違法、應該付出代價。不過,特朗普的指責讓這些支持者“感到被背叛了”。他們在網上留言開始攻擊特朗普,“他說抗爭將會失控,等事情真的失控,他卻說那是惡劣的攻擊,還對被他號召去的支持者比中指。”部分支持者和共和黨員漸漸轉換態度,他們認為特朗普是共和黨輸掉總統寶座、眾議院和參議院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在1月20日卸任當天清晨就選擇離開華盛頓特區前往海湖莊園所在的佛羅裏達州。但是對美國社會和新任總統拜登而言,更現實的問題在於,所有造成分裂的問題並未隨特朗普的離開而消失。

“(我們社會)將無法和解……因為我們之間有無法和解的鴻溝,這個鬥爭隻是剛剛開始。”特朗普的一名支持者Freedomring17在網絡上留言表示。

難以彌合的裂痕

美國社會能否從選舉的撕裂中愈合正成為美國社會各界反思的問題。

在2020年大選中,拜登拿下812萬張選票,特朗普拿下742萬張票,因為選舉人製度,拜登以306張選舉人票大勝特朗普的232張而拿下總統寶座,但是選舉結果再次呈現了美國前所未有的分裂。

CNN在1月18日公布的民調顯示,32%的美國人仍認為選舉不公正。以黨派區分,75%的共和黨人認為不公正、19%認為公正;99%的民主黨人認為選舉公正、1%認為不公正。

特朗普支持者的熱情在他執政四年後幾乎沒有下降,即使在選後一個多月,數據分析網站《538》顯示他在2020年12月24日的支持度仍達42.7%,至2021年1月20日為止,他的支持度也隻小幅下滑到38.6%。

民調機構皮尤中心在美國11月大選後的調查發現,兩邊支持者對什麽是美國的核心價值的看法依舊保持分歧,更突出的是,雙方陣營都認為另一個陣營的支持者不了解自己,26%的拜登支持者和32%的特朗普支持者希望對方陣營試著理解自己支持的重要價值。

雙方陣營對各項議題的態度幾乎持有完全不同的立場。拜登支持者希望特朗普支持者能理解氣候變遷、全民醫保和種族問題;特朗普支持者嚴重反對政府為應對疫情需要執行的強製隔離措施,強調“個人自由”是立國精神,
政府不該隨便擴權幹擾。

對拜登支持者而言,特朗普煽動不理性的支持者,甚至計劃發動政變傷害的是美國民主製度。對特朗普支持者而言,總統大選不公不義,隻要支持選舉結果的都是罪人,他們的行動隻是把國家拿回來的係列行動的一部分。

美國記者畢曉普(Bill Bishop)在其對美國社會群體的研究著作《大排序》(The Big
Sort)中指出,美國選民自1980年之後越來越形成一種“大區塊”,“你的宗教、食物、娛樂、所在地點、心中的優質小區、服裝、聽的音樂、工作、家庭和你的政治立場全部形成一種屬性……反過來說你每兩年的投票選擇和其他(生活上的選擇)也是一致的”。

著有《極化的人》一書的紐約科爾蓋特大學政治教授羅森菲爾德(Sam
Rosenfeld)則從製度層麵解釋美國的分裂。他對《財經》記者指出,政黨對立造成的僵化是係統性擴散現象,這不是任何個人領導可以改變的,所以他“對拜登承諾要把政黨政治‘溫度調低’且團結國家最終能走多遠表示懷疑”。

被拋棄的農村

“如果我留在我家鄉,我會變成特朗普的選民嗎?”來自俄亥俄州的作者梅西(Beth
Macy)是全家唯一上大學的孩子,她在選後發表文章感歎。“我93歲的母親臨終前……我和姐姐坐在病床旁,我們兩個人在政治上的共識是不要討論政治。”梅西的母親年輕時在家鄉的飛機零件工廠工作,但是這些工廠後來都關閉並外遷了。

多個領域的學者對社會越來越對立的原因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公認的核心問題是美國社會不同族群經曆多年資源分配不均下形成的對立,其中最突出的是中西部的“鐵鏽帶”因為製造業外遷產生的失業和貧窮問題被長期忽視。

這解釋了為什麽特朗普2016年的選舉口號“讓美國再度偉大”和相應的政策,如邊境修圍牆和驅逐非法移民,會受到“鐵鏽帶”選民的歡迎。特朗普2016年競選時告訴選民,全球化和像希拉裏那樣“促成全球化”的人造成了美國勞動階級當今的困境。

