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每逢佳節被相親。

過年被催婚的朋友們,心態是更焦慮了還是更坦然了?

很少人會承認,愛情這件事跟父母有關係。但在今天,仍有很多家庭在子女相親這件事上全家上陣,因為在中國式相親裏,存在一個難以撼動的“共識”:婚姻就是一件跟家庭難以絕對分離的事情。

年輕人,到底在期待什麽樣的婚姻?

作為在相親舞台上站了超過十年的主持人,孟非猶如一部行走的相親史。他見證了年輕人邂逅愛情的熱淚,也看透了背後家庭的百態。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孟非發現,年輕人和老一輩之間的情感交互挺稀奇的。

就像在《新相親大會》上,孟非一邊要麵對年輕人與時俱進的婚戀觀,一邊要細心聆聽爸媽們的發言。他發現在這當中,愛情引發的化學反應不是最稀奇的,代際之間的情感交互,反而常常震撼到他。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相親理念,一直在進化中

在節目片場上,孟非常常會被不同的人群圍在正中央。有時候是活潑可愛的女孩們,有時候是親切熱情的媽媽們。

她們都有著同一個目標與願望:在相親場上高效pick一個合心意的人回家。

《新相親大會》已經進行到第五季了。在這一季的舞台上,孟非還帶來了兼職紅娘——袁詠儀、伊能靜和王耀慶。

前兩位是把生活和事業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全程發揮她們的“話多”特長;王耀慶則是氣氛擔當,上來就手執玫瑰,跟一位姥姥跳起了交誼舞。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王耀慶自帶的歡脫氣質,自然把節目的氛圍引向高潮。

孟非敏銳地觀察到,在這個小小的舞台上,年輕人的婚戀觀一直在發生變化。比如早前,異地戀會讓很多情侶耿耿於懷,但是慢慢也不再成為主要障礙。

“前陣子我遇到一個特別凡爾賽的,一個女孩問男孩,我在深圳,你在東北,異地戀怎麽辦?男孩答,在我看來,在一個國家都不算異地。我心想,這麽厲害的嗎?”孟非笑。

主持人張純燁也提到過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位男生,上來就坦誠自己不會處理爭吵,習慣冷戰。

男生認可的事緩則圓,在很多女性看來是逃避矛盾——這一向是男女關係的雷區。但正當大家提出疑問之時,一位學心理學的女孩爆燈了。

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分析道,親密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延續,男孩的處理方式可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她不介意,並說了一句看似平淡卻飽含理解的告白:我喜歡你,所以願意理解你。

盡管相親理念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是這兩年來,孟非覺得一個趨勢愈發明顯:女生越來越自信,但男生卻有點望而卻步。

“對於有個性、有一定閱曆、事業優秀的女孩,男孩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卻步。”孟非說。

一位在央企總部工作的女孩,收入可觀,還曾因發展速度不一致而和前男友分手,現場就開始浮現出一個話題:女生收入更高會造成壓力嗎?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男女雙方的步伐不一致,也成了當代年輕人戀愛的絆腳石。

的確,很多女生一段自我介紹完畢,多彩的人生選擇讓人印象深刻,全場觀眾都想成為她的事業粉。

但是有些男生,並沒有女生那般棱角分明,反而有意無意地把自己調整為“一種樣子”:可能是適合戀愛的樣子,表示會“做飯、健身、說土味情話”;也可能是適合結婚的樣子,有房有車有積蓄。通通聽下來,唯獨失去了辨識度。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在相親現場,尋求真正的和解

在相親現場的父母,往往對孩子有很多深沉的愛意,但關心則亂,看著孩子在麵臨人生的重大選擇時,就會如坐針氈,如鯁在喉。

孟非說,中國的老人還是相當關心兒女的相親事業,習慣跟子女的生活深度捆綁。但是這種攜帶父母的相親,真誠度很高,而且常常讓親子之間迎來久違的溝通。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最關心我們感情生活的人,其實是父母。

在很多家庭中,情緒是習慣被壓抑的,因為相信“家和萬事興”,就像最愛用來和稀泥的三句場麵話是:大過年的、孩子還小、多大點事。

而眼淚和脾氣,常常被隱藏在關緊的房門背後。特別是兒女婚姻這種事,是極其容易引起爭論的,但往往孩子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父母打斷。

