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4千餘SpaceX員工參與實驗 馬斯克掛名論文解新冠謎題

新冠康複者可長期免疫嗎?

就這一問題,幾個月前一則新聞給出了否定的答案——2020 年 8 月 24
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係袁國勇團隊發布聲明證實,利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團隊首次檢測出了康複後再次感染 SARS-CoV-2
病毒的病例。次日,該團隊的相關論文被學術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接收。

也就是說,全球首例康複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出現了。

當時上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發聲:

“再感染”病例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複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據來判定這例患者的情況是停留在新聞級別還是學術級別。

轉眼半年過去,這場疫情仍未完全過去,康複者“複陽”的情況時有發生,人們的心依然懸著。

而就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一篇論文表明:

再次感染可能是因為抗體水平未達到保護閾值。

在論文的作者列表中,雷鋒網編輯一不小心發現了 Elon Musk 的大名。沒錯,就是那位時間管理大師、那位讓人又愛又恨的首富。

4000 餘名 SpaceX 員工參與實驗

Elon Musk 為什麽要開展新冠疫情研究,是把生物科技當成繼商業航天、新能源汽車之後的又一風口嗎?

NONONO,他的邏輯很清晰:公司生意受到了疫情影響,分一點兒精力出來研究研究到底怎麽回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20 年 3 月疫情嚴重影響美國經濟時,SpaceX 還等著發射火箭;2020 年 5 月,疫情仍在繼續,
但原計劃的 SpaceX DM-2 龍飛船載人航天任務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雖然最終 SpaceX 不負眾望一次次刷新了航天史,但疫情的影響無疑是一直存在的——實際上特斯拉亦是如此。

2020 年 3 月 24 日,特斯拉加州工廠受疫情影響暫停生產,原定於 5 月 4
日複工的特斯拉加州工廠的複工時間也推遲了。當時,加州地區衛生官員也將原定於 5 月 3 日到期的“就地避難令”延長到了整個 5
月。

考慮到疫情帶來的負麵影響,Elon Musk 著急上火,甚至在特斯拉2020 財年 Q1
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加州的疫情防控措施簡直是法西斯:

灣區生產無法恢複,存在極大的風險!強行將人們關押在家中,侵犯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利,這是在用一種可怕且錯誤的方式剝奪人們的自由。What
the fxxk!

麵對肆虐的疫情,Elon Musk 當時決定,和 SpaceX
醫療高管、醫生及專家學者合作,建立一個抗體測試項目,在這一項目中,4000 餘名 SpaceX 員工自願每月(從去年 4
月開始)進行血液檢測。

康複者可長期免疫嗎?

終於,這一項目的研究結果新鮮出爐。

2021 年 2 月 15 日,論文發表於《自然》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題為
Discrete SARS-CoV-2 antibody titers track with functional humoral
stability(離散的 SARS-CoV-2抗體滴度追蹤與功能性體液穩定性)。

醫療高管 Anil Menon 為通訊作者之一,不僅是
SpaceX,本論文作者還來自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名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等醫院。

由該論文標題即可知,研究涉及到了一項指標——抗體滴度(antibody titers)。

抗體滴度主要用於衡量某種抗體識別特定抗原表位(epitope,即抗原物質分子表麵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組成和結構的特殊化學基團)所需的最低濃度(即最大稀釋度)。

醫學上,這一指標通常表示為仍能產生陽性結果的最大稀釋度。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意到了百度百科上舉的一個例子:

經檢測,一個孕婦血清中 anti-Rh 抗體的抗體滴度為 16,這就是說血清稀釋度不超 1/16(1 份比例的血清和 15
份比例的稀釋液)時,試驗結果呈陽性,即抗體可識別出抗原;稀釋度超 1/16
時,試驗結果呈陰性,即抗體無法識別抗原。(注:這裏所說為一般情況)

論文表示,一定的抗體滴度可保證免疫。雖有證據表明感染過 SARS-CoV-2
的患者存在持續的抗體反應,但再次感染的病例也有出現,這難免讓人懷疑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的保護性。

為此,研究團隊的主要目的在於,確定 SARS-CoV-2 抗體滴度和功能性抗體活性之間的關係。

具體來講,4300 名(有 300 人感染新冠肺炎)來自 SpaceX 的誌願者自 2020 年 4 月開始接受跟蹤研究,包括
SARS-CoV-2 受體結合域(RBD)抗體測試和詳細症狀學。

值得關注的是,起初這一項目並無任何排除標準,所有誌願者都參與了上述分析。

之後,研究人員設計了 SARS-CoV-2 定量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即 ELISA,是酶免疫測定中一項應用最廣的技術。

通過 ELISA,研究人員對 RBD 進行盲法檢測(特異性為 99.5%),最終選定了 120 名誌願者——值得注意的是,73
位誌願者(61%)沒有 COVID-19 相關的症狀(包括嗅覺味覺喪失、咳嗽、發燒、發冷等)。

研究團隊在觀察基線抗體滴度後發現,經 PCR 檢測確診的病例似乎有更高的抗體滴度,這很可能是因為有 COVID-19
相關症狀的人更可能接受檢測。

論文表示,盡管在症狀性更強時,抗體滴度更高,但不論是在有症狀還是無症狀感染病例身上,都很容易發現高度特異性的 SARS-CoV-2
抗體。

最終他們得出結論:

抗體滴度的下降和新的再感染病例表明,免疫可能隻是短暫和不完全的,病毒出現的變種顯然已經開始逃避自然免疫。在觀察到的抗體滴度和功能之間存在一種開關關係,在這種關係中,需要一個明顯的活性閾值(由抗體水平定義)來引發強烈的體液和細胞反應。

而研究團隊確實也發現,一些二次感染病例體內的抗體水平較低。正如論文合著者之一、美國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 of
MGH)成員 Galit Alter 所言:

人們有抗體,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完全對 Covid-19 免疫。

說起 Elon Musk,其實他在疫情期間做出的迷惑行為不少,比如:

2020 年 3 月 16
日,他在推特上轉了一篇認為抗瘧疾藥物氯喹(chloroquine)可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更快恢複的論文,但該論文的作者並非醫學研究人員,其說法不久便被推翻。

2020 年 3 月 19 日,Elon Musk 預測 4 月底美國新增病例將接近零。

2020 年 11 月,Elon Musk 更是發推稱自己四次新冠檢測兩次呈陽性,雖然 Elon Musk
其人總是有一絲魔幻色彩,但這篇論文的參考價值不可忽略,目前 SpaceX 每月的員工測試也仍在繼續。

願疫情早日結束。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4千餘SpaceX員工參與實驗 馬斯克掛名論文解新冠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