根據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城鄉研究結果,2016年投票給特朗普的2584個郡對美國的經濟貢獻為26%,投給希拉裏的472個郡的經濟產出為美國的2/3。2020年拜登拿下的509個郡的經濟產出為71%,特朗普拿下的2547個郡經濟產出占比29%。

以行業區分,拜登的支持者分布特點為多種族、白領、受到較好的教育;特朗普支持者則以白人為主,主要人群為農民、退伍軍人、警察、消防隊員、製造業工人等。考量經濟和就業情況,不少無法順利上大學的中西部年輕人轉而投身公共服務或成為軍人,但是他們一旦退伍就麵臨失業問題,事業挫折和接受過軍事訓練的背景使他們反而成為社會的易燃點。

從區域分布而言,在美國發展史中,中西部鐵鏽帶曾經代表著美國最穩定的區域,但是這些以農業和製造業為主的州近30年來受到全球化和資本的侵襲,糧食和牛奶價格自2012年來不斷下滑,工廠關閉外遷,傳統生活方式和收入逐漸消失,近年來自殺率也逐年攀升。

在選戰中,這些來自威斯康星、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州和艾奧瓦等州的選民,自2008年以來都扮演著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角色,其中原因就是這些選民認為自己利益長期被忽視,每次都希望通過投票選出能帶來改變的領導人。

69歲的賈根(Chris
Gargan)是一名退休教授,自1988年搬到威斯康辛州小鎮斯普林代爾(Springdale)後,目睹了威斯康星州奶農的掙紮。他對《財經》記者介紹,1988年因為農地不值錢,銀行拒絕貸款給購買農地的客戶,但是現在因為開發商的炒作,一畝農地是1.5萬美元,而附近隔著幾英裏遠的小鎮因為醫療紀錄軟件公司Epic一萬多名員工的住宅需求,一畝農地達18萬美元。

這些奶農眼睜睜地看著這些高科技企業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把他們從自己的土地趕走,毀掉他們的生活方式。在開發商的炒作下,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價格增值稅,最後奶農因為付不起地價稅而被迫把農地賣掉。“這些開發商像蟑螂一樣毀掉他們的社區、他們的價值和生活方式……無論他們怎麽努力工作,他們都無法還清債務,他們隻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學,馬上離開農村。”

根據《紐約客》雜誌報道,威斯康星州的奶農每天淩晨3點半起床,但是辛苦的工作換來的隻是無法償還的債務。在政府和企業支持“要麽擴充,要麽退出”的政策下,奶農洛伊克(Randy
Roecker)在2008年貸款300萬美元將農場的50頭奶牛擴充為300頭,結果低奶價造成他每個月損失3萬美元,為了償還貸款隻好繼續通過其他渠道借錢,債務越滾越大。“我每天都想死……我的家人把家裏的槍都收起來了……我就是麻痹了,對什麽都沒感覺。”當他想象自己家人在喪禮上的哀傷後,洛伊克想死的念頭總算消失。但是他仍然憂鬱,直到特朗普的出現又給他帶來希望。

為了看到改變,他在2008年總統大選把票投給奧巴馬,希望他的政府能采取像加拿大一樣,通過控製牛奶供給來控製奶價,但是這個製度最終因為大型農場反對而無法實施;基於同樣理由,他在2016年轉投特朗普,他認為特朗普確實為奶農帶來“根本性的改變”。他指出,特朗普是唯一一個願意碰觸貿易問題的總統,例如他堅持重新談判北美貿易協定,讓美國出口到加拿大的乳製品因此而增加一些。

檢視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數字顯示他發起的中美貿易戰其實傷害了不少美國農民,2017年-2018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下滑75%,盡管特朗普政府大規模提供了280億美元補助,但是大部分的農民麵臨龐大的現金流壓力。賈根指出,這些農民在一些媒體虛假消息的幹擾下,並未清楚認識特朗普貿易政策最後對他們造成的傷害。

賈根則進一步指出,這些農民因為長期覺得被忽視,導致這些地區的選民對政府的政策總是感到反感或懷疑,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上,考慮到失業、收入下滑等,政府是否反應過度是這些選民的主要疑問。“那些可以輕鬆在家工作的人、那些收入有保障的人,或者那些政府公務員、退休人員可以輕易地批評這些不慎重配合抗疫的人是鄉巴佬……但是這些‘精英’不了解的是這些藍領、農村的農民需要付出的代價,他們可能因為經濟停擺而失去一切。”

特朗普在2016年以2.2萬多張選票之差,成為自1984年以來第一次拿下威斯康星州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同年的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完全未造訪該州拉票,被認為過於傲慢,不把該州的選民放在眼裏。