但是如今,這種相親模式讓代際矛盾完全呈現在舞台上,很多家人說出了自己長久以來隱忍的話。

李雪兒,一位把籃球視為“生命的一部分”的女孩,在自我介紹的短片中,坦誠地說出了自己早熟的童年和別扭的家庭關係。

從十歲開始,她就一個人吃飯、學習、生活,父母關係不和,雖然沒有離婚,但十幾年都不說話,總是缺席她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甚至在她韌帶撕裂、連燒6天時,父母雙方都沒有接她的電話。

她在VCR中談自己的感受,“痛苦這個詞,夠嗎?還有程度更深一點的嗎?”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影響自己感情觀最深的人,也往往是我們的父母。

台下的母親詫異不已,很快就流出了愧疚的淚水。她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後知後覺,頭一回坦言自己的心“也很痛”,並對女兒鄭重地說出了那句“對不起”。

成年人的關係錯綜複雜,父母未必就活得容易,正如這位媽媽在節目上說的:不是兩個好人,就能在一個屋簷下好好生活。

但就像孟非所言,實現正向的交流,維護對孩子的愛,是任何家庭都應該重視的一點。

站在相親這麽一個最傳統的場合上,孟非聽過無數多的場麵話,覺得大都是無效溝通。比如每當聽到一些當媽的跟準兒媳說,我會把你當親女兒的,孟非就趕緊說:這種話就別說了,沒人相信。

他也看不得有些母親,以各種借口阻撓女兒遠嫁,“人家的愛情在遠方,為什麽不讓去啊?是擔心你沒人照顧,還是你想照顧小孩?”

他發現很多父母在渴望捆綁的同時,又鮮少發現自己對孩子並不了解。有一回,一位媽媽在台上幫女兒爭取男嘉賓,孟非每次讓她發言,她反反複複就一句:“我女兒,一米七五”。

到了第三次,孟非看不下去了,說,大姐,你認為你女兒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一米七五嗎?

他覺得,當代的中年父母十分需要學習,學習了解孩子,學習放手他們的人生,並放棄那些陳規陋俗的“規訓”。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相親?

當下的中國婚戀市場,呈現著一個謎: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為何還有這麽多人願意走到線下,實地相親?

人類學家項飆曾在《十三邀》談到“附近的消失”。他認為在社會原子化時代,人類正在失去構造愛的關係的自信。而《新相親大會》這個舞台,或許就在試圖縫合人與人之間愈發疏離的領地,加強內心的聯結。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我們越來越難以信任別人,同時也越來越渴望愛意。

在這裏,能看到年輕人真實的婚戀趨勢。疫情時期,人們對情感的需求更強了一些,他們仍相信一見鍾情的美麗,仍相信在首因效應之下,那神奇的“45秒”後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奇妙火花。

但與此同時,年輕人的婚育年齡在不斷推遲。張純燁則認為,如今年輕人更注重實現自我價值,開發潛能,不再把注意力隻聚焦在結婚生子上。此外,信息爆炸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在兩性關係和代際矛盾上,網絡上泛濫著太多粗暴的定義,幹擾年輕人的內心。

毫無疑問,在公眾視野下相親,無論對年輕人還是父母來說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攝影師郭盈光,曾拍過一個攝影係列叫《順從的幸福》,對象就是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

雖然處處飄著紅繩,但在她的鏡頭裏,都是一群眉頭緊鎖、表情迷茫的老人,孤獨地等待著子女的姻緣造訪。

有人說,在她的照片中,看到一種脅迫。

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

在相親角的媽媽們。/圖蟲創意

同樣地,在《新相親大會》這個攜帶父母出席的舞台,一些人在最開始也不解,覺得父母在,是否會對子女的選擇造成幹擾。

但在台上,我們常常看到作為子女的“不順從”。他們可以談論原生家庭留下的陰影,與父母產生觀點的對撞,但能最大程度看到的依然是:父母祝福子女的愛情,代際關係達到真正的和解。

這也是孟非一直在做的努力:顛覆傳統的相親,讓代際之間能有效溝通,讓更多人看到選擇權交回到年輕人手上,純粹的愛情有各式姿態,又魅力無窮。

臨了,記者問了孟非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按鍵,一按就能匹配出今生的靈魂伴侶,你會建議年輕人按嗎?

孟非搖頭說不。“人類的情感活動,是大數據無法替代的。就算有這個技術,我也不想你們去體會。”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相親這件事,正在被中國年輕人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