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日本和德國加強軍力,有人歡樂有人愁

6月11日,德國聯邦參議院(議會上院)正式批準了1000億歐元的特別國防基金法案,用於幫助更新和補充冷戰結束後多年遭忽視的德國軍隊的裝備,從而提升國家防禦能力。一天前,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新加坡召開的香格裏拉對話會上重申日本將在未來五年大幅增加國防開支。

鑒於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的曆史,兩國的軍力建設引發國際關注,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他們用“重新軍事化”或是“重新武裝”這樣的詞匯試圖喚醒世界對這兩個國家的軍國主義過去的記憶。不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印太協調員柯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星期四(6月16日)說, 德國和日本都是“負責任”的現代民主國家,“遙遠的過去不會激活現代的擔心”。

不過,也有人擔心,德國和日本軍力的增加最終會帶來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創建的戰後秩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德國作出迅速的改變

在德國聯邦參議院6月11日批準之前,
6月3日,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以567票讚成,96票反對,20票棄權通過了這項關於特別國防基金的憲法修正案。這項國防基金將主要用於購買大型軍備。其中大約410億歐元將用於為聯邦國防軍空軍采購飛機。目前聯邦政府已經決定采購美國F-35隱形噴氣戰機,以替換現有的戰機;200億歐元用於添置數字無線電設備以及將聯邦國防軍衛星送上太空以實現軍隊通信能力現代化、保障網絡安全。此外,190億歐元和160億歐元分別用於海軍和陸軍裝備的采購等。

麵對德國的軍費增加,美國印太協調員坎貝爾說:“我剛從德國回來。
德國新政府以負責任的方式應對烏克蘭悲劇,他們的深入對話、與跨大西洋夥伴根本接觸、與美國的密切夥伴關係,以及在增加國防開支上展示的透明和負責任,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這一切來得很快,但事實是歐洲的現實需要像德國這樣強大的民主國家做更多事情,這一點是明確的。所以,我認為這是完全合適的。我認為德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認為遙遠時期的記憶不會激發歐洲的現代關注。日本也是這樣的。”

他是在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舉辦的年度安全年會上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提出的如何看待德國和日本的軍費增加時,作出上述表述的。

有了這項特別國防基金,德國將從由全球軍費支出排名第7的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軍費開支大國。這項額外投資還將確保德國迅速彌補此前的不足,達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2%的國防開支目標,即將GDP的至少2%用於國防。用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的話說,該基金令德國軍備開支出現“量子級飛躍”。

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特別是西德,對發展軍事力量一直較為克製。1990年冷戰結束、東西德合並後,德國更是將國防軍人數從50萬人削減到了20萬人。2010年以後,德國繼續縮減軍費開支,取消義務兵役製,目前德國軍隊人數隻有18.37萬人,裝備也不齊整。德國軍方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德國軍隊“幾乎在所有領域都缺少裝備。”盡管2014年德國向北約承諾將提升軍費至國內生產總值2%,但一直未落實,還遭到了北約盟友的抱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特朗普都曾批評德國沒有為北約的集體防禦開支承擔公平份額。

但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改變了一切,2月27日,在俄羅斯全麵入侵烏克蘭的四天後,朔爾茨宣布,這是德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德國不僅同意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提出了這項1000億歐元規模的專項基金計劃。朔爾茨相信,“德國很快將在北約框架內擁有歐洲最大規模的常規軍隊”。他說,此舉不僅會大大加強德國的安全,也會顯著加強盟友的安全。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德國軍工企業,包括空中客車集團、萊茵金屬集團、蒂森克虜伯船舶已開始多班倒生產。德國和法國還著手研發新一代裝備,比如隱形戰機。

在4萬人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中,德國打算派出1.37萬軍人。另外,德國還準備在2025年為歐盟提供一支快速的軍事反應部隊。德國目前還向羅馬尼亞派出了戰機,向立陶宛調派了350名士兵和100輛軍用車輛。未來,德軍還可能出現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德國總理朔爾茨6月7日表示,德國將加大軍事投入以加強對北約東翼的保護。

