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被潑硫酸、推倒、槍擊:亞裔已遭遇3800起襲擊…

“他打我啊!撲街啊!”

當地時間3月17日上午,美國舊金山街頭,一位75歲的華裔老太太在驚慌中用粵語哭喊道。她左手用冰袋蓋住被打出血的眼眶,右手緊緊握著從街邊撿來的木棍,指著對麵無故出手毆打她的一名39歲的白人男子——此刻他被警方拷在擔架上,嘴角還在滲血。在襲擊老太太之前,該男子還攻擊過另一位八旬亞裔老人。

在美國,亞裔無端被歧視乃至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但在過去這一年尤其多。有數據顯示,去年3月疫情暴發至今,美國發生了超過3800起針對亞裔的襲擊事件;2020年美國主要城市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更是增加了150%。

這些事件程度不同,它們開始可能隻是一個白眼,一則輕蔑的玩笑,或是地鐵上乘客的有意疏離,走在街上被人無故辱罵“中國病毒”和“滾回你的國家”;也有人在上班時突然被刀劃破臉,出門倒垃圾時被潑硫酸;抑或散步時被故意推倒,更嚴重的則是遭遇槍擊身亡……

上麵這位華裔老太太的奮力反擊博得了人們的稱讚,但絕大多數時候,被攻擊的人根本來不及反抗便可能遭受重擊乃至丟了性命。

就在老太太被打的前一天,亞特蘭大一名白人男性在三家按摩店槍殺8人,其中6名遇難者為亞裔女性,這是美國近兩年來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考慮到眼下的境遇,這場槍擊進一步在亞裔群體中引發恐慌情緒。

為了抗議亞裔遭受無端襲擊,美國多地掀起主題為“停止仇恨亞裔”(StopAsianHate)的遊行活動。在加利福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華盛頓特區、紐約市和華盛頓州等地,參與者從七歲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不僅有亞裔,還有白人、非裔、拉丁裔加入其中。

線下的抗議浪潮呈擴大趨勢之際,各大社交網絡平台上,#StopAsianHate等相關討論話題下的跟帖達到上百萬條。

美國白宮、司法部門均已表態,會嚴肅對待亞裔遭遇仇恨攻擊的事件,這或許代表好的方向。但在實際層麵,施暴者卻難被起訴為“仇恨犯罪”,他們也沒有為傷害亞裔付出相應的代價,慘案還在繼續發生。

對於那些遭遇歧視乃至傷害的亞裔來說,接下來要走過漫長的心理恢複期,重建被嚴重破壞的信任感。畢竟新冠疫情終究會過去,但種族主義卻沒有疫苗可醫。

亞裔老人已經害怕走在街上

今年1月的某個清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84歲的泰國老人維查·拉達納巴迪(Vicha
Ratanapakdee)正在散步,突遭一名高大壯碩的黑人襲擊。身材瘦弱的他被撞得騰空飛起來,身體甩出去,在地上無法動彈。兩天後,維查腦死亡。

襲擊維查老人的嫌疑人,沒有證據表明“他是出於種族仇恨”

自去年新冠疫情暴發至今,美國亞裔受到攻擊的事件比起往年激增。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SUSB)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主要城市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增加了150%;在16個主要城市——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地,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增幅最多。

被攻擊的往往是年齡較大的老人。2021年2月,一名61歲的菲律賓籍男子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地鐵上,被人用刀橫向劃破臉,縫了100多針。當天同一區域,另一名亞裔老人在超市遭到搶劫。3月,一名75歲的亞裔男子在加州奧克蘭散步時遭遇搶劫,雙方發生爭執,老人被推倒在地身受重傷,次日腦死亡。此類事件數不勝數。

“我們的老年人已經害怕走在街上。”奧克蘭唐人街商會的社區領導人兼主席卡爾·陳說。

在亞裔人群中占比最大的美國華裔尤其受到侵害。今年2月,51歲的華裔梁馬修在洛杉磯的公交車站突然遭人搶走拐杖、被一頓猛打,之後他被診斷為腦震蕩,手指也因為自衛而被截斷。梁馬修本就行動不便、患有癲癇,工作單位不久前還因為疫情削減預算,導致其工資大幅減少——這次遭受攻擊更是雪上加霜。

