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地方財政有多難?網友:公務員停福利啊!

69c49c7fb9e609e4943c7af93171fc2a

華東某市財政局的一位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現在其所在縣區財政壓力較大,原因包括三方麵:第一是疫情的影響,正常收入下滑;第二是 4
月留抵退稅額度比較大;第三是土地收入下滑。

 

導讀


||華東某市財政局一位人士對現在的情況充滿感歎,幹了財政二十年,第一次碰到如此緊張的時候。

貳 ||綜合來看,造成地方財政壓力增加以及 4
月份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留抵退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土地收入的下滑。

叁 ||為了應對地方財政的壓力,財政部連續三批轉移支付,資金額度達到 1.2
萬億元,也包含了提前下達 2023 年預算的 4000 億元專項資金。

” 最近省裏給了 10 億元的轉移支付,一天分完了,這是我從事財政工作這麽多年來,速度最快的一次資金分配。”
華東某市財政局的一位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現在其所在縣區財政壓力較大,原因包括三方麵:第一是疫情的影響,正常收入下滑;第二是 4
月留抵退稅額度比較大;第三是土地收入下滑。

其中留抵退稅對地方財政的影響更大。留抵退稅給企業提供了現金流,但是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一些壓力。而土地收入的下滑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壓力,1-4
月,上述地方財政人士所在行政區土地收入隻完成全年預算的
7%。上述華東某市財政人士告訴記者,留抵退稅可以給企業增加現金流,但是因為經營環境、物流、供應鏈都沒有恢複,企業的再生產能力也就沒有恢複。而且從
4 月的一些數據來看,企業進行投資的意願比較低,企業能否擴大生產,穩住就業並再次生產交易產生稅收,現在還要觀察。

為了應對留抵退稅和減稅降費對地方財政的影響,財政部已出台多項政策,彌補地方政府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缺口。3 月 22
日的《關於下達 2022 年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有關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就提到 ”
為支持地方落實好退稅減稅政策,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彌補地方政策性減收,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促進縣區財政平穩運行。”4 月 22 日和
5 月 25 日,財政部先後發布通知,下達了第二批、第三批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資金預算。其中,5 月 25
日的通知提到,支持地方落實好留抵退稅和其他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彌補政策性減收,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促進縣區財政平穩運行。上述資金列入
2023 年預算,庫款於 2022 年先行單獨調撥,一共 4000 億元。從 3 月 22 日到 5 月 25
日,三批轉移支付資金一共 1.2 萬億元。

5 月 29
日,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告訴記者,近年來財政收支矛盾持續凸顯,今年也不例外,這是經濟形勢下行、財稅體製改革落後於經濟結構變化,以及政府治理規範化的必然結果。


一是經濟下行不僅本身導致稅基增速下行,而且要大力度向市場讓利,宏觀稅負持續下行;二是目前的財稅體製更多是基於工業經濟時代的,未能與當前經濟數字化、金融化匹配,導致部分稅收流失;三是政府治理規範使得不規範的收費、弱化對特定群體和區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等增收減支行為越來越少,也加大了財政壓力,”
羅誌恒說。

中國財政學會副秘書長馮俏彬認為,目前,各級財政都要努力,共同應對壓力。從上海和北京情況來看,疫情形勢處於好轉,若是恢複順利,進入一個經濟社會經濟恢複階段,財稅狀況會慢慢恢複。

財政難關

東部某縣的財政局人士在上個月開始擔心自己的工資能不能及時地發放。他告訴經濟觀察網,快到發工資的時候還有 7000
萬元的缺口。最終工資還是發放下來了,但是資金並不是來自一般預算,而是挪用自其他項目,政府希望等下個月或者再下個月補回去。

”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每個月的工資、社保等支出大約 2 億元左右,但是現在每個月收入 1 億元左右,缺口太大。1-3
月的時候還能‘三保’,4 月留抵退稅後,這個月‘三保’也不保了,隻保工資,年初安排的一些預算支出也停掉了,”
上述東部縣級財政局人士說。

” 還有核酸費用,每天幾百萬元,這些錢都沒走醫保,全是財政支出,壓力可想而知。”
上述華東某市財政局人士說。他對現在的情況充滿感歎,幹了財政二十年,第一次碰到如此緊張的時候。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1-4 月全國稅收收入 62319 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 3.7%,4
月是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的首月,退稅規模約 8000 億元,以去年 4 月財政收入為參照,約 8000 億元退稅相當於衝減當月收入
37.5%。

從公開數據可以看到主要城市 4 月財政收入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深圳市財政局披露數據顯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深圳財政收入)實現 1309.8 億元,同比下降 12.6%。同一時期,杭州財政收入 1034
億元,同比下降 3.7%;寧波財政收入 735.9 億元,同比下降 3.8%,其中 4 月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 35.7%。

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被留抵退稅影響,東北某縣因為本地大企業幾乎沒有,也沒有什麽重點稅源,在此次留抵退稅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

中部某市的一位財政局人士告訴記者,當前財政收入下滑,支出卻沒有下降,就會產生巨大的收支差額。

” 現在疫情支出和刺激經濟支出都在增長,土地賣不出去,而土地的支出主要是安排建設類支出和新農村建設。”
上述中部某市財政局人士表示,現在當地 ” 三保 ” 可以勉強保住,但挑戰比 2020 年疫情開始那段時間更大。

