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波音Starliner飛船首測 為NASA自主載人航天蓄勢(圖)

293FD915907E67A000A267AD82D0D848A9093030 w580 h330
當地時間12月20日上午,波音公司載人航天飛船CST-100
Starliner進行了首次無人飛行測試,並將於21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如果試驗順利,將為美國宇航局(NASA)2020年初自主載人航天飛行計劃鋪平道路。

據CBS NEWS報道,Starliner飛船搭乘聯合發射聯盟(ULA)的Atlas
5運載火箭,從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發射場41號發射台升空。飛船測試為期7天,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大約270公斤物資,並把一些重要的研究樣品帶回地球,12月28日再通過氣囊輔助傘降落到美國西部的新墨西哥州。

波音公司Starliner計劃的負責人約翰·穆赫蘭德表示:“這是多年努力的結晶,也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周。”

盡管本次測試為無人軌道飛行實驗(OFT),但航天器上配備了生命支持係統,由綽號為“Rosie”的宇航員假人模型執行此次飛行任務,數十個傳感器與模型相連接,以讀取發射、上升、再入和著陸期間宇航員對重力的反應,密切關注飛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波音公司研發測試Starliner飛船,實際上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實現自主載人航天飛行的重要一步。自2011年航天飛機計劃結束以來,NASA一直被迫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購買座位,以運送美國及其夥伴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最近一次飛行任務的每個座位花費超過8000萬美元,自2006年以來,美國宇航局已花費39億美元購買了70架聯盟號“機票”。

為了結束這種依賴性,將機組人員從美國本土送入國家空間站,NASA於2014年宣布,授權波音和SpaceX公司開發獨立的商用載人航天飛行器,其中波音公司獲得42億美元支持,SpaceX獲分配26億美元。

但因國會資金短缺和一係列技術問題(包括降落傘和緊急中止係統故障),兩家公司的研發和飛行進度一再被推遲,首飛時間也從最初計劃的2017年延遲到2019年。

今年3月份,SpaceX公司研發的Crew
Dragon太空艙成功進行了無人駕駛飛行,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並返回。然而,4月份在一次地麵測試中發生爆炸,太空艙幾乎被完全摧毀。美國宇航局日前證實,Crew
Dragon下次飛行測試已被推遲到2020年1月,被稱為飛行中止(IFA)測試,SpaceX選擇將這項任務包括在其“商業宇航員”(Commercial
Crew)合同中。

與之類似,波音本周的無人駕駛試飛是該公司最後的挑戰之一,隻有測試成功,才能自行發射三人機組人員,包括波音執行官和前航天飛機司令克裏斯·弗格森、美國宇航局資深宇航員邁克·芬克和新秀尼科爾·曼恩。

事實上,NASA希望其中一家或兩家公司盡快實現載人飛行,但在兩家公司被批準攜帶宇航員飛天之前,都需要進行多次審核,所以目前尚未做出啟動日期的決定。

據悉,NASA在俄羅斯聯盟號上簽約的最後一個座位是在2020年4月,由宇航員克裏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使用。為以防萬一,如商業載人計劃延遲,NASA計劃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談判再買兩個座位,不過此事尚未定準。

華客網:波音Starliner飛船首測 為NASA自主載人航天蓄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