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補壹刀:亂港分子這一天相對平靜,他們在等什麽?(圖)

周日(11月24日),香港將迎來一件大事——區議會選舉。在這件事之前,香港今天(22日)罕見的相對平靜。

但之前亂港分子挑起的許多動蕩,混亂,甚至頭破血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衝著這次選舉的。亂港分子用極端的方式幹擾挾持綁架區議會選舉,以期在亂中謀取政治目的。

因為這個背景,今年的區議會選舉更非同以往。坦率地說,形勢嚴峻。

14bfa5b99b472e1e9102e0a7e7773581

今年競爭最激烈

香港區議會,不是政權機關,而是一個沒有法定機構,沒有獨立財權,以小區為服務對象的谘詢組織。

區議會議員,雖然和“立法會議員”都同屬“議員”,聽起來挺洋氣,但其實就是類似於街道主任,也許還不如呢。

區議會議員的職能相當有限。

1c73d213a297bbce7608680f0ec5e23f

他們沒有管理地區工作的實權,最多就是就公共設施、小區活動等向政府提提建議,或者政府撥款了,他們琢磨怎麽用好這筆錢,搞好小區活動,服務好小區大眾等。

可就這麽些街道主任,今年也被搶破頭。

一向鼓吹暴力的“亂港頭目”黎智英不惜為了選舉與“勇武派”割席,說什麽“最理想的抗爭模式是贏取今次區議會選舉的大多數議席,利用議會和街頭抗爭與政府雙線對抗”。

攛掇曱甴搞事的是他,現在想要收割選票,忙不迭地自我“洗白”的也是他。怨不得他著急,實乃今年泛民主派有多人下場參選。

e6cba0567a7c381f6cad0b6d129fab7e

今年的區議會選舉,競爭空前激烈。

區議會選舉共有479個議員席位,除去27個由新界鄉事派組織成員兼任,被稱作“當然議員”,其餘452個席位是在香港18個區中劃分出來的452個選區裏進行選舉,每一個選區選舉產生一名區議員。

第一,1090名候選人競逐452個議席,是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第一次沒有人自動當選,候選人和選民登記人數也都是曆屆之冠。

上一屆(2015年)區議會有68名參選人自動當選,也就是說,一個選區隻有一名候選人,就無須經過投票,候選人自動成為區議會議員。

今年的選舉可謂區區有爭。全部452個選區均有民主派與建製派的競爭,還有8個選區出現了5人混戰。

第二,1090位候選人中,有至少190人是在今年6月修例風波爆發後才宣布參選的,有很多人還是沒有地區工作的“素人”。

根據候選人填報的“政治聯係”一欄,候選人被分為四大類別:

d10a0e0780f0e4cc44562ac626326155

第三,今年的區議會選舉有超過413萬合資格選民可以投票,其中有39萬新登記選民,增加最多的是18歲到20歲的選民,增加了約5.8萬人。

這次選舉為什麽重要

香港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博得相當多的關注,因為這是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的首次選舉,它已經成為觀察香港社會的一個風向標。

我們可以借此觀察到香港人的真實心態是什麽:暴亂分子已經搞得這麽極端,如果泛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仍然可以獲得多數席位的話,那就說明香港這個地方即使出了這麽惡劣的事情,老百姓還是向著泛民主派人士的;如果建製派大勝,那就說明香港人對極端暴力行為的厭惡。

這場選舉也可視作明年立法會選舉的預演。現代民主政治都提倡走基層路線,如果在地區工作中有亮點,意味著未來就可能在立法會落下腳。

而且,立法會的6個議席,特首選舉委員會的117個席位,都是預留給區議員的。

692fa447eddb6b80a49acac7537af37c

有一種說法,認為反對派是在奪取選舉陣地,爭取在區議會、立法會,乃至特首選舉委員會等中擁有更大話語權,乃至徹底改變香港的政治格局。

目前還不必有此擔憂。

特首選舉委員會1200人,其中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餘300人為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

這麽一羅列,大家就明白了,反對派能撼動的席位還是數得過來的。

結果會如何

這麽多“空降”候選人、這麽多新登記的年輕選民,很容易聯想到將“對泛民主派有利”。隻是區議會選舉,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許多街坊更重視區議員以往的噓寒問暖。

當“街坊票”遇到“反修例票”,誰占據上風,將對今年的選情產生重要影響。

然而,區議員就是為小區百姓服務的,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

如果不談民生,隻談政治。

把政治議題搞成區議會的全部,政綱也隻有“五大訴求”,嚴重貶低民生,忽視小區具體事務和選民的切身利益……泛民在之前三屆區議會選舉中的失利,就是教訓。

鑒往知今。

2003年,受到《基本法》23條立法的衝擊,香港爆發了“七一大遊行”。同年底的區議會選舉中,泛民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當時泛民派出226人參選,取得151席,當選率近67%;民主黨派出120人參選,95人當選,當選率高達79%。相比之下,建製派龍頭民建聯派出206人參選,隻有62人當選,當選率僅30%。

泛民此後在2007年、2011年、2015年區選中卻是接連失利。建製派反而重振聲威,在2015年的區選中獲取299個議席,占總席位的約70%。

泛民主派先勝後敗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他們的眼裏隻有政治,把政治鬥爭搬進區議會,卻丟掉了區議員對小區民生應有的關注。

可見,社會政治氣氛或許可以帶動選民一時的投票情緒,但想靠喊著“五大訴求”蒙混過關的區議員參選人走不遠。

今年的修例風波是否會像16年前的“七一遊行”一樣,對當年的區議會選舉造成衝擊,目前尚未可知。

但想要利用“民怨”,在修例風波上“躺贏”,不為服務小區,隻為撈取政治資本,這樣的人,隻會辜負選民的信任。

華客網:補壹刀:亂港分子這一天相對平靜,他們在等什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