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作戰了?(圖)

ff664942c8e1c95553bb941e8ab54774

近日,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在題為《美軍在對“伊斯蘭國”的突襲行動中使用了機器人?》的文章中披露了一個細節,美軍在突襲“伊斯蘭國”組織頭目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時帶了一個機器人,而披露這一細節的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雖然有媒體對特朗普的說法心存質疑,但仍有不少軍事專家認為特朗普披露的細節很有信服力。根據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五角大樓發出的信息看,巴格達迪被定位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距土耳其邊界大約4英裏處的位置。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和陸軍遊騎兵組成的抓捕突擊隊在一處地道內發現了巴格達迪,巴格達迪在被活捉前引爆了自殺式炸彈背心。地道光線昏暗、路麵狹窄,而且有可能布滿對付美軍的伏擊點,可以說危險重重。而機器人如果真的參與了在地道內抓捕巴格達迪的行動,將有兩個優勢。一方麵,機器人可以不知疲倦、連續作戰;另一方麵,機器人可以不怕伏擊、不怕中毒,偵察傳回的數據可以供突擊隊員適時調整抓捕方案。由此看,美軍在抓捕高價值目標任務中,帶上一個專為偵察地道設施而設計的機器人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也有人認為特朗普把無人地麵車與機器人弄混了。無人地麵車的特點是無人駕駛,需要有人在後方遠程遙控,而無人機器人卻是高度智能,所有行動均可以獨立完成。不久前,社交網站有一段視頻印證了軍用機器人的靈活和威力。這名酷似“波士頓動力Atlas”的機器人可以自主打靶,百發百中,可以躲避測試人員的棍棒敲打,可以倒下後站起來繼續準確無誤地打中靶心,測試人員用各種方式攻擊機器人,都沒能難倒它。這種機器人像人類一樣,運動靈活、判斷準確,但比人類耐摔打、耐疲勞、耐饑餓。從這些特點看,在協助抓捕巴格達迪過程中,機器人比無人地麵車更有優勢,特朗普所指出隨行抓捕任務的應該是一種軍用機器人,而非無人地麵車。

  美軍已經把地麵智能作戰、“地下”智能作戰作為未來重要的一種戰爭方式加以研究。說到智能作戰、無人作戰,人們想到最多的是空中作戰,這是因為,實施空對空打擊,目標一般較為單一,容易被捕捉並摧毀,空對地打擊因站有製高點位置,作戰優勢也顯而易見。而陸地智能作戰麵臨的困難較多,一方麵,陸地寬廣、情況複雜,智能裝備行走不如空中方便;另一方麵,陸地目標容易隱藏,伏擊點也多,智能裝備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美軍在陸地智能作戰上急於表現,希望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來展現其強大的全域作戰實力。

  其實,美國從未停止過對陸地無人裝備的研究和采購。2002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就與卡耐基梅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協會、波音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500萬美元的合同,由兩家單位首次嚐試生產無人地麵戰車。上個月,美國陸軍與通用動力陸地係統公司簽訂了一份高達1.62億美元的多用途裝備運輸無人車合同,這款無人車列裝後將會在野外為士兵運送武器、傷員、補給等,以減輕士兵的負荷。美國陸軍目前已經開始在密歇根州北部對先前購置的某些無人車輛進行測試。首批被測試的車輛中,隻有頭車是有人駕駛,其他車輛裝備均有無人自動駕駛、刹車和提速技術以及監測安全係統技術。

  地麵無人車輛裝備或無人機器人同樣適用於“地下”作戰和保障。美國五角大樓認為,過去20年來對無人機器人的重視是眾所周知的,而鮮為人知的是它對“地下”作戰的日益重視。不少敵人和潛在敵人已經開始把“挖洞”作為一種躲避軍隊的手段。這是因為衛星、無人機和有人偵察機都無法探測到那裏。美軍如果不在“地下”作戰中有所突破,其作戰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地下通道如同城市中的血管,長的可以延綿數十裏,既便於隱藏伏擊,也便於逃離保命。美軍擅長空中、海上作戰,但對“地下”作戰幾乎沒有任何經驗。為了彌補這一不足,美國陸軍正在對其31個戰鬥旅中的26個旅進行地下作戰訓練。同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通過舉行“地下”挑戰賽,鼓勵企業思考將機器人(或無人地麵車輛)派往地下的問題。相比於派士兵去地下,不知疲倦且不怕犧牲的機器人(無人地麵車輛)是一種好得多的選擇。

  除了美國,俄羅斯、英國、以色列、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也開始把智能作戰的目光投向地麵和“地下”。2017年,俄羅斯在一個軍事裝備展上展示了其自動駕駛的“涅列赫塔”履帶式戰車,這種戰車可以攜帶一挺機槍。同樣是兩年前,以色列的半自動汽車就開始在該國邊境部分地區進行巡邏,希望發現闖入的跡象並保護士兵免受越境狙擊手的襲擊。澳大利亞陸軍部隊的凱思琳·圖希少將就曾表示:“對於澳大利亞這樣國土麵積廣闊而軍隊人數相對較少的國家,無人係統將大有裨益。”

華客網:美國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作戰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