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薩瓦迪卡”是“你好”,“闊(不)昆”是“謝謝”——“不”字不發音。在菜市場問菜賣多少錢,用英語“how
much”通行無阻,或者就多給錢,對方會找補零錢……過去這一年,對於66歲的哈爾濱人陳芳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她要學語言,也要調整心態。

因為要陪伴孫子上國際學校,陳芳已經在泰國生活一年。在泰國,像陳芳這樣的中國老人還有很多,他們或和家人、老伴一起,或與好友抱團,甚至獨自一人,到這個東南亞國家養老。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泰國

作為東南亞最適合養老的國度,泰國被稱為“全球中產階級養老勝地”,先是吸引了來自歐美、日本的老人以及海外華僑,《國際生活》雜誌曾經兩次將其選為“全球十佳養老勝地”。近年來,一些經濟能力尚可、觀念新穎的中國老人,也開始選擇到泰國來度過晚年生活。

來泰國養老的人們享受這裏的溫暖和閑適。但也有人沒待多久就回國——原因很多,飲食不習慣、泰國霧霾加劇、交通不方便、人在異國的孤獨感,以及內心最深處的落葉歸根的執念。

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最終會麵對的人生課題,泰國養老隻是其中一種可能性。在異國養老的他們,因為離開幾十年的慣常生活,對此有更為直接的感受:當衰老不可避免地襲來,我們要如何自洽地度過餘下的人生?

物美價廉的菜市場最受老人歡迎

3月末,當陳芳的家鄉哈爾濱剛從冬天的寒冷中複蘇,遠在四千多公裏以外的泰國清邁已經進入熱季,氣溫達到三十幾度,籠罩在綿綿陰雨當中。陳芳開啟親子之旅,和孫子孫女一起前往南方的大象島。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陳芳所拍的泰國象島景色

泰國政府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全球中產階級養老勝地”,推出“養老簽證”——非移民O-A簽證(Non-Immigrant OA-long
Stay Visa),專門給50歲以上、希望在泰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簽發,可以以年為單位進行續簽。

五十多歲的王儀也是其中一位。不同於有家人陪伴的陳芳,她目前在普吉島獨居。因為兒子媳婦經常過來,王儀租了個大房子,但疫情爆發前孩子們碰巧先回國了,所以目前,她獨自生活,和一條叫做妞妞的小狗做伴。

留著花白短發的王儀身材瘦削,精神矍鑠,流連往返於泰國不同城市的美麗風景。她曾經一個人開車,從北部到南部自駕旅行:以北邊的金三角為起點,她去過植物茂盛、民風淳樸的清邁,車流不息、忙碌擁擠的曼穀,以及擁有漂亮海岸線和成熟的城市基礎建設的芭提雅。

最後她來到普吉島生活,住在一個白色的小房子裏,房租每月一千多人民幣,押一付一。房子旁邊是個草場,經常有牛在這兒吃草,房前的瀝青路通向餐廳、咖啡廳、拳擊館等。她喜歡種著綠色植被的小院子,還把乘涼的小後院改造成了廚房。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在泰國普吉島養老的王儀

在泰國的曼穀或清邁等熱門養老城市,老人們能租到和國內三四線小城市同等價格的房子,並且環境優美、設施齊全。陳芳和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就租住在清邁的一個四房小別墅,大約6000元人民幣,房前還有個公用泳池,隨時可以遊泳。

在泰國,生活成本不高,這也是吸引很多老人前去養老的重要原因。王儀在紙上算了一筆衣食住行的賬:800人民幣就能吃得很好,離海三百米的房子房租加上水電寬帶一共1400元,簽證費用160元,醫療保險800,總共3160元人民幣,再加上買衣服、護膚品,一個月4000元人民幣足夠了。王儀的收入來源是國內的退休金2000多元人民幣,以及國內房子的房租2000元,另外,兒子每個月也會給一兩千。

泰國的蔬菜水果物價便宜、種類豐富,讓喜歡買菜的老人們應接不暇。去集市采購,就是陳芳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她不會英語和泰語,靠和攤販比劃數字來交流價格,每次買一大堆,才人民幣幾十塊錢。夏季吃泰國本地產的山竹、紅毛丹,進口水果價格則貴些。雞肉、豬肉都比國內便宜,泰國米則每斤隻要三塊錢。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陳芳在泰國農貿市場買水果

除了居住環境、生活成本,老人養老還很看重的是醫療。陳芳有一次在泰國割傷了手指。她去了一家私立醫院,感受到在國內從未體驗過的醫療關懷——不僅有中文翻譯全程陪同,好幾個醫生給傷口消毒、縫針,還一直囑咐她注意不要感染,態度極其謙和,仿佛患者就是上帝。

