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日本農戶一句話道破天機。

 

把水果當做奢侈品來賣,除了日本,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了。

在國際大都市東京繁華地段坐落著一家千疋屋(senbikiya),門廳靚麗、光彩照人。

乍看像是賣高檔服裝與名牌包包的奢侈品店,進去了才知道,奢侈品店是不假,不過賣的不是名牌包包,而是世界頂級水果,價錢也倒不高,一個水果也就相當於買一個路易威登(LV)的包包。

就算在國內已經實現車厘子自由的中產階層,恐怕也得掂量下自己的腰包,然後不得不羞愧離開,臨走時甩下一句,
一個甜瓜賣十萬人民幣,日本人真是有病 “。

視線回到國內。中國不少自助餐廳的老板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前幾年,但凡日本旅遊團來光顧的時候,水果都會被快速拿光,海鮮和肉類反而少人問津。看著日本遊客一盤一盤地拿西瓜吃,臉上還洋溢著幸福的表情,餐廳老板心裏樂開了花,恨不得日本客人臨走時每人給打包一個西瓜帶走。

不了解日本國情的人可能覺得,不是說日本經濟很發達嗎?怎麽連西瓜都吃不起了呢?但現實就是這樣。在日本,吃得起水果一度被認為是一種身份、地位的體現,甚至上檔次的高級水果還可以被拿來行賄。

日本的水果真有這麽貴嗎?有圖有真相。下圖引自日本 NHK 官方推特的新聞,兩個夕張甜瓜的最終競拍價格達到了 500
萬日元,為曆史最高價格。按現在日元對人民幣的匯率來看,一個夕張甜瓜約合 15 萬元人民幣,所以前文中所提到的 10
萬元的價格,還算是折扣價呢。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甜瓜都能賣出這樣的天價。除北海道外,日本關東、九州地區也產出甜瓜,但成本卻遠遠低於夕張甜瓜,價格也屬於日本中產階層能接受的範圍。

而且,如今大量物美價廉的進口水果,可以充分保障日本消費市場的供應,日本民眾能不能吃得起水果已不是問題。隻是由於特殊的
” 國產更好,優先購買 ” 的情結,能買得起本國的優質水果,依然是日本民眾心中經濟能力和身份的象征。

日本民眾之所以如此信任和崇尚本國農產品,與日本農業的發展特點有關。

由於耕地麵積狹小,首先要充分保證主糧種植的土地供給,發展到今天,日本也才實現了稻米全國自給,國內消費糧食的國產占比僅為
37%。換作其他發展中國家,這樣的低比率隨時有亡國的危險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留給其他農產品的種植空間自然少得可憐。於是在日本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相:任何農產品都可以種植,但同樣任何農產品都需要大量進口。

有限的條件決定了有限的選擇,擺在日本麵前的也隻有一條路——走高端農業的發展道路。一畝地普通種出的大米能賺 1000
元,而精細化種出的大米可以賺 1 萬元,換做是你,會怎麽選?

常言道,農業搞得好,必然有訣竅,訣竅在哪裏,” 精 ” 字不可少。日本高端農業走的就是 ” 三精化 ”
發展道路,即定位的精準化、設備的精致化、品控的精細化。

網上曾流行一個段子,說如果中國的土地產值是 1,美國是 7、法國是 56、日本是 128、以色列是
256,排名世界前兩位的國家均是國土麵積不大、耕地麵積狹小,且耕種環境惡劣。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如今日本農業走上高端化、精細化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

20 世紀初,日本本土的農業種植技術較為落後,現有的種植品種很多都是經過外來引進、嫁接,最終實現了本土化培育。這與日本經濟的 ”
引進、加工、改良、出口 ” 模式異曲同工。

即便是極少數的國產品種如富士蘋果,也經曆了漫長的技術升級換代的過程。最初的富士蘋果是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盛岡分場於 1939
年以國光為母本、元帥為父本進行雜交,曆經 20 餘年選育出的蘋果優良品種。

在曆經土地改良、化學化、良種化、機械化的發展曆程後,對於日本高端農業而言,需要做的就是 ”
限界を超える”(衝破極限),向著永無止境的完美邁進。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以被譽為 ” 世界十大奢侈品水果之一 ”
的夕張甜瓜為例,在其種植過程中,育苗一定要在嚴格控溫的溫室中進行;為避免過度的光照,需要給所有果實套上恒溫膜;生長期的授粉及果實管理更是馬虎不得,時間進度甚至精確到了幾分幾秒。

上述溫室選材嚴格,搭載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設備,造價高出國內溫室十幾倍。時間和人力成本的極致投入,也是國內同行業者不可想象的。

即便這樣,也不是所有摘下來的甜瓜都能有機會躺在超市的櫃台上,能成為最終的商品還要過五關斬六將。首先是外表關,要經過外形選美,有凸起、凹陷甚至圓潤度不佳的都會被淘汰,還要看網紋是否清晰、是否有斷裂。

看到這兒很多人可能就要抓狂了,水果到底是用來吃的還是用來看的?這是個好問題。

日本水果首先是用來看的,其次是用來送的,最後才是用來吃的。

過了外表關還不夠,最後一道工序是試吃檢測甜度。普通的水果甜度一般達到 10 左右就屬於高品質了,夕張的頂級甜瓜糖測度能高達
14-16,雖達不到膩人的程度,但也足以顛覆你以往對甜瓜的認識了。

試吃員們通常要在一批產品中試吃大概 200
個左右,最終將品控標簽貼在僅存的勝出者上,舉世聞名的夕張甜瓜才得以以商品的形式與人們見麵。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日本的高端農業技術並非秘而不宣,但為什麽世界上鮮有國家能夠複製日本的模式呢?