除了美國之外,德國的改變得到其他北約盟友的歡迎,特別是中歐和東歐國家的歡迎。總部設在德國柏林的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布魯塞爾辦公室和平、歐洲軍事化及安全項目的負責人阿克塞爾·羅伯特(Axel
Ruppert)告訴美國之音:
“中歐和東歐成員國長期以來一直擔心俄羅斯的侵略,並要求德國加大努力,使其軍事實力配得上其經濟領導地位。對於其中一些國家而言,德國向更強大的軍事力量邁進也意味著為共同防禦和抵禦俄羅斯侵略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證。”

其實,不僅德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久後,比利時、羅馬尼亞、意大利、波蘭、挪威和瑞典等國都承諾將增加國防開支。

擔心“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日本也著手加強國防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也令遠在東亞的日本作出了改變,日本擔心“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
6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香格裏拉對話會開幕晚宴上表達了這樣的擔憂。他表示,台灣問題可能會對東亞地區的和平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他明確表示,日本計劃采購反打擊武器裝備以防禦潛在的襲擊。

也是在這個對話會上,岸田文雄重申,日本政府將在今年年底製定新的國家安保戰略,並在未來5年內從根本上加強日本的防衛能力。為確保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將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在此過程中,日本不會排除任何選項,包括擁有“反擊能力”。5月23日,岸田文雄在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已經表示,日本當局決定“大幅加強”本國的軍事能力並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美國印太協調員坎貝爾對日本的改變“深表感激和欽佩”。他說:“日本一直以來堅定地致力於亞洲的和平與穩定。謹慎地參與國防和安全事業並負責任地參與印度太平洋事務。美國完全相信日本會做出正確決定,全麵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日本不僅在加強國防,而是在每一件事情上,日本都在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氣候外交、在東南亞等。當美國希望與印太地區誌同道合的國家開展更多合作時,日本已經準備好。”

美國傳統基金會東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布魯斯·克林納 (Bruce
Klingner)告訴美國之音,日本早就應該持續提升自衛隊的能力了,美國一直以來也在敦促日本為了自身和區域安全這麽做。他說,在台灣海峽以及朝鮮核問題上,美國都需要日本的支持。

他說:“最近日本官員在可能介入台灣突發事件上做出了強烈的聲明,日本也是朝鮮半島防禦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日本不斷提高其能力,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的。韓國也應該更感到放心。如果不能進入日本基地,或者日本能提供保護海上通道暢通以及在反潛戰時航道暢通的能力,美國就不能捍衛朝鮮半島。”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日本擔心中國可能對台灣采取同樣的行動,日本國內要求日本將國防預算比重提高到占GDP的2%的呼聲也一直不斷。2005年,日本和中國的國防預算幾乎相同。現在,中國的國防預算是日本的五倍,預計到
2030 年將是日本的九倍。 相比之下,在柏林宣布其 “外交轉折點”之前,俄羅斯的國防預算比德國高出 18%。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執政黨自民黨內,要求修改已有75年曆史的本國“和平主義”憲法的呼聲也高漲。根據 “和平主義
“憲法第9條,日本在任何情況下都“放棄將戰爭作為國家權利、將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德國在烏克蘭戰爭後提出增加國防預算的做法也加速了日本的計劃。6月7日,日本內閣批準了經濟財政管理改革方案,方案承諾將在未來五年內大幅提高國防預算。雖然沒有列出具體金額,但該方案目標將日本的國防預算提高到占GDP的2%,也正是北約成員國的標準線。

岸田文雄在演講中暗指中國破壞規則,以武力或以實力改變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現狀。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香格裏拉對話會上也指出,“中國改變規則的時候,日本站在最前沿”。岸信夫在香格裏拉的演講中將中國、俄羅斯、朝鮮列為“無視規則的主體”,並稱全球正處於“維護國際秩序的曆史性十字路口”。

除了要加強自身的防禦能力之外,
岸田文雄政府還加強了日本與美國、與美日印澳大“四方安全對話機製”中其他成員國,以及與北約的聯係。岸田文雄計劃6月29日至30日出席在西班牙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

中俄反對,大力渲染日、德二戰曆史

在美國以及其他民主國家為德國和日本的改變表示歡迎的時候, 俄羅斯和中國發出了強烈的譴責聲。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紮哈羅娃
(Maria
Zakharova)6月3日說:“我們認為這再次證實柏林正在走向新的重新軍事化道路。”“我們非常清楚這將如何結束。”西方媒體批評,俄羅斯的用詞是要故意喚醒外界對納粹德國1930年代使得世界陷入大戰的重新武裝計劃的記憶。

