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通脹失控、增長下滑…滯脹陰霾籠罩全球

各國基金經理都在為可能出現的更多壞消息做好準備,他們正在斥資數十億美元進行對衝,選擇向通脹掛鉤債券、黃金和一些實物資產傾斜。

如果說持續的高企通脹已經讓多國經濟難以招架,那麽伴隨著經濟增長下滑而到來的滯脹就更將成為他們的心中大患。

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顯示,俄烏衝突之下,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打擊中複蘇的節奏放緩,今年或將遭受增速減慢和高通脹的雙重衝擊,也就是滯脹。

本月美國銀行對基金經理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全球增長的樂觀情緒已降至曆史最低點。並且滯脹預期躍升至66%,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根據最新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Institution)-英國《金融時報》(FT)追蹤指數,不斷上升的物價壓力、供給擴張的下滑和市場信心的下降都將拖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Eswar Prasad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政策製定者將麵臨“嚴峻的困境”。

本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將下調對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恰逢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將在IMF和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上,討論如何應對日益惡化的經濟前景。

據彭博社報道稱,IMF已經表示,俄烏衝突的爆發意味著將下調對143個經濟體的增長預測—共占全球GDP的86%。

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直言:

危機正在接踵而至。

經濟衝擊步步臨近 風險對衝箭在弦上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目前政策製定者必須弄清楚的是,如何應對迅速上漲的物價,以及在債務水平已經很高的情況下提高利率的危險。

Prasad認為,在通脹壓力飆升和政策回旋空間有限的背景下,2022年或將成為“一個充滿地緣政治調整、持續供應中斷和金融市場波動的憂慮時期”。

布魯金斯-英國《金融時報》全球經濟複蘇跟蹤指數(Tiger)顯示,自2021年底以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勢頭明顯喪失,市場信心水平也從峰值回落,近期金融市場表現也有所下滑。

Prasad表示,雖然美國的需求端依然表現強勁,並且勞動力市場已恢複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但高企通脹給美聯儲的物價穩定任務造成了巨大挑戰,3月份CPI數據已經飆升至8.5%的40年高位。

Prasad對此指出:

美聯儲麵臨的真正風險是失去對通脹的控製,對此美聯儲或將被迫采取比它所暗示的更為激進的緊縮政策,而這增加了2023年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風險。

而對於最易受到俄烏衝突影響的歐洲國家來說,市場信心水平更是急劇下降,並且他們還在努力減少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依賴。

Prasad提及,在供給短缺的困境之下,很難隨意推出政策解決方案並對其采取行動:

要使全球經濟保持在合理的增長軌道上,需要采取一致的行動來解決根本問題,包括采取措施限製疫情大流行產生的破壞、采取措施緩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推出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以提高長期生產力,而不是僅僅提振短期需求。

彼得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aren Dynan表示:

我們看到增長放緩的原因是,各國央行需要從目前非常寬鬆的狀態下收緊政策,這樣金融狀況就會收緊,這將抑製需求。

Dynan預計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3.3%,而2021年為5.8%。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高盛認為,美聯儲將麵臨一項艱巨的任務,即在不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使通脹降溫。

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周日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美聯儲麵臨的主要挑戰是縮小工作崗位和工人之間的差距,並通過收緊政策,在不大幅提高失業率的情況下減少就業機會,從而將工資增長放緩至與2%通脹目標一致的速度。

但目前實現“軟著陸”可能很難,因為從曆史上看,美國就業崗位和工人差距的大幅下降隻發生在經濟衰退時期。

與此同時,Hatzius預計未來兩年美國經濟收縮的可能性約為35%。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各國尤其是歐洲的基金經理,都在為可能出現的更多壞消息做好準備,他們正在斥資數十億美元進行對衝,其中不乏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Amundi和全球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據彭博社提及,Amundi首席投資官Vincent Mortier傾向於對全球股票采取中性立場,並在信貸方麵采取防禦性配置:

受到疲軟技術麵,央行支持政策取消、利率上升和經濟增長壓力等多方麵因素影響,信貸將被要求進行防禦性配置。持續的通脹則要求向通脹掛鉤債券、黃金和一些實物資產等敏感資產傾斜。

需求釋放或能抵禦衝擊?

但是彭博社分析指出,仍有聲音表示,雖然可能出現滯脹前景,但是經濟複蘇仍是當前的主流,至少對發達經濟體來說是這樣。

摩根大通上周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由於疫情大流行時期的刺激措施,發達國家家庭仍有11%至14%的收入可用於儲蓄。

在勞動力市場趨緊的情況下,杠杆率處於數十年來的低點,收入以每年約7%的速度增長,這是今年下半年潛在經濟增速反彈的催化劑。就像上文所述,雖然美國物價水平持續高企,但是消費者並不會“退縮”。

倫敦對衝基金和谘詢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的負責人Stephen Jen表示:

雖然我認為全球經濟放緩的原因比重新加速的原因更多……然而,全球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因為全球新冠疫情的消退應該會釋放出巨大的被壓抑住的需求,從而有助於抵消很大一部分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