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哈爾科夫!這個城市將會決定烏克蘭的命運

2月24日拂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啟,包括烏首都基輔都遭到俄空降兵奇襲,照網絡說法,烏克蘭幾乎遍地烽火。但24小時過後,從官方媒體到個人自拍顯示,倉促應戰的烏克蘭軍隊已出現有組織抵抗,而俄軍重兵集團攻擊矛頭也愈發清楚。很明顯,俄軍主攻方向並非基輔,而是軍工城哈爾科夫,那裏的抵抗也最為激烈。不妨大膽預測,烏克蘭的命運,很可能取決於它的歸屬。

17f502acj00r7unz4000nc000h200abm

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爆炸。圖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消除“永遠的痛”

與俄軍奇襲基輔的爆炸性相比,哈爾科夫一開始沒引起外界關注,倒是俄社交媒體VK反複出現“哈爾科夫:6小時”“6小時:哈爾科夫”這樣的“網友接力”,透露出別樣的含義。原來,近百年來,莫斯科至哈爾科夫的“6小時臥鋪車”是許多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深刻記憶,“睡一覺就到”是兩國民眾話語裏有名的“梗”。

486372bdj00r7unz5007rc000s400r2m

實際上,從沙俄時代起,哈爾科夫作為水陸交通樞紐和煤鐵富集地,注定是東歐數一數二的重工業中心。以蒸汽機車製造起家的哈爾科夫莫洛佐夫設計局和馬雷舍夫機械廠,從一戰時期的沙俄鐵道和礦山機械生產地,到蘇聯時代以坦克、車用柴油機著稱的軍工城,始終帶有“神聖”的氣質。美國《石英》雜誌早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剛爆發時就提到,盡管俄羅斯支持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民兵造反成功,但繼續效忠基輔中央政府的哈爾科夫將是他們“永遠的痛”,因為從蘇聯時代繼承下來的產業鏈條上,主要為哈爾科夫提供能源和初級產品的頓巴斯兩州就喪失了原料市場,並且無力獲得那裏的終極工業和消費品。更棘手的是,哈爾科夫控扼俄羅斯莫斯科到黑海北岸的鐵路中樞。因此,無論俄羅斯還是頓巴斯政治實體,奪取哈爾科夫是“既現實又迫切”的目標。

俄“禦林軍”受挫

正如已確實的消息,俄烏圍繞這座城市的爭鬥都很堅決。24日晨,美國CNN記者在俄羅斯別爾哥羅德郊外遙望俄軍發射“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從發射軌跡看,主要飛向正南方向,再集合烏境內的網友時間點及視頻反饋,這些導彈被證實主要擊中哈爾科夫及其西北麵的蘇梅爾,兩地長年組成的軍工綜合體,像蘇梅爾鋼鐵廠從過去蘇聯時代生產天然氣管道(至今俄羅斯輸歐天然氣的“友誼”管道仍係它的產品)到後來能生產125毫米高壓滑膛炮,為哈爾科夫改造和生產坦克提供了便利。據中國在哈爾科夫的一位公民提到,24日整天聽到的爆炸聲以及煙柱,主要集中在馬雷舍夫廠方向,無疑證實了相關判斷。

6bb276d0j00r7unz50025c000m800hvm

俄烏戰爭最新態勢圖

具體到地麵作戰,畫麵證實俄軍最精銳的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部隊在24日淩晨跨過烏克蘭陸上口岸霍普托夫卡,撲向哈爾科夫,能辨認出來的主攻師居然是赫赫有名的近衛坎捷米羅夫卡4師,該師長期配置在莫斯科郊外,也是紅場閱兵的常客,派這支“禦林軍”參戰反映了俄方決心之大。但俄羅斯狂熱人士所期待的“6小時進城”沒能如願,約在當天0900時許,俄軍被烏軍遲滯在哈爾科夫以北20公裏處的傑爾加奇鎮利普齊村,雙方圍繞公路旁建築物和十字路口展開反複爭奪。特別是一個標注“格拉夫斯克”的路牌旁邊,出現在接近一個整連的俄式T-80BVM坦克及嘎斯-66卡車被毀的視頻,經辨認它們都屬於俄近衛4師下麵的摩步第423團,明顯是被伏擊於路邊丘陵地帶的烏軍用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一些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飛。另外,烏國防部還發布俘虜兩名俄羅斯士兵的照片。

