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頂級專家談腫瘤治療亂象,患者如何避免“人財兩空”?

培養、訓練出一個能夠把癌症看明白、能將錯誤減少到百分之幾的醫生太難了,這點全世界都一樣。4月18日,北醫三院腫瘤內科醫生張煜在知乎發文,實名揭露腫瘤治療黑幕,將矛頭指向自己所在的腫瘤科醫生群體。他還將來自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醫生陸巍作為直接投訴對象,稱其以賺取利益為首要目的,向患者推薦無用、無效的診療方案。

張煜還請求國家早日設立醫療紅線,遏製腫瘤治療中的不良醫療行為。據悉,國家衛健委已經對此開展調查核實。
頂級專家談腫瘤治療亂象,患者如何避免“人財兩空”?
這一事件背後蘊含的關鍵問題是:腫瘤醫生是不是一定要遵從權威的腫瘤治療指南?如何消除醫患之間不對等信息所帶來的溝通障礙?部分醫生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是否能僅僅依靠監管來解決問題?最關鍵的是,作為患者或患者家屬,該如何尋找靠譜的醫院和醫生,如何判斷自己所接受的治療是否規範,以及如何保證自己的權益?就這一係列問題,全現在專訪了國內著名病理學專家、原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教授。在腫瘤治療領域,病理診斷是“金標準”,病理醫生是“醫生的醫生”。紀小龍是全世界第一個用原子顯微鏡做病理觀察的醫生,曾解剖了中國第一例死於艾滋病的患者遺體並發表了論文。

01亂象

全現在:張煜醫生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腫瘤的治療不應該人財兩空,而應該治療效果比目前更好並且花費更少。在你看來,他說的現象是實情嗎?

紀小龍:說腫瘤治療太籠統,腫瘤分良性、惡性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他所指的應是惡性腫瘤治療,也就是癌症治療。隻有癌症的治療才會人財兩空。哪一個癌症的治療不是人財兩空?惡性腫瘤患者最終都是死亡的;而多數癌症患者隻要還生存著,總會想方設法去治。所以說,癌症治療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人財兩空。

全現在:張煜在帖子裏指出了醫生方麵的責任,他覺得很多情況下,這種人財兩空的情況是由負責治療腫瘤的醫生所造成的。你覺得醫生造成這種現象的責任占比有多少?

紀小龍:這絕不是醫生單方麵的問題,這裏涉及的因素很多。首先,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癌症大國。基數大,問題多,自然會出現這種過度治療。第二,縣級以下的基層醫院,包括一些地級市以下的醫院,在癌症治療上是不規範的。為什麽患者一查出得了癌症,就要往北京、上海、廣州跑?最起碼也要到省會城市,就是因為基層醫院治療不規範。第三,癌症診斷談何容易。人體的惡性腫瘤在醫學上能叫出名字來的,有幾百種之多。像普通的感冒、胃病,也會診斷錯誤,隻不過這些小毛病不會死人;但是癌症診斷錯誤的話,患者是要送命的。目前不管是中國,還是全世界,癌症診斷的錯誤率大概在50%。一開始診斷就錯了,最後治療必然就是錯的,你說這個問題嚴重不嚴重?我在給病人會診的時候,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誤診案例。

全現在:主要是不是因為癌症這個病太複雜了,以致現有認知不太能夠準確認識它?

紀小龍:不是,主要是培養、訓練出一個能夠把癌症看明白、能將錯誤減少到百分之幾的醫生太難了。這點全世界都一樣。所以你不能怪單個醫生,沒有搞清楚就給患者亂治。這種現象很普遍。我今天早上剛剛會診了一個病例,患者是24歲的女孩。她發現自己的眼睛有點斜,她的家長還挺明白,直接帶她到上海檢查。上海的醫院查出她的胸部有一個腫瘤,眼睛斜就成了小問題,趕快開刀把腫瘤取出來。這家醫院診斷為惡性腫瘤,需要進行後續治療。孩子的家長比較理性,他把病曆借出來,到北京來會診。開始一看,貌似是惡性的,但根據我們的經驗,最終判定是良性的。那隻要手術去掉就沒事了。試想,如果她的家長不來會診,豈不是一個健康孩子就要去接受放療、化療?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傳統的癌症治療有三大法寶,手術、放療、化療。這是一線治療。有的惡性腫瘤一線治療沒有效,這時候所謂的二線就上來了,二線是什麽呢?比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治療。問題是,這些二線治療的效果都還在不斷地改進和摸索、取得新數據的過程中。這就是中國的癌症治療需要改進的地方,目前大量的生物治療基本上都是在打擦邊球。這個領域,許多藥廠會邀請醫生開學術研討會,把有關的腫瘤醫生都找來,介紹他們的新方法,然後每介紹一個患者接受新療法,就給高額的提成。

02動機

全現在:這種提成會促使醫生把這些新藥或療法,主動推薦給並不適用的患者嗎?如果真是這樣,醫生的首要目的不是治愈患者了,更像一個推銷員。

紀小龍:當然有了。患者又不懂,醫生說現在這個方法怎麽先進,患者就容易相信,你有什麽辦法?目前我能想到的方案,隻有把收費壓下來,生物治療動輒幾十萬元花費。你把費用降下來,他就不會去走這條路了。

全現在:但有業內觀點認為,如果研發新藥得不到高額回報,不利於藥廠去做創新。

紀小龍:任何事物能夠往前走得下去,都是在利和弊的兩端取平衡。

全現在:一個癌症患者或者他的家屬在拿到醫生的治療方案以後,例如已經是三甲醫院的權威醫生的診斷,他此時是否應該相信這個診斷?