據已從事泰國養老行業五年的Mark介紹,泰國有醫療旅行政策,醫生擅長心髒手術、整容、牙科等項目,水平高且價廉。他建議來泰國養老的老人,先購買醫療保險,但如果實在是大病,就隻能飛回國就醫。

Mark也幫老人辦理泰國政府發放給外國人的養老簽證。養老簽證要求50歲以上,存款至少8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6萬-17萬)持此簽可在泰國居住一年並續簽。這也被叫做退休簽證。但養老簽證第一年需要交納2萬5000泰銖(約合人民幣5000元)的費用,之後續簽,每年隻需要交幾千泰銖(約合幾百人民幣)。

不過Mark告訴本刊,大多數中國老人仍然持谘詢和觀望態度,真正辦理養老簽證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在反複谘詢後,仍然卡在了語言、交通、飲食等問題上。

有人養老十年 最終還是選擇落葉歸根

北京人阿明已經在泰國生活六年。早些年,他因為在泰國有生意,每年來幾次,因為喜歡上清邁的與世無爭,而長久地留在了這裏。他把清邁叫做“邁村”,稱其為第二故鄉。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泰國清邁

阿明把在泰國生活的視頻傳到網上,收到很多網友發來的私信,人們詢問養老簽證、買房等等問題。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教師、公務員、小老板、服務員……大多集中在50歲到65歲年齡——進入人生後半段,不安於現狀,對外麵的世界和別處的生活仍然抱有強烈的好奇心。

“但去一個地方養老,絕對不能隻用生活開銷是否便宜的標準去評價,還要看這個地方的氣候、人文、交通方便程度,以及你是不是真正適應這個環境。”通常阿明會建議他們到泰國先生活一到兩個月,再去談養老簽證、買房等等問題。

舉例說,泰國豬肉、雞肉、雞蛋都便宜,但牛肉貴。在泰國出行買菜一般都需要開車,這要求老人有駕駛技能。此外,很多人以為泰國買車便宜,但實際上泰國的進口車卻比國內更貴,比如牧馬人2021年新款,國內40多萬人民幣,在泰國將近550萬泰銖,折合120萬人民幣;即便小豐田的家用車也比國內高出一兩萬人民幣。這都是因為在泰國,外來品的進口稅非常高。

這兩年,清邁的氣候也不如從前了。阿明患有嚴重的鼻炎,從北京剛到清邁住了一年就明顯好轉,但現在清邁也有霧霾甚至煙霾,每到11月至4月期間,阿明就得驅車往泰國南部走,避開清邁的糟糕天氣,尋找空氣更好的地方待著。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泰國普吉島遊客

在泰國生活的90後小飛也是一名博主,他的很多粉絲都在四十歲以上,經常向他谘詢泰國養老,但他會謹慎建議,因為自己的父母就不適合在泰國養老。

小飛的父母五十歲,以前每年都來玩兩個月,但不會長期居住。母親不想來長期居住,是因為泰國離家太遠,清邁沒有直飛老家河南鄭州的飛機,每次都要到曼穀、廣西,或上海轉機,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太折騰。另外,老家還有姥姥,媽媽擔心姥姥有事,不敢離得太遠。相比泰國,小飛的爸媽更喜歡在雲南養老。

飲食方麵也是個大問題。年輕人雖然能夠接受新東西,吃泰餐,但是老人難以轉變飲食習慣。清邁有近二十家中餐店,但如果天天吃,總會吃膩。而如果自己做中國菜,在泰國的超市難以買到齊全的菜品和調料。

因為語言不通,購物也不方便。當地人買東西都是去超市,商品上隻有泰語,小飛的媽媽怕看不懂說明,隻能先在淘寶上搜到合適的“泰國某款白色衣服洗衣液”,再去超市裏買。此外,泰國的網購軟件也不如淘寶,不僅商品種類不齊全,還不免郵,父母也得重新學怎麽用泰國的手機銀行來網上付款。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泰國寺廟

很多人在泰國度過一段時間的歲月後,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飛遇到過一對法國老夫婦,他們在清邁養老十年,過得非常滿足,但落葉要歸根,他們最終還是決定回國,回歸熟悉的生活、飲食習慣,領取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無論選擇哪種養老方式 心態都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工作的阿泰今年55歲,是某公司的總工程師,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養老的問題。阿泰理工科出身,做過互聯網、金融,凡事先分析需求,“我們現在的老人,普遍有兩個共性,第一,寂寞;第二,總是擔心養老金夠不夠用。但這兩個問題有時候無法調解,很多人也說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麽。”

在去泰國之前,阿泰走訪過歐美多國,觀察老人們的養老方式,卻發現對於千種萬種生活方式,其實心態是最重要的。

年輕時阿泰努力讀書、工作、掙錢,這是一種人生,但當他漸漸老去,單位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僅事業麵臨天花板,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他經曆過中年危機,必須承認歲數已經到了。