無獨有偶,在奧克蘭唐人街,91歲的一位華裔老人行進時突然被人從身後猛地推倒,頭部著地,上半身摔在石梯上;當天,該肇事者以同樣手法襲擊了唐人街的一名60歲的亞裔男子和一名55歲的亞裔女子。

一年來,究竟有多少美國亞裔遭受過攻擊?目前沒有官方發布的確切數據。據“製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Stop AAPI
Hate.org)統計,從去年3月至今,至少發生了3800起仇視亞裔的事件。僅在紐約,2020年仇恨犯罪中的亞裔受害者數量比2019年增長了867%。

五年前,該機構建立了一個網站,供人們報告遭受的仇恨犯罪。疫情暴發前,網站每周大約接到一起投訴;疫情暴發後,每天能收到好幾起。

該組織負責人認為,目前大家看到的數據隻是冰山一角,很多罪惡並沒有被舉報,因為一些被攻擊的亞裔是非法移民、不敢報警,還有一些語言不順暢。

更別提未被納入其中的言語攻擊、網絡暴力等。很多亞裔在疫情期間都聽過這樣的譏諷:“亞洲人應該回到自己的地方去”“滾回你的國家”“新冠肺炎的暴發都是你們的錯”“是亞洲人導致了新冠病毒”……

全美亞裔展開反擊與自救

“到底還要發生多少起這樣的事件,才能讓人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3月16日,六名亞裔女子遭遇槍擊身亡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眾怒,一直關注亞裔仇恨犯罪的電台主持人May
Lee發出質問說:“亞洲人的命就不是命嗎?”

對於這場槍擊案,拜登在推特上回應稱,“非常,非常令人痛苦”。佐治亞州越南裔州議員Bee
Nguyen認為,這起案件之所以會發生,是嫌疑人基於“性別暴力、厭女症和仇外心理的結合”。

此前,一名91歲亞裔老人在奧克蘭唐人街被推倒的視頻經網絡曝光後,同樣引發關注。除了本地商戶重金懸賞緝拿凶手,知名亞裔演員吳彥祖和金大賢共同發起2.5萬美元的懸賞,征集嫌犯的線索。三天後,凶手被捕,這筆賞金捐給了關注亞裔遭受暴力襲擊的組織。

“用無知與無知作鬥爭,我們將一無所獲。”美職籃(NBA)華裔球星林書豪在社交媒體平台發聲說,“我相信新一代能夠有所不同。”

“作為一名打過9年NBA的老將,我依舊難免在場上被人稱為‘新冠病毒’。”他直言,“我為那些仇恨他人的人感到悲哀,他跟他們素不相識,隻是因為膚色就充滿仇恨。我想做點什麽,想讓人們更了解這些問題,或是多發出聲音,推動一些改變。”

如林書豪所說,年輕一代亞裔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動。

泰國老人維查遇難後,一些網友將頭像換成他的漫畫,稱其為“泰國爺爺”,並在Instagram平台上創建了相關標簽——
#JusticeForVicha(為維查討公道)。

亞特蘭大的六名亞裔女子遭遇槍擊身亡後,一些人迅速將頭像換為黑頭發、黃皮膚的亞裔女性形象,胸口是紅色靶心,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和對暴力行為的抗議。

在推特上,有人掀起#StopAsianHate(停止仇恨亞裔)的簽名運動,耐克、阿迪達斯、範思哲、華納兄弟等大企業均發文支持,引發無數網友轉發。

在線下,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舉行集會抗議。美國國會亞太裔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於近日呼籲,3月26日在全美範圍內舉行活動,公開反對針對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的仇恨。

今年3月,數百人聚集在西雅圖唐人街的慶喜公園(Hing Hay
Park),譴責此前針對亞裔的暴力行為,遊行隊伍中包括不少亞裔老年人。

前華盛頓州州長、民主黨人駱家輝 (Gary
Locke)在集會上講話,呼籲停止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行為,並稱“仇恨才是一種真正的病毒”。

此前的2月27日,紐約的多個亞裔團體在市政廳附近舉行聯合遊行。紐約市長白思豪等多名官員到場支持,參與者不僅有亞裔,也有非裔、拉丁裔等等。

同一天,13歲的華裔初中生蘇凱盈(Ashlyn So)發起主題為“支持亞裔”(Stand For
Asians)的遊行集會,數百人聚集在舊金山的聖馬特奧,大家舉著寫有“停止仇恨亞裔”的中英雙語牌子,譴責暴力行為。