一是可能受製於急功近利的心態,二是鮮有人願意投入高成本,三是缺乏高素質的農戶和誠信商家,四是國家的補貼力度不足,日本恰好完美解決了這幾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所謂的匠人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誠然任何領域的技術升級換代都伴隨著反複試驗、反複失敗的過程,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我們缺乏的恰恰就是這種在某一領域深入挖掘的精神。我們目前看到和牛、越光大米、夕張甜瓜的光鮮背後,都遭遇過無數的嚐試和失敗。

以日本鹿兒島黑豬為例,它與匈牙利羊毛豬、伊比利亞豬一起位列世界三大名豬。400
多年前,日本引入該豬種,為了培育更優品種,還引進了世界各國的豬種進行雜交繁殖,經過幾百上千次的試驗對比,最終選定了英國伯克郡豬,期間曆經了生長周期慢、瘟疫多、淘汰率高等種種失敗,才繁育出如今的良種。

高投入才能有高回報,這是農業領域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相當於我國的農業農村部)提供的預算數據,2021
年度農林水產領域的預算達到 23050 億日元(約合 1386 億人民幣)。此外,政府專門為 ” 智慧農業加速化實證項目 ” 撥款
50 億日元,用於促進農業從業者集約化資金達到 244.74 億日元,撥款 80.9 億日元用於提升日本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日本農民的素質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於領先水平。日本農戶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能夠熟練地使用各類現代化農機工具,為了加快種植技術的轉型升級,他們甚至自費赴海外進行實地考察。更難能可貴的是,日本農戶善於將自己的種植經驗以博客、論文的形式公開發布,使其他從業者取長補短,帶動行業整體向前發展。

與中國農民求高產、求高效的理念不同,日本農民更多秉承的是 ” 玉不琢不成器 ”
的理念。當然,能夠支撐日本農民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日本城鄉差距並不那麽明顯,而且日本農民的生活水平要遠高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部分群體甚至高於日本城市工薪階層。

造假這樣困擾其他國家的問題,在日本也不存在。因為其他國家最多假一罰十進行賠償,而在日本可以連命一起賠給你。

幾年前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大米事件,換作是別的國家基本就是把企業負責人抓進去坐幾年牢,然後為消費者賠償損失,盡最大可能維護企業的形象與存續,但日本的做法可能會刷新你的認知。

在這起毒大米事件中,先是負責銷售環節的經理畏罪自殺,因為貨是從他手裏直接賣出去的,是直接責任人;隨後負責品控的負責人也畏罪自殺,因為他沒有檢測出大米中的有害成分,是間接責任人;最後公司的社長畏罪自殺,很可能大米怎麽有毒的從頭到尾社長都不太清楚(畢竟沒有直接參與生產管理),但作為公司的最高責任人,社長以自我了斷的方式代表企業向全體國民謝罪。

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在日本不用曝光,企業就深知在這個國家造假的後果和下場。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日本在農產品領域的保護和補貼力度也是其他國家少有的。

日本的農產品保護方式繁多,如特保、線性和非線性、部分降稅等,政府采用多種方式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有效空間。舉例來說,日本的和牛是世界公認的牛肉中的貴族,頂級的神戶和牛經常被炒到天價。數據顯示,近幾年日本神戶牛肉的年出口量僅
400 多頭,隻能滿足 10% 的市場需求。

因為過於珍貴,2020 年 3 月 3 日,日本政府通過了 ” 家畜基因資源不當競爭防止法
“,禁止將和牛的基因帶到日本之外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和牛的精子、受精卵等資源都受到法律保護,違者最高會被處以 10 年有期徒刑或者
1000 萬日元(約為 59 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為防止日本的優良品種流向海外,今年 4 月 1 日,日本施行了新的《種苗法》,同時發布了 1975
個禁止帶出日本的種苗名單,包括 ” 陽光玫瑰 ” 葡萄、福岡縣 ” 甘王 ” 草莓、北海道 ” 夢美 ” 大米等。

日本之所以禁止這些產品出口,原因無外乎兩條:一是本國供不應求,要先滿足日本國內的高端消費市場;二是要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日本政府對農產品的補貼力度也是空前的。農民的收入中有 60% 來自產品收益,其餘 40%
則來自政府補貼,極小的城鄉差別也是日本社會高度穩定的基石之一。

上述問題,恰恰是中國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走向高精尖,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一個甜瓜賣 10 多萬人民幣,日本憑什麽?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