“老人一定要想明白,養老是開啟第二個人生,大膽地放下以前的生活,在剩下不多的日子裏要像孩子那樣去探索世界。”他來到了泰國,一待就是六個月。

當有人問阿泰為什麽選擇這裏,他可以說出一堆理由,大海、溫暖、文藝等等特質。但現在,他更沉浸在清邁的人文氣息中。比起曼穀,清邁沒有大城市的浮躁,人也更淳樸簡單,問路有人會主動領著去,馬路上開車絕不會有插隊的,甚至酒吧裏人們都不會打擾到鄰桌。

在泰國,他騎個大摩托到處跑山。“摩托車是一種文化。”他說,當他騎在車上,能感受到地上石頭的細微磕碰。風吹在臉上,雨滴打在身上,路旁是蔚藍的大海,整個人完全融入環境中,他又找回年輕的感覺。

王儀也覺得自己在這裏找到了年輕的感覺。在普吉島這一年,她不僅享受海風和沙灘,更慶幸自己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見識了不同的生活態度。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王儀在泰國的海邊

給她修理摩托車的泰國小夥子熱情而樸實;年輕的韓國鄰居很有禮貌,一見到她就彎腰九十度鞠躬;美國鄰居麥克熱愛社交,每隔兩周就邀請朋友們上他家去做客;一起在這裏養老的瑞典夫婦,經常安詳而友好地微笑。

來到泰國之前,已退休的她本來打算回農村老家種地養老,平靜度過下半輩子。但因為偶然的一次旅遊,她看到了蔚藍的大海和熱鬧的酒吧街,各種膚色的人在海灘上嬉鬧,突然打開自己,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她不再逃避新鮮事物對生活的衝擊,而是選擇去了解和接受。這一年,她化妝、遊泳、健身、開車,變得越來越漂亮和自信,

“路過華欣看到沙灘上懶洋洋的狗狗,路過春蓬看到白色的沙灘,4公斤的榴蓮隻要50塊錢,還去了和緬甸交界的拉農。”她在短視頻裏回憶,“老年生活也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老年人也可以選擇如何走向人生的終點

實際上,在泰國的這段日子,也讓陳芳思考,自己到底要如何走向人生的終點。過去六年時間裏,她先後經曆了丈夫和父親的去世。

3月29日是陳芳老伴的生日,到今年為止,他已經去世六年。老伴曾經和陳芳約定,退休之後兩人先自駕遊遍祖國的山山水水、繁華的大都市,再去國外旅遊。

但是老伴患癌症先走了,留下她一個人。陳芳總是心裏空蕩蕩的,她開始在空間裏寫日記——把在泰國的見聞都事無巨細地寫下來,每天去哪裏散步、買菜買了什麽、天氣陰或晴……日記像是毫無主題的流水賬,但她就當在跟天上的老伴嘮嗑了。來到泰國,她也帶著他的護照和遺物,這一路走來看不同的風景,也是在完成老伴的遺願。

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養老是每個人都會麵對的問題

2018年,陳芳往返於泰國和中國。因為孫子在泰國上國際學校,她過去陪陪孩子就再回國。而在東北,還有年邁的九旬父親,也需要她照顧。

父親在那年的12月生了一場重病,她趕回到老家哈爾濱,照顧父親半年,直到2019年6月把父親送走,她在國內再也沒有牽掛了,下定決心去了泰國和兒子一家生活。

雖然有兒子一家人的陪伴,但在異國他鄉的泰國,陳芳總是免不了孤獨。她年輕的時候在東北的地質隊工作,常年出野外、住在山區,養成了獨來獨往的性格。在國內,有自己的朋友交際圈,一起買買菜逛逛街嘮嘮嗑,但是到泰國之後,除了帶孫子、操持家務、和保姆聊天,她很難結交聊得來的知心朋友。

有時候和當年地質隊的隊友們在網上聊聊天。幾個老姐妹一起從艱難的環境走出來,現在隨子女生活,各自散落在深圳、哈爾濱、北京、杭州幾個大城市,丈夫都去世了,都能理解彼此的孤獨,而大家最擔心的是自己老了會給兒女添亂。

所以幾個老姐妹計劃著,將來等陳芳回來了,找個溫暖舒適的地方,大家住到一起,搭伴過日子,幹不動活兒了就雇個保姆,費用平攤。陳芳也告訴過兒子,自己終將會回到國內生活,等到以後她也走了,不用太麻煩,把自己的骨灰和老伴的一起,揚到海裏去足矣。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去泰國養老的中國老人:有人在這裏找回年輕的感覺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