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綏化這份紅頭文件背後的抗疫思維,讓人害怕

2a5b1efd5be453a2913db147e8f4de9c

不管有沒有疫情,一些人的口頭禪都是 ” 能不出門就別出門 “,” 別去人多的地方 “,這就是典型的 ” 疫思維
“。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豐

4 月 18 日,黑龍江綏化市教育局發出一份通報,宣布開除一位高一學生。

通報稱,4 月 11
日,綏化市直屬某學校高一學生,因其家長從外地返綏未按要求向學校報備,該學生正常到校上課。後經疫情指揮部查實,該生家長為密接人員,導致全班同學和
8
名任教老師以及共同居住人隔離觀察。學校根據相關疫情防控要求和校規校紀管理辦法,對該生做出開除學籍的處理決定。

處罰是一周前的行為,這一通報迅速引發網絡反彈。綏化市市長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趕緊澄清,這是教育局發的,不是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沒有效力,不會開除,隻會批評教育。

很快,綏化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就發出通報,” 責令學校整改、學生正常上課,撤銷綏化教育局通報,對相應責任人作出處理。”
在輿論壓力下,綏化的口風出現 180 度大轉彎,現在被處理的不再是學生,而是 ” 相應責任人
“。

這個結果看上去讓人欣慰,實際上同樣可怕,它表明 ” 疫情防控指揮部 ”
的權力超乎想象,既可以讓學校出台嚴苛的規定,又可以讓他們撤銷。

兩份通報,看上去是 ” 大轉彎 “,而在邏輯上則是前後一致的,它們都表明,有一種 ” 疫思維 ” 已經滲透了我們的生活。

01

舉報、連坐引起的擔憂

教育局通報開除學生,毫無疑問是錯誤的,也涉嫌違法。

一個 16 歲的高一學生,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學校出台的臨時校規,不能和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而從根本上講,即便學生的家長是陽性乃至
” 故意傳播病毒 “,也隻能處罰學生家長,而不能 ” 連坐 “。

a085af71cc5992e9da9b43135c049788

▲綏化市教育局的通報(圖 / 網絡)

從通報可以看出,這位學生的 ” 違規 ”
發生在一周前。家長回來,他沒有向學校報備和舉報,而是正常到校上課。家長是密接,但他本人是否知道自己是密接也成為問題。由於家長是密接,全班同學和
8 名任教老師及其居住人都 ” 隔離觀察 “。

我們從中可以窺見 ” 層層加碼 ” 防控的影子,家長是密接,需要隔離;該名學生屬於 ” 次密接 “,同班同學和老師屬於 ”
次次密接 “,老師的家屬呢?可能是 ” 次次次密接 “,距離病毒傳播已經非常遠了。

這次處罰有著明顯的報複性,因為並沒有指出家長隔離一周後是否是陽性,很有可能,所有人都沒問題,一周後按照規定,都應該解除隔離。但是,這時公布的卻是一個
” 開除 ” 的規定,它是學校通過 ” 頂格處罰學生 ” 來示威。

它引起人們的普遍反感,不僅是因為 ” 處罰 ”
是過度的,還因為冒犯了中國人的普通情感:即便家長犯錯,學生又有什麽責任呢?

在教育局的通報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後麵這些文字:

” 請各地學校引以為戒,深刻吸取教訓,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和抵返‘雙報告’,從嚴從緊落實好共同居住人形成信息報告
……”

” 日報告 “、” 零報告 ” 和抵返 ” 雙報告 “,這是學校為防疫織就的 ” 大網
“。如果這些報告是由家長通過釘釘等工具自己匯報,那麽處罰的也應該是家長。如果是由學生匯報,那麽,它要求學生要嚴密監視自己的 ”
共同居住人 “,有風吹草動馬上上報。

如若是此,
這才是最觸動人們感情的:監控、舉報你的父母,每天匯報他們的行蹤,否則就開除。這不僅是古老的連坐製度的複活,也是以一種製度化的要求,鼓勵學生作惡。

對正處在人格養成期的學生來說,這可能會造成相當深遠的影響——希望綏化市趕緊糾正這個做法。

02

學校如何參與防疫

當下奧密克戎來勢洶洶,有些地方出現一例病例就封城,有些地方根本沒有病例,卻在演練封城。

地方政府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依然要相信,在疫情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地方政府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技術手段,來追蹤人們的行蹤軌跡。”
高風險區 ” 的人們,已經全域靜止;不管是乘車還是開車,在路上都要反複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否則你會寸步難行。

a648f58b15539597bb5c195b29679adb

▲ 3 月 26 日,一位吉林舒蘭的工作人員堅守工作崗位(圖 / 視覺中國)

這種情況下,實在沒有再動用學生來監控父母了,就讓他們好好學習吧。

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當然也需要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做好防疫。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也就足夠了,因為一旦有散發疫情,各地都會第一時間停課——學校盡管是先天聚集地場所,也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我們看到的情況,則是學校 ” 深入投入到防疫之中 “,除了 ” 開除 ”
鬧劇,在網上還看到 ” 防疫不勝,學校何用 ” 這樣的口號。學校的功能偷偷發生了變化,似乎不再是以教學為中心,變成 ” 為了防疫 ”
了。

實際上,我們應該評估的反而是,這兩年的疫情和防疫,已經給學校和學生帶來過多的影響。一個 2019
年秋季入學的研究生,今年就要畢業了,卻隻正常上過半年學;一個本科生,已經有一半的時間在 ” 抗疫
“,沒有正常的師生交往,也沒有社團生活。而對中小學生來說,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其實更大。

學生需要的是更多關愛和輔導。如果家長是密接,甚至需要給學生做心理疏導,更要防止他被同學們疏遠——綏化的做法完全走向反麵。

03

” 疫思維 “

綏化有關方麵能及時改正錯誤,總算給人一點安慰。這事給我們的教訓其實有很多,因為它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命運,也折射出了 ” 疫思維 ”
已經泛濫到了何種程度。

什麽是 ” 疫思維 “?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 ” 脫離日常 “,對人們采用一種 ” 緊急狀態
“。

出現大麵積傳播,政府啟動緊急狀態,限製人的流動,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疏遠,暫時剝奪人們的權利(賦予紅碼、黃碼),這些可以理解,而一旦疫情警報解除,政府也應該盡快讓社會恢複常態。

但是,不僅是一些機構,甚至一些個體,都開始植入一種 ” 疫思維
“,要剝奪人們的正當權利。綏化隨意開除一個學生,就是剝奪他的受教育權;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看到各種 ” 防疫愛好者
“。

隨便舉一個例子,不管有沒有疫情,一些人的口頭禪都是 ” 能不出門就別出門 “,” 別去人多的地方 “,這就是典型的 ” 疫思維
“。

一個沒有疫情的城市,很多人有這樣的思維,那麽,這個城市的餐飲業會是什麽樣子?而餐飲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也是很多人的生活來源。

我們要時刻警惕這種 ” 疫思維 ” 的作亂。為那位學生恢複學籍,也要努力讓自己恢複成 ” 正常狀態
“,不管是冰淇淋還是咖啡,都是正當需求,想見朋友,就要去見——如果你不在管控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