除了上街抗議,不少年輕人主動發起誌願者項目,維護亞裔社區的安全。

在紐約,一個名為“安全出行”(SafeWalks)的社區安全計劃,召集誌願者在曼哈頓唐人街、哈林和皇後區等地護送亞裔老人回家。在舊金山,兩個亞裔年輕人發起“唐人街安全巡邏”(Chinatown
Safety Patrol)計劃,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陪護。

被潑硫酸、推倒、槍擊:亞裔已遭遇3800起襲擊...

“唐人街安全巡邏”誌願者合照_via instagram@Chinatownsafetypatrol

該組織創始人之一Forrest
Liu告訴《鳳凰周刊》,他們目前主要在舊金山唐人街一帶活動,一般3到4人為一組,主要進行夜間巡邏。這是因為一些華人商鋪閉店後,企業主可能會攜帶更多現金在身上,而這增大了不安全的可能性。

在他看來,維護社區安全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更多人加入到互助行動中。他們正在擴招團隊誌願者,希望將來能達到每周七天、每天早八點到晚八點的巡護——這預計需要至少250名活躍的誌願者才能完成。

在反亞裔仇恨歧視的行動上,紐約市走在前列。去年8月,紐約市警察局成立了由25名亞裔警員組成的“亞裔反仇恨犯罪工作組”(Asian
Hate Crimes Task
Force)。這些警員會說11種語言,凡有涉及亞裔的仇恨犯罪案,該工作組就會派出一名和受害者族裔或文化背景相似的警員,協助調查案件。自成立以來,該工作組已經實施了18次逮捕行動。

針對逐漸增多的亞裔歧視現象,紐約市“人權委員會”(New York City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還投入了10萬美元,用於公眾教育和反歧視廣告投放,鼓勵人們勇敢站出來進行投訴。

也有亞裔居民被動開展自救。在洛杉磯東部的阿凱迪亞市,超過半數居民為亞裔。當地一家安全公司老板表示,有興趣購買槍支的亞裔美國人越來越多,2020年該公司銷售額比往年飆升了四倍。

亞裔群體為何總是發聲不足

研究美國亞裔和移民問題的雲南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遊天龍提到,將流行病禍源“甩鍋”給其他族裔在美國並不是頭一次發生。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雖然源頭並不來自於西班牙,但當時因為美國主流不歡迎南歐移民,媒體帶頭將病毒源頭扣在了西班牙裔頭上。又比如,《排華法案》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針對某一種族群體的聯邦法案,理由之一是華裔生活習慣不潔淨。

“美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一直存在,近兩年之所以激增,不僅僅是因為新冠肺炎,也受到中美關係波動的影響。”遊天龍說,尤其是前總統特朗普曾數次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類似言論助長了針對亞裔群體的歧視。

去年4月,有近200位美國外交政策學者、前外交官發表了一封聯名信,呼籲停止針對亞裔的仇恨攻擊——他們擔心類似現象會愈演愈烈,類似“中國病毒”的用詞隻會加劇歧視,應該為美國敲響警鍾。

遊天龍告訴《鳳凰周刊》,很多亞裔都有過不愉快的被歧視經曆,包括語言攻擊、身體襲擊或搶劫,但他們可能習慣忍受、不去報案,尤其許多老一代移民,一是不信任政府係統,二是語言不流利。

Forrest
Liu在幫助亞裔老人的過程中也發現了這種微妙心理。很多老人雖然認同增加警力能夠幫助維護社區安全,但當他們被騷擾時卻不會主動報案——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會顯得自己很弱勢。當誌願者主動向一些年長的亞裔商鋪店主和消費者提出幫助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哦,這個服務不錯,但我不需要”。

美國亞裔一直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他們普遍擁有高學曆和高收入,勤奮努力,重視下一代教育,性格內斂隱忍。但與此同時,其政治地位並不高,且存在感較低。

遊天龍分析稱,這一方麵是因為華裔乃至亞裔的人口占全美總人口的比例較低。根據2018年的數據,人口普查局估計有2260萬亞裔居住在美國,占美國總人口的近7%,相比之下,非裔美國人占到美國總人口的13.4%,亞裔數量僅為後者的一半。

