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原標題: 茅台總工程師入圍院士候選人: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極強!

1、“煙草院士”惹爭議

2011年,中國橫空出世了一個“煙草院士”,時任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

一時間,引發輿論嘩然和質疑。

謝劍平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之初,即有26位院士聯名質疑,請求重審。

2012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前夕,鍾南山等近100位院士聯名致函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請求盡快複議、重審煙草專家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資格。

最終,反對無效。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2、“酒院士”又入圍

就在“煙草院士”的爭論至今尚未落下塵埃之際,中國科研界又殺出一匹“黑馬”——

“酒院士”又入圍了。

2月16日中午,媒體報道了一則消息:茅台總工程師王莉入圍2021年兩院院士候選人。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消息剛出來,立即引來一片諷刺之聲:

※煙院士,酒院士,再來個房院士,就更完美了。

※曾經,我以為兩院院士是很神聖的榮譽,現在……

※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茅台院士勢在必得。

※笑死我了,那些高科技人才怎麽辦?每天裝死喝茅台吧。

※醬香科技,利國利民,天下無雙。

※兩院院士醬香候選,殺傷力不大,侮辱力極強。

※請問發明了什麽?發現了什麽?還是製造出了什麽?

※這特麽得多滑稽。

大家知道,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代表了某一個領域的權威。

所以,每一位院士的當選都殊為不易。

我在網上查詢了下王莉的個人簡曆,她最拿得出手的幾項殊榮分別是: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中國酒業大師、首席白酒品酒師、中國評酒大師。

至於她在科學領域有什麽傑出的貢獻,有什麽權威的研究,反正我個人是沒有看到,在媒體報道的消息中,亦沒有提到。

一句話,“酒大師”王莉,或將成為與袁隆平,張伯禮,鍾南山等科學家一個級別的人。

3、院士增選中的遺憾和憤怒

在中國兩院院士增選的事情上,吃瓜群眾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有爭議,有遺憾,有憤怒,亦有痛惜……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清華建校以來“最年輕女博導”,37歲就帶領團隊攻克困擾了世界結構生物學界長達半個世紀難題的美女科學家顏寧落選。

不久之後,顏寧選擇了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那裏的分子生物學係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兩年後,顏寧順利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同年,被稱為北大的“黃金一代”的數學天才許晨陽落選。

2012年,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混得風生水起的許晨陽毅然回國報效國家,36歲當選“龐加萊講座教席”,成為第一位來自美洲以外的數學家(中國國籍),37歲斬獲“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就在大家以為他會一直為國效力時,許晨陽因落選院士,選擇了出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留下了“國內對青年人才重視程度”不夠的話。

2020年11月10日,在麻省理工學院執教的許晨陽榮獲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讓無數人為之感歎。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上麵兩個尖端人才,因為落選院士而出國發展,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和痛惜。

當然,除了遺憾和痛惜,還有憤怒的事情。

李愛珍,世界著名科學家,我國研究半導體的功臣,為國家做了很多卓越的貢獻,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美國院士;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多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至今也未成國內院士;

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從上麵四個科學家的遭遇我得出一個結論:“酒院士”王莉如果入圍的話,最起碼證明她比這四個科學家在科研上有更有厲害之處或更傑出之處。

哪誰能回答我,王莉究竟比這四個科學家厲害在什麽地方?

千萬別告訴我“王莉品酒比她們都厲害”這樣的答案,我不怕提醒你一句,這會引眾怒的。

作為推薦單位的貴州省科協,難道茅台酒喝暈了嗎?

我用一百億顆氫彈外加一萬億噸反物質轟擊我這顆愚昧而缺乏想象力的心靈,都百思不得其解。

茅台總工程師入圍兩院院士,到底是“化學反應”?還是“金融浪潮”?

當然,推薦單位或許是這樣想的:中國榮耀,我們的醬香型科技茅台,擁有完全的自主產權和專利,掌握了核心技術,連美國製裁不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給王莉頒個共和國勳章都不虧。

4、別讓真正有能力的科學家寒了心

“茅台總工程師王莉入圍兩院院士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後,大家都在關心兩個問題——

一、“酒院士”的入圍合不合理?

二、這裏麵有沒有其他問題?

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在《搞關係,拉選票——院士評選內幕大起底》一文中,就曝光了院士評選中存在搞關係、拉選票等不合理現象。

“雖然院士增選的標準是學術能力和實質貢獻,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較難做到,拉關係、運作能力有時候倒成了重要因素,少數有真才實學、不會搞關係的科學家反而會落選。為了當上院士,候選者個人和所在單位花費不菲。”

“一些有能力、真正鑽研學問的人如果不會搞關係,有時連被推薦的資格也沒有。院士群體中,不認真搞學問通過拉關係當上院士的人還比較少。做研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少數學問不深的人當上院士,往往讓人心寒。”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文章中最後發出了一句呼籲:別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寒了心!

鐵的事實證明,中國兩院的院士,確實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載人航天、載人深潛、探月工程、雜交水稻等一係列重大成就,都凝結著兩院院士的汗水和智慧。院士還是國家重大科技決策的谘詢建議人,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和工程科技問題,組織開展了一係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谘詢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形成了許多政策建議,為國家科學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那是過去……

可是現在呢?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煙院士,酒院士…中國院士到底怎麽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