就整體看,烏軍在哈爾科夫的駐軍並不多,主力是政府軍機步第30旅(一說72旅)和兩個步兵營,外加500人規模的國民近衛軍基輔羅斯營,主要武器T-64BM坦克、BTR-4輪式裝甲車和D30榴彈炮,為他們提供掩護的S-300PS地空導彈營已遭俄軍先發製人打擊,目前暫無反擊報道。當前激戰最甚的哈爾科夫東北麵,雙方主要爭奪鐵路會讓站和公路控製權,烏軍的近戰顯得頗為積極,不少軍人攜帶拿重機槍管改造的簡易反器材步槍,在沿街房屋內掏出小洞作為射擊孔,它能在500米開外能擊穿15毫米的鋼板,可直接穿透牆壁,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同時,烏軍為避免俄優勢炮兵威脅,反複利用工業區千餘座廠房、圍牆、倉庫和商店隱蔽轉移,每次行動的也多是20人以下的小分隊。據分析,如果烏軍節節抵抗,哈爾科夫北部工業區發達的供排水管網係統和地下通道,將有利於持久抵抗,因為進攻方進攻任何一處陣地,防守方都可及時予以兵力、火力支援。即使一處陣地失守也無礙大局,主要道路間有多條小巷相連,便於快速疏散,這就好比軍艦的水密隔艙,一艙乃至多艙進水並不會讓船沉沒。

但對烏軍不利的是,俄軍不止攻擊哈爾科夫,目前他們對鄰近的蘇梅爾攻擊較為順利,至24日17時,俄裝甲集群已進入該市,如果能迅速鞏固戰果,他們會輕易地向東南發展進攻,對哈爾科夫西麵形成威脅,與從東北麵過來的部隊形成合圍。

004010dbj00r7unz50031c000u0009qm

俄羅斯《新時代》周刊封麵文章《頓巴斯迷宮》

需要指出的是,哈爾科夫城內一家冶金廠已打出標語“把鐵水灌到敵人喉嚨”。在這種口號下,烏克蘭人的鬥誌似乎並不一般。烏克蘭《事業報》去年曾報道,烏克蘭國民近衛軍少將雅羅斯拉夫·斯波達爾當時稱讚過哈爾科夫的駐軍罕有酗酒現象,部隊士氣較高,許多人甚至自備武器參加。不過,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烏國民近衛軍有眾多國外雇傭兵,他們普遍比烏克蘭人更具反俄情緒,因此作戰更加凶狠。

達成“非軍事化”

從曆史上看,哈爾科夫多次在烏克蘭曆史上扮演“風向標”的角色。1918年,當德國幹涉軍在基輔扶持起烏克蘭蓋特曼白衛政權,烏克蘭共產主義者便在蘇俄支持下建立以哈爾科夫為首都的紅色政權。20世紀20年代,哈爾科夫一度是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首都,具有很高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原蘇聯近25%的工業產能,但基本在以哈爾科夫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如果俄羅斯將其占領,所謂將烏克蘭“非軍事化”也事實上達成了。

5746588ej00r7unz50052c000u000k2m

2014年保衛哈爾科夫的烏克蘭政府軍第30旅

不僅如此,如果哈爾科夫為俄羅斯及其支持者控製,那意味著他們進可以直取基輔,退也可在此另起爐灶,形成幅員遼闊且經濟能自立的“獨立政治實體”。即便未來進入烏克蘭國體的政治談判中,“掌握哈爾科夫的人”將是誰都不敢怠慢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