另一方麵,也因為亞裔是相對年輕的移民族裔,內部構成比較分散。亞裔的概念形成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是一個籠統的身份,包括華裔、日裔、韓裔、南亞裔和東南亞裔。而在華裔社群裏,又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以及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華人,使用普通話、粵語、閩南語等不同方言。

“亞裔仇恨犯罪事件激增,雖然在社交平台有所傳播,卻難以在美國主流媒體獲得廣泛關注,深度訪談或追蹤報道更是少見。”遊天龍說。

而亞裔群體發聲不足也和整個社區一直以來的職業偏好相關——人們傾向於去做科學家、軟件工程師、律師或金融分析師,選擇媒體行業或從政的人並不多。

此外,相比其他族裔,亞裔社區的組織能力也比較薄弱。據遊天龍說,近九成亞裔都是1965年以後才大規模進入美國的,而一般的民間組織需要長時間的資源積累,“缺人、缺錢、缺經驗,加上後續傳承不足,讓亞裔很難臨時發起大規模的行動”。

不過,雖說亞裔在全美人口占比不高,近年來卻增長迅猛——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5年,亞裔人口數量增長了72%,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族群,甚至超過拉丁裔人口60%的增長率。

相比於他們的父輩,年輕一代亞裔有著越來越強烈的政治訴求和表達意識,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種族歧視的問題。

去年震動全美的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後,來自耶魯大學的華裔學生黃艾琳(Eileen
Huang)發表了《我們和非裔站在一起——耶魯華裔學生寫給爸媽和華人社區的公開信》。

她認為,父母輩的很多華裔移民不僅對謀殺美國黑人持沉默態度,平時也很少會去討論種族歧視的現象,但美國是個種族主義嚴重的國度,疫情期間她就被罵作“吃蝙蝠的人”。像黃艾琳這樣生長於美國的二代華裔希望能改變這一切,生活在更為平等的社會中。

這封信受到不少老一輩亞裔的質疑,被指是過於天真的想法,受美國社會的自由主義思潮影響太深。不過大家也承認,這封信提供了一次對話的契機,讓兩代人就種族歧視、亞裔移民史等問題進行溝通。

作為年輕一代亞裔的Forrest
Liu也有同感,在遇到類似公共事務時,隻要沒有觸及自身利益,一些年齡較大的亞裔往往覺得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並不會主動去關心別人的遭遇。他認為這是個廣泛的文化問題,亞裔社群內部的很多人需要重塑觀念。

針對亞裔歧視性事件激增,美國康涅狄格州議員最近呼籲,將有關亞裔美國人的曆史課程納入該州公立學校的課程中。

根據該州州長拉蒙特2019年6月簽署的一項法案,康州高中已經從去年底開始提供為期一學年的非裔美國人、拉丁裔和波多黎各研究選修課,該州教育廳希望能夠繼續擴大範圍,以要求所有學生都學習這一課程。“在那些討論中,亞太裔美國人通常被忽略了。”康州總檢察長湯偉麟(William
Tong)說。

白宮屢次表態,現實並不樂觀

針對愈演愈烈的亞裔種族歧視,拜登政府已經多次作出過表態。

1月26日,拜登簽署備忘錄,譴責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現象,要求聯邦政府所有部門和機構采取措施,防止政府官員的言行和官方文件展現或助長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仇外情緒;還要求司法部協助收集數據,報告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事件。

3月5日,美國司法部表態,承諾對此類暴力事件采取應對行動,解決仇恨犯罪上升的問題。當日,司法部與亞裔和來自太平洋島國的人士進行會麵時,主持人說,
“在美國,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他們的身份、長相、他們以及家人來自哪個地方而害怕暴力。”

然而,在前述亞裔老人被推倒的係列案件中,雖然明顯針對亞裔,施暴者依然難被認定是出於種族仇恨行凶。

3月17日,殺害六名亞裔女性的羅伯特·亞倫·朗(Robert Aaron
Long)被控8項謀殺罪和1項嚴重傷害罪。但他卻狡辯說,襲擊不是出於種族動機,自己有“性癮”,過去經常光顧按摩店,實施襲擊是為了消除誘惑。