紀小龍:此時一定要不怕麻煩,再找另一家規範的醫院,獲得第二醫療意見,目的就是減少癌症的診斷錯誤。這種錯誤太常見,不是罕見。目前中國跟醫療製度比較完善的國家相比,在癌症治療上有明顯差距,其中之一是很多醫院竟然不外借病人的資料。這是違背醫療規範的,即使衛健委明文規定病曆可以借閱,這些醫院也不遵守。醫院對患者的這種不對等做法太常見了。如果第二醫療意見和第一家是一致的,患者就不用再跑了。如果兩家不一致,就得再找另外一家去診斷。

全現在:患者和醫生、醫院之間這種懸殊的地位對比,患者太弱勢了,再加上現在醫患關係緊張,患者不相信醫生、醫生防著患者,怎麽去保證患者的知情權?

紀小龍:患者和家屬永遠不會全部都搞明白,因為醫學的專業門檻很高,背後還有一係列的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不是10分鍾20分鍾能解釋清楚的。癌症患者唯一能保證自身利益的,就是要到正規的醫院去就醫。在癌症的治療上,如果診斷是規範的,而且第二家第三家都意見一致,你就可以大致放心。

03糾偏

全現在:醫療領域的過度診斷、過度治療是個老問題,尤其是腫瘤治療領域更值得關注,因為它涉及到患者的生死,治療花費也巨大,癌症就像一根杠杆,把其它領域的過度醫療現象給放大了。在接近一半的誤診比例中,有沒有醫生明知道治療不適合患者,但還是故意要推薦的?

紀小龍:每年全球的腫瘤醫生都參加各種會議,來形成腫瘤治療的共識,現在多數腫瘤都有標準的治療方案,正規醫院的正規醫生就按照這個來治療。中國由於人口多,癌症病人多,基層的共識執行得不好。在三甲醫院,醫生不太可能冒這個險。現在三甲醫院都是電子化病曆,每一步都留有證據,醫生要是這麽幹了,一查就發現了。但要注意,這隻是說在正規治療、共識治療上,對於二線的生物治療,由於它不在共識範圍內,就很難說了。

全現在:實際上張煜醫生爆料的主要也是二線治療,有些醫生沒有用一線治療先做一下,看看效果,而是直接推薦二線治療。

紀小龍:這種情況主要也出在基層醫院,正規大醫院這麽做明顯違章,醫生在醫院沒法待。

全現在:有些醫生可能真的沒有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而是優先采取給醫生本人帶來利益的治療方案,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紀小龍:我覺得這種情況可以算故意傷害了,因為他是在知道不應該這麽做的情況下,為了利益去這麽做。

全現在:從這些醫生的角度想,他之所以不害怕懲罰,心裏也是有權衡的,包括這麽做值不值、一旦被發現可能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紀小龍:關鍵是患者很難拿到證據。很多基層醫院不規範,病曆沒有電子化,沒有存檔,他可以否認自己說過的話。

全現在:患者也會特別擔心,一旦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他怎麽去維權?或者說,如果患者對於最終治療效果不滿意,進而懷疑治療方案是不是合理,他們應該如何去印證自己這種懷疑?

紀小龍:我剛才說了,隻要是正規醫院,有電子病曆記錄,把資料拿到,然後去請教內行人就可以了。20年前,中國的醫院還沒有普遍電子化,當時很多醫患糾紛打官司到法院,法院也沒法作出判決,因為缺少證據。現在大醫院普遍信息化了,病人也有權複印病曆。這些都讓那些心術不正、另有所圖的人不敢再涉險。在此提醒癌症患者,無論到哪一個醫院就診,一定選擇正規的、有電子病曆的,這樣有據可查,醫生也就不敢隨心所欲。

全現在:但患者還會懷疑,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同行相護?就算到了醫療事故鑒定的程序,能相信醫療鑒定組的結論嗎?

紀小龍:我經曆過的這類情況太多了,中國這麽多年發生醫療糾紛、做醫療事故鑒定的,總有同行互相包庇,互相掩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後賠點錢了事的情況。這避免不了。但是對於癌症來說,如果你認為在治療當中受騙,或者遭受了不規範的治療,你把證據拿到手,然後去比對治療共識、世界衛生組織的規範,有人包庇醫療事故的鑒定,你就到法院訴訟,法官不是醫生同行了,這時還是要靠證據說話。

全現在:張煜也給目前的腫瘤治療亂象提出了一種解決方式,他請求國家盡早設立醫療紅線,遏製腫瘤治療中的不良醫療行為。在你看來,這是一個打擊腫瘤治療亂象的良方嗎?

紀小龍:一線治療是有規範的,我覺得他說的紅線是指生物治療的紅線,需要下大氣力解決,目前唯一會在癌症治療上出大問題的就是這一塊。這就需要監管到位。主管部門要對哪一家開展哪一種生物治療,收費是多少,有效率有多少,拿出一個監管的條文,明白明白。麻煩在於,目前生物治療領域的共識還不夠到位。最後還是要提醒患者,遇到癌症不要束手無策,首先找一家正規醫院,拿到第一診斷,然後再找第二家拿到第二意見;如果不相同,就找第三家。總之先把診斷搞清楚,然後按照正規的方案治療,正規醫院都有規範的共識。千萬不要聽信那些非正規醫院、遊醫們的忽悠。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頂級專家談腫瘤治療亂象,患者如何避免“人財兩空”?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