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人的家長群:每天“狂轟濫炸” 因何成販賣焦慮工具?

中國人的家長群:每天“狂轟濫炸” 因何成販賣焦慮工具?

微信群,本是方便師生、家長溝通的手段,但到底是怎樣的微信群、朋友圈,讓每天忙於工作的家長放不下手機,整天倍感莫名焦慮。有些家長一人就入了
20 個群,群內每天各種信息 ” 狂轟濫炸 “。家長微信群,為何成為販賣焦慮群?

【微信群讓家長既愛又恨】

” 還未正式進入初中,同年級的家長就自發建群,如今,我一個人就入了 20 個家長群!” 一位公辦初中六年級學生家長周女士說,這 20
個家長群除了班級的語、數、英老師各建了一個群,還有班級群、學校群、屏蔽掉班主任老師的家長群,以及校外機構的學科群、升學群、刷題群和課外群等,自己每天被群內的各種信息
” 狂轟濫炸
“,根本來不及看。但周女士坦言,自己也生怕遺漏了某些重要信息,又舍不得退出任何一個群。於是,她把校內重要的家長群、機構的升學群置頂,其他校外群每晚臨睡前刷一遍。

像周女士這樣被捆綁入群的家長不在少數。謝女士的孩子今年就讀民辦初中七年級,還有兩年即將參加新中考。”
日前發布《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改革實施辦法》後,看到群裏就名額分配討論激烈,難免有些焦慮。”
謝女士說,新政一出,來自官方、機構甚至房產中介的各種解讀蔓延在家長群裏,讓人有點 ” 招架不住
“。而家長的焦慮也會投射在孩子身上。還有家長坦言,微信群讓人既愛又恨——很想退出,但又不能,否則意味著主動放棄孩子的前程。

【機構、中介、自媒體組隊拉群魚龍混雜】

解放日報 ·
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家長入群,一部分是學校或班級的微信群,但更多的還有機構建群以及家長自發組群。此外還有一個更易引發焦慮的所謂
” 牛娃家長群
“。這些微信群往往需要家長先向群主報出學生所在學校、年級等信息,才可被批準進入。數百人的大群裏,群員無須實名認證,冒充家長的 ” 托兒
” 魚龍混雜,有的推薦培訓班,有的推銷教輔書,校外培訓廣告滿天飛,人為製造焦慮和緊張。

就在今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改革實施辦法》發布的第二天,一家房產中介就在群裏直播解讀升學政策——政策變或不變,將如何影響擇校,還提供學區谘詢。還有一些標榜
” 學區房攻略 ” 的公號和社區家長群,依靠販賣焦慮,希望獲得更多粉絲和點讚。

近年來,靜安等多個區教育局曾針對班級家長微信群出台相關管理規定,在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公約中提出具體規定,如杜絕群內通報點名、批評學生、公布成績或排名、杜絕拉票、紅包、集讚等。有一部分學校的班級微信群僅保留原有的
” 發通知 ” 的功能,更多通過曉黑板或釘釘等進行家校之間點對點溝通。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早在 2018
年就製定了學校的班級微信群公約,要求班級群實行實名製管理,進群成員一般是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班級群信息發布時間為每天 7 時至
21 時 30 分,群內不發聊天爭吵內容、不發無關廣告、拉票、紅包、集讚等,不宜因刷屏影響其他家長接收老師的信息或通知,群內不頻繁發布
” 曬娃 ” 信息。靜安區和田路小學也規定,原先的家長微信群在群裏僅發布通知,家長不參與討論,可回複 ” 收到
“。但更多培訓機構、房產中介和自媒體的家長群內,沒有嚴格的管理規範。

【管好微信群還有哪些坎】


我們發現家長的焦慮有一部分來源於信息不暢通、對政策不夠了解而造成的,除了學校積極正向引導之外,還要充分依靠家長自身的力量,學校家委會就是一個很好的組織。”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特級校長吳蓉瑾說。

多數家長往往是比較心理作祟,喜歡橫向比較,缺乏從縱向觀察自己的孩子。互聯網時代,除了信息溝通軟件,也需要與家長麵對麵交流。吳蓉瑾說,從學校而言,學校就工作職能分為四個工作小組,包括活動部、宣傳部、誌願者部和青保部。每個部門分設部長,對於家長反映和關注的問題進行跟蹤,集學校和家庭之力做好教育,比如在家委會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一些視頻課程、文字宣傳,針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給予解答。校、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真正做到及時了解家長的訴求,與學校保持溝通,同時也打造像家長讀書會這樣的公共交流區域,這些做法都能有效避免家長由於過度焦慮而去關注一些機構的廣告和微信。

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教育本身具有專業性,對於機構、房產中介等應設置一定的門檻或條件,不得隨意進行不科學、不理性、超範圍錯誤解讀。家長同時也要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學會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
對於微信群,不能全部相信,隻能‘微微’相信。對孩子來說,適合的教育始終才是最好的。” 迅行中學校長陶薇芳說。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李偉濤認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係中的意義毋庸置疑,但讓家庭消解不必要的過度焦慮,真正實現協同育人,需要破解觀念壁壘和信息壁壘。壁壘的破解,一方麵需要健全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機製、推進教師全員導師製,為家長提供更多正確、科學、權威的信息,另一方麵也需要全社會站在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高度,依法依規對自媒體公號以及社區家長群進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許沁 文字編輯:許沁 題圖來源:邵競 製圖 圖片來源 :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中國人的家長群:每天“狂轟濫炸” 因何成販賣焦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