84歲的泰國老人維查被撞身亡兩天後,19歲的安東尼·沃森(Antoine
Watson)被控謀殺和虐待老人,他卻拒不認罪。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切薩·布丁(Chesa
Boudin)表示,維查的遇害令人遺憾,但沒有證據表明“他是出於種族仇恨”。

沃森的辯護律師說,沃森不可能辨別出戴口罩、帽子、穿著冬衣的維查是亞洲人。襲擊前幾小時,沃森剛剛遭受了一係列挫折,包括家庭糾紛、交通事故,“被憤怒情緒所困擾”。

而在公交車站被截斷手指的華裔梁馬修,其襲擊事件經過洛杉磯縣警局調查,認為並非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隻是隨機打人——對方是一名25歲青年,患有精神疾病,且有毒癮。

吳彥祖懸賞捉拿的那名惡意推倒唐人街亞裔老人的嫌疑人葉海亞(Yahya
Muslim)也被逮捕,他被控犯有四項重罪,包括三項“可能造成嚴重身體傷害”的暴力襲擊罪以及一項虐待老年人罪。地方檢察官表示,辦公室正在調查襲擊其是否出於種族動機。

還有在紐約用刀刺傷36歲亞裔男子的嫌疑人薩爾曼(Salman
Muflihi),一開始被以仇恨犯罪起訴,後來這項罪名卻被撤回;嫌疑人帕特裏克(Patrick
Mateo)在紐約皇後區喊著種族歧視的詞句並猛推一名亞裔女子,卻在被拘留一天後得到釋放,最終僅被起訴為“行為不端”。

縱使官方表態再多,卻依然讓人感到灰心——為何針對亞裔的攻擊事件激增,嫌疑人卻很難以“仇恨犯罪”的罪名被起訴?

遊天龍解釋說,檢方之所以難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仇恨罪的起訴,一方麵是因為很難舉證嫌疑人當時行為是出於種族歧視的主觀意圖,嫌疑人可以用階級矛盾、貧困問題,甚至精神疾病等借口來掩蓋其種族歧視的動機;另一方麵,不排除有政治因素的考量——美國很多檢察官和法官都是民選的,他們在起訴罪名時會考慮是否會得罪代表更多選票的其他少數族裔,從而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前途。

“采取什麽罪名指控嫌疑人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功指控,並產生刑法的威懾力,又是另外一回事。”遊天龍說,現在還沒有任何針對仇恨罪的成功起訴,官方也沒有通過什麽新聞發布會來進行表態——比如說對毆打老人事件零容忍,“這樣很多潛在罪犯就不覺得他這麽做會有什麽刑事後果”。

民主黨眾議員趙美心曾呼籲,國會應該加快推進2019年由民主黨參議員提出的《消除仇恨法案》立法程序,對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進行更嚴厲的懲罰。該委員會成立於1994年,成員包括參眾兩院議員,致力於倡導並維護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居民的權益。

亞美聯盟(AAF)副主任韓喬(Joo
Han)指出,當一個人遭受種族創傷時,會導致許多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抑鬱以及進食和睡眠困難等。

一年過去,很多被攻擊過的人仍然活在陰影中。50多歲的華人溫迪去年年底連續遭到三次搶劫。在劫匪沒有得逞的情況下,溫迪被猛推到牆上,身體一側受傷變色,她在此後幾個月裏一直做噩夢,不敢單獨上街。

去年3月,得克薩斯州的一名亞裔男子及家人在購物時遭到襲擊,腦後被打了一拳,臉也被刀砍傷,6歲兒子被匪徒用刀從右眼劃到右耳,3歲兒子的背部被砍傷。雖然如今傷口已經結痂,但全家人都患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父親購物時需要小心翼翼地左右提防,兒子再也不敢一個人睡覺。

那位反擊白人男子的華裔老太太,被擊打的眼眶至今偶爾還會流血,有時甚至無法睜眼。
“奶奶的精神狀況十分不穩定,仍然處在創傷後應激障礙階段。”她的孫子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隻要一提到這件事,她就哭個不停。”

隨著新冠疫情逐漸翻篇,人們身體遭受的傷害或許能恢複,但被嚴重破壞的安全感、族裔關係的撕裂,卻不知需要多久方能愈合。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被潑硫酸、推倒、槍擊:亞裔已遭遇3800起襲擊…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