根據投票結果分析,新冠病毒的傳播最終讓不少來自威斯康星州的特朗普支持者在2020年轉向。威斯康星州自2020年秋天以後確診病例大量增加,到年底為止迅速攀升到25萬,死亡人數也高達2100人。從希拉裏敗選教訓中汲取經驗的拜登自一開始就將選戰重點部署在威斯康星州,最後以超過2萬張選票的優勢重新拿回該州。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政治學教授凱薩琳(Katherine
Cramer)指出,美國整個政治體製和媒體對這些農村問題忽視多年,因此這些區域的選民對現有製度和媒體的排斥的嚴重程度超乎精英們的想象,這正是為什麽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會如此接近的主要原因。

其他中西部州麵臨的挑戰也和威斯康星州一樣,或者更為嚴重。2010年出版的《全球化下的美國中心地帶》描寫艾奧瓦州各個小鎮,商店、家庭農場、學校一個個消失,原本周末最熱鬧的主要街道變成空蕩蕩的冷清景象。該書介紹,原本這些小鎮“周四、周五或周六的其中一個晚上是附近農村的人開車進城的日子,大家利用這個晚上賣自家生產的農產品、和朋友聊聊天,咖啡店人滿為患。有些地方將那個晚上叫做‘雞蛋和女兒日’,因為在那天農民進城買雞蛋和炫耀自己的女兒(又長大了)”。

但是這樣日複一日的生活出現了變化,原本隻有歐洲移民的區域加入了墨西哥人、非洲人和亞洲人,工廠一個個關閉,“農村變成貧窮的同義詞”,
後到的有色人種分享了資源,白人感覺被剝奪,而所謂“種族歧視”在他們眼中,隻是都會精英塑造出來的概念。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吉倫斯(Martin
Gilens)的研究也顯示,長期以來政治人物在製定政策時,總是優先照顧富人的需求,農村未拿到應得的資源,城市的精英看不起農村的人,他強調美國社會的“分歧不隻是在政治問題上,而是最基本的——我們是誰?政府在社會應該扮演什麽角色?誰來付費?”

農村現代化的挑戰

“美國都會區居民和小鎮社區居民的分歧並非都是意識形態,其實(部分原因)來自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分配不均。”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皮帕(Anthony
Pipa)研究指出。

皮帕強調,美國自1970年以來對農村就隻有“協助項目”但沒有完整的策略。根據他的研究,聯邦政府,包括農業部、交通和運輸部、勞動部、教育部、退伍軍人部等,總共推出400多個協助農村發展的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在農業部主導下效果並不理想。皮帕指出,拜登的當務之急是將聯邦政府的農村政策現代化,由聯邦政府主導成立現代化的基金協助農村經濟改革,新設立一名白宮層級的官員負責整合、接著在國會成立跨黨派小組由上而下監督落實政策,形成運動式的改革。

拜登政府新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近來承認,奧巴馬時期的外交政策並未考慮到外交和安全政策對美國國內的影響,新政府將會修改當初的錯誤,接下來,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將會考慮到對美國“工人家庭、中產階級和一般美國人的影響”,他指出,上一屆政府替華爾街投行如高盛和摩根等施壓開放中國市場,但是“對美國的就業和薪資有什麽好處呢”?

一名華盛頓資深說客也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大企業多年來在華盛頓的強力遊說和為政治人物提供大量的政治獻金導致政府政策的偏差,接下來拜登是否能順利推動改革將有待觀察。

賈根對《財經》記者解釋,中西部選民尋求的是維持像自己父母那代的生活方式,那一代的工人階級家庭除了能夠供出大學生、養一部車子和擁有一個夏日小屋,但是現在的就業情況完全無法負擔。他強調,這些居民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網,在威斯康星的小鎮,醫院、醫生和醫療保險都已經不存在,農民一旦受傷,可能就得賣掉農地。拜登試圖處理這些日積月累的問題,這“需要解決健康保險、就業問題、需要讓教育可負擔”,畢竟目前一個州立大學的學位需要7.2萬美元,沒有拿到學位就無法向上流動,政府怎麽處理這些問題都是問號。

在任何具體改變出現之前,不少美國心理學家則投書媒體,建議兩黨支持者“試著傾聽”,同時試著將政治放一邊。“美國人需要一起做一些和政治無關的事,為社區機構擔任自願者或者參加保齡球隊……在我們能將政治放一邊之前,政黨政治將會持續下去。”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哲學教授塔利斯(Robert Talisse)表示。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失業、貧窮、自殺…拜登能否拯救中西部鐵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