上述華東某市財政局人士曾經和更發達地區的財政人士進行了溝通交流,這些地區雖然財力更充沛,但支出壓力也更大,因此整體挑戰更甚。

羅誌恒認為,評價財政困難,既要從客觀的收支矛盾看,也要從主觀上的感知看外部形勢是否超預期。比如,2020
年的財政形勢是困難的,但最終平穩度過,主要是抗疫特別國債轉移支付給地方,幫助地方政府緩解了財政壓力。而當前在疫情衝擊下,財政減收、支出增加,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尤其今年財政又主動作為,進行大力度的退稅,與疫情影響疊加,但是預算並未做追加調整,實際可支配財力緊張,所以不考慮追加預算的情況下可以認為當前比
2020 年緊張。

原因

上述中部的財政局人士表示,現在財力緊張最根本的原因是財力透支,本級財力減少,稅收低迷。稅收主要和二產、三產關聯度比較大,傳統的支柱型稅源受到疫情影響。


有個產業園區,全是外貿的電子類訂單,現在訂單沒了,去了東南亞,甲方不敢給企業訂單,主要是擔心政策的不穩定,影響了供應鏈乃至產品的供給。”
上述華東某市財政局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財政承擔的本級支出責任還和上級考核有關。地方經濟要發展,需要消耗財政資源,但是以前的支出又沒有降下來,融資渠道又被堵住,這也是財政壓力的原因之一。

綜合來看,造成地方財政壓力增加以及 4 月份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留抵退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土地收入的下滑。

2022 年中國實施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留抵退稅,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 年退稅減稅約 2.5
萬億元,其中 1.5 萬億元來自增值稅留抵退稅。在 5 月 23
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更多行業實施存量和增量全額留抵退稅,增加退稅 1400 多億元,全年退減稅 2.64 萬億元。

在 5 月 17 日舉行的 ” 中國這十年 ” 係列主題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各地財政減收主要是由於 4
月份實施了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所致。

” 我們不折不扣落實好新出台增值稅留抵退稅等稅費支持政策,僅增值稅留抵退稅方麵,今年 4 月份一個園區就退還園區企業增值稅留抵額
50 億元(其中,小微企業 2 億元、中大型企業 48 億元)”,上述華東某市財政局人士表示。

該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提升等因素影響,一些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留抵退稅這一場 ” 及時雨
“,可以直接給企業增加現金流。但截至 4 月底,該園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 -18
億元,也就是說,退稅額度已遠遠超過園區自身財力承受水平。經初步測算,即使年內不再退稅,預計園區全年將產生約 10
億元左右的巨額財政赤字,且無力負擔 ” 三保 ” 等支出。

土地出讓收入的下滑則進一步帶來了挑戰。

” 今年一塊地都沒賣出去,年景好的時候能賣十來個億。” 上述東部某縣的財政局人士表示。

5 月 17 日,財政部公布了 2022 年 4 月財政收支狀況。財政部數據顯示,1-4 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 15012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29.8%。

” 現在土地市場的確不行,我們市裏也在想政策刺激土地市場,1-4 月土地出讓收入不到年初預算的十分之一。”
上述東部某市財政部門負責土地收入人士表示。

同樣,東部某沿海城市財政局人士告訴記者,2022 年原計劃賣地 90 億元,到現在隻賣了 6
億元。疫情影響下,也不知道後麵能不能賣出去。目前其所在的地區已經把所有基於土地出讓金安排的支出全停了,預計二三線城市都會同樣的困境。

上述中部市的財政局人士告訴記者,財政困難,財力緊張是問題之一,另一個問題是庫款緊張。庫款是基層可用的現金,比如 100
元增值稅收入中,50% 屬於中央,另外 50% 是省市縣三層分,一部分歸省裏,市縣還剩 30
多元,剩餘部分即是庫款。庫款也是基層財政部門隨時可以調動的現金。財力緊張,庫款必然緊張。


庫款緊張的原因包括多個方麵的,比如資金調度不及時;省以下財政體製分配使得上級流入下級財政的資金減少;財政支出責任不明確,支出的資金逐年增大,以及疫情帶來的預算失衡等。”
上述中部市的財政局人士稱。

對策

為了應對地方財政的壓力,財政部連續三批轉移支付,資金額度達到 1.2 萬億元,也包含了提前下達 2023 年預算的 4000
億元專項資金。

馮俏彬告訴記者,當前地方財政壓力很大,中央財政竭盡全力支持,也是要應對疫情帶來財政減收和支出壓力加大帶來的問題,相當於中央財政動用結餘的資金穩增長保民生保地方運轉。

5 月 25 日,中國政府網公開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
其中就提到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對於提升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水平、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以及降低政府債務風險、降低企業負債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大嶽谘詢董事長金永祥告訴記者,當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較大,各地都麵臨沉重的化債任務,這種情況限製了全社會投資能力的形成。與債務同時存在的是地方政府擁有巨量的存量資產,其規模遠遠超過前者。如能有效盤活存量資產,不僅可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還可以籌集到更多的建設資金,促進穩投資穩增長。

羅誌恒表示,要從短期和中長期共同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短期看,開源節流以及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具體而言,進一步壓縮非急需非必要支出;加大國有資本利潤上繳;盤活基建等存量資產;加大反腐敗力度,整頓吏治的同時增加非稅收入;發行特別國債。中長期看,要推動財政體製改革,一是要明確政府的範圍和規模,改革事業單位體製,減輕財政負擔;二是改革稅製,擴大消費稅範圍至高端服務業比如星級酒店住宿餐飲等,提高資源稅、環保稅稅率促進綠色發展,研究開征碳稅;三是中央上收部分共同事權中的事權和支出責任,減輕地方政府支出責任,以降低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網友評論區給了不少建議:

ce32f9b54573ac65f986338493078c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