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吳瑟致觀點》臉書封鎖澳洲媒體 一場國家與科技社群巨頭的對抗上演

吳瑟致觀點》臉書封鎖澳洲媒體 一場國家與科技社群巨頭的對抗上演

臉書與澳洲政府的新聞付費之戰終於告一段落,雙方達成和解,圖為澳洲總理莫里森(左)與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右)。   圖:華夏新聞合成

日前,臉書(Facebook)大動作封鎖澳洲新聞媒體,引起各界譁然,不但使得澳洲媒體在臉書的點擊率大幅降低,澳媒的網路流量也因此不如過往,臉書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原因在於澳洲國會即將通過《新聞媒體交易法》。

該法案主要是要求網路社群業者必須拆分收益給新聞媒體業者,臉書對此大感不滿,決議對澳洲媒體採取停權封殺,所有臉書使用者因而無法在自己的頁面瀏覽及分享有關澳洲媒體的新聞報導。

科技社群巨頭壟斷力日益增長

臉書的封殺之作不但引起各界的關注,也召來其他國家的反彈,如加拿大、英國都齊聲譴責臉書的行動相當不負責任,也將會研擬相關反制作法,其中,加拿大政府也展開跟各國的諮詢動作。

根據澳國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的統計顯示,澳洲廣告主在網路廣告所支出的費用中有八成都被科技社群巨頭給賺走,且集中在Google和臉書,使得其他澳洲本土媒體能分得的收入相當少。

澳洲政府為了能平衡收益及維護市場的公平性,透過立法來強制科技社群業者與新聞媒體業者進行協商,目前已傳出Google與多家澳洲媒體達成協議,預計每年拆分約五億美元的內容收益給澳洲媒體。

臉書動作引各國關注治理角色

另一個社群巨頭臉書則採取不退讓的強硬態度,臉書採取對澳洲的新聞封鎖,正好也讓外界留意到網路平台的運作缺陷,換言之,臉書採取針對性的鎖國手段,而不是客觀性的停權作法,勢必會帶來負面的評價。

其實,科技社群業者壟斷網路平台的現象,早讓許多國家感到不悅,尤其是對採取較為嚴格著作財權的歐盟,都曾要求這些巨頭能將收益和當地媒體進行議約分配,其中,法國就是採取柔性鼓勵的方式,讓社群平台經營者和新聞媒體業者進行溝通與協調。

法國的柔性鼓勵模式是否也適用於其他國家,科技社群巨頭是否配合則仍有待觀察,這或許也是澳洲的立法強制模式後,其他國家會特別關注的原因之一,後續是否有其他國家仿效則端看澳洲政府與臉書高層的溝通結果。

無論澳洲政府對臉書的封鎖行動是持續嚴厲批評?或是雙邊經過談判後各有退讓,但可以想像未來「主權國家」與「科技巨頭」之間勢必會有更長的磨合過程,這會是商業利益與政治利益之間的交換,同時也攸關者國家在網路治理能力的展現與自我定位。

任意停權封鎖傷害網路公共性價值

只是,當前許多國家已經關注科技社群業者的壟斷情形,假若沒有採取相應對策,那麼是否就是代表放任「網路無政府」的狀態?以及又該如何處理傳統媒體業者面臨不公平競爭的挑戰?

從政治意涵來看,甚至可能導致猶如外界質疑「消失的頭條」現象產生,那麼臉書封鎖資訊會否對其他國家及媒體造成禁言、恫嚇的效果?

直言之,就是營造社群巨頭壟斷力的氛圍,完全控制媒體市場,這恐怕有違多元競爭的資訊自由原則,也將傷害民眾知的權利。因此,促進公平且多元競爭的媒體環境,應當已是多數國家的共同認知。

另一方面,政府透過強制的手段來要求收益拆分,這也會引起「政府介入市場運作」的質疑,雖然引起科技社群業者的不滿,但卻應當還是會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畢竟社群網路的壟斷情形也是事實。

況且網路社群不只有商業運作的特性,更是資訊流通的主要場域,平台業者可以恣意封鎖資訊,以及有權力禁止或開放資訊內容的分享及瀏覽,這對網際網路公共性價值儼然是個挑戰。

國際建制聯合行動有待各國共識

隨著科技社群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這也是許多社會輿論流竄交集的空間,因此多數威權國家都會採取嚴謹的管制手段,限制民眾取得各種資訊;但是,如今臉書卻因為主觀的意識判斷,對民主國家的媒體採取停權封鎖,這和威權國家對內封鎖言論自由又有何兩樣?

網路科技已是當前人類生活的必備條件,國家要促進科技社群平台有更制度化的發展,這不單只是新舊媒體的競爭,這還牽涉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定位;換言之,如何在數位環境中能保持自由多元的空間,又能維持公共秩序的管理,是一件不容易的工程。

而目前,雖然許多國家已關注到科技社群壟斷的現象,但仍然沒有形成聯合行動的共識,這恐怕還需要透過國際建制來處理,甚至成立非政府國際組織(INGO)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這樣的步伐仍相當緩慢,有待各國形成共識才有可能立下典範。

日前,臉書(Facebook)大動作封鎖澳洲新聞媒體,引起各界譁然,不但使得澳洲媒體在臉書的點擊率大幅降低,澳媒的網路流量也因此不如過往,臉書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原因在於澳洲國會即將通過《新聞媒體交易法》。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吳瑟致觀點》臉書封鎖澳洲媒體 一場國家與科技社群巨頭的對抗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