對德國的強軍計劃,中國的批評不是那麽強烈,主要是附和和轉載俄羅斯媒體的聲音。但是,對日本的強軍計劃,中國的表現很不一樣。中國媒體頻頻借專家之口說,日本增強軍力將釋放危險信號。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在岸田文雄演講前發表的一篇報道說,岸田文雄欲借烏克蘭戰爭以及中國海洋活動重新謀求軍事崛起,並試圖與北約聯手,“將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亞太地區帶來潛在危險”。

中國也不失時機地提到日本在二戰中的曆史。
《新京報》6月9日的一篇文章說:“沒有人能篤定,一個重新武裝起來、不斷挑戰二戰史觀的日本,未來會不會再犯戰略錯誤挑戰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也沒有人能篤定,德國擴軍不會喚醒人們對二戰的慘痛記憶。”

在德國和日本國內,也有反對的聲音。德國左翼黨、選擇黨等在野黨對聯合政府為增加軍事預算而不惜修憲的決定就表示強烈反對。在特別國防基金法案上,左翼黨就投了反對票。
隸屬左翼黨的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的羅伯特這樣告訴美國之音:
“德國現在正在放棄涉及軍事和軍備時的謹慎立場,姑且不說這是否正確。這種謹慎不僅植根於德國公民對德國曆史的擔憂。現在,相當一部分人強烈反對德國的大規模軍力建設。”

在日本,也有相當的民眾不讚成修憲。日本共同社5月2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目前有50%的人讚成修改《和平憲法》第9條,48%的人反對。以右翼保守派前首相安倍晉三為首的修訂和平憲法的支持者認為,現有憲法與獨立國家身份並不相符。理由是《和平憲法》是由當時的占領國美國強加給日本的。他們要求,
“自衛隊”應名正言順稱為國家軍隊。

在被問到該不該擔心日本和德國的二戰曆史時,美國傳統基金會東北亞問題高級研究員克林納說,不能讓上個世紀的曆史阻礙對現在的安全擔憂采取行動。他以韓國為例解釋說:“韓國一直專注與上個世紀的威脅,使得其國家安全不能免受今天朝鮮導彈的威脅。朝鮮導彈不受上個世紀曆史的影響。所以韓國像新總統尹錫悅(
Yoon Suk-yeol)所承諾的那樣,采取措施改善與日本的關係。”

韓國已經在采取措施。
美日韓三國防長在新加坡香格裏拉安全會議期間會晤,承諾加強三邊軍事合作,以恢複在首爾和東京雙邊關係惡化之前一直在進行的三邊軍事演習。韓國外交部長樸振(Park
Jin)幾天前就《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表示:“希望與韓日關係得到改善一道,盡快恢複正常。”

克林納認為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因為對美、日、韓三國來說,當前的安全威脅是朝鮮和中國。

未來的影響,美利堅治世會終結?

雖然德國和日本加強軍力的計劃還不能馬上兌現為軍力,但是,兩國的行動最終將對歐洲和亞洲安全秩序產生重大影響,最終可能也會影響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的終結,即美利堅治世(
pax Americana)
”的終結。“美利堅治世”是指在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延續至今的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的相對和平,以及由此美國享有全球力量優勢的時期。這個“美利堅治世”的秩序裏,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日本和德國被人為地削弱了力量。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創始人和會長、歐洲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分析家之一馬克·倫納德(Mark
Leonard)6月13日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題為“美利堅治世的真正終結”的文章中說:
“在短期內,這些轉變(德國和日本增加軍費開支)可能會促成西方的整合甚至複興。烏克蘭戰爭增加了德國和日本對美國的依賴,並促成冷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合作水平。但是,如果德國繼續走新的道路,而日本走上類似的道路,那麽相反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因為這兩個國家對美國的依賴度降低,與鄰國的聯係更加緊密。”

他說,“美利堅治世”將讓位於更合作的區域安全秩序。他說,屆時美國將“不得不重塑其聯盟,將盟友視為真正的利益相關者,而不是幼稚的初級夥伴”。他說,這樣的轉變在短期內,在過渡期可能會讓華盛頓“痛苦和困難”,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變化對全球秩序乃至美國本身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