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活了1.5億年,這一次真的是永別了嗎?(圖)

“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2020年1月3日,長江白鱘滅絕登上了微博熱搜,讓很多網友扼腕痛惜。這一消息來源出自《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這篇論文。

1578041517

長江白鱘真的與我們永別了嗎?尚未蓋棺定論!現代快報記者第一時間聯係並采訪了該論文的兩位作者,他們均表示,長江白鱘的活體確實已經十多年未見,但二三十年後,再見到它們的蹤影也是正常的。

專家表示:2005-2010年,長江白鱘或已滅絕

日前,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張輝等人的研究論文。

在這篇名為《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1578041446

危起偉研究長江白鱘大半輩子,2018年11月4日,在武漢召開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上,危起偉就曾在其報告中透露,白鱘可能已經滅絕,專家們正在評估這一情況。

2019年9月,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浙江千島湖一個學術年會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IUCN專家稱,目前沒有包括影像學等在內的任何證據證明白鱘還存在,如果人們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個長江白鱘個體,IUCN將重新考慮調整其物種瀕危等級。

那次會議,危起偉和張輝都參加了。張輝說,“大家尊重IUCN的評估模型和專家,但這一結果讓人心情沉重。”

生活了1.5億年,最後一次見是2003年

1578041617

“千斤臘子,萬斤象”。

“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塊頭很大,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

長江白鱘和長江中華鱘一樣,都已經生活了1.5億年。“白鱘長得有點怪異,但又有點可愛。”長長的嘴巴(吻部),像一把長長的利劍,有點類似常見的劍魚,身體飽滿圓潤,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通體是高級的灰紫色調。

事實上,長江白鱘由於非常稀有,行蹤神秘。見過它的人很少。論文的第一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張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和危起偉老師一起研究白鱘,曾聽漁民說有發現,但並沒有發現活體。”

而危起偉第一次看見長江白鱘是1984年,是葛洲壩下的一尾死亡白鱘。“白鱘個體大,非常難養活。”1984年至1993年間,他救護過四尾被困的白鱘,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長江。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複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18年前,南京下關曾救過一尾白鱘

1578041269
“長江白鱘在覓食中,能一口氣吞掉六七斤的草魚。”張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白鱘之所數量如此稀少,還跟它桀驁不馴的性格有關。長江白鱘應激反應比較強,容易受傷。

在危起偉救護過的四尾白鱘中,就有南京的一尾。2002年12月11日,老下關的漁民老孫在南京長江大橋下的江心洲一帶捕魚,撈上了一條“怪魚”。它嘴巴特別長,特別尖,身體呈扁平形。“怪魚”身上還有幾把滾鉤和幾處舊傷。這樣的魚,老孫以前從沒見過,他很快匯報給了南京的漁政部門。

而漁政部門工作人員看了以後,又一個電話打到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接到電話的危起偉,火速從湖北趕到了南京。看到傷痕累累的白鱘,心痛之餘,危起偉等人就對白鱘進行了搶救,把白鱘的體表外傷進行縫合,並注射了消炎和康複針劑。

專家們推測,這條白鱘長3.3米,體重約130公斤,年齡在15歲至20歲之間。按白鱘的年齡段,已步入中年。另外,從生殖孔等外觀形態判斷,這條白鱘偏向雌性,但沒有繁殖過的跡象。由於白鱘正常的生活區域距南京大約3800公裏,從受傷情況推測,它是在長江上遊掙脫滾鉤漁網後順流而下到達南京江段的。

後來,這條白鱘被運至昆山中華鱘東方養殖研究基地養殖。白鱘在那裏生活了20多天,不治死亡。

【追問】

以後還會出現嗎?有可能

1月3日,長江白鱘已滅絕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一片惋惜。長江白鱘真的從生物“戶口簿”上除名了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討論”。而危起偉則對現代快報記者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有自己的觀點,而我們論文是我們的觀點。”

那麽,長江白鱘有沒有可能還會再見?張輝說,這是有可能的。國外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曾經有已經宣布滅絕的生物,過了幾十年,又發現有了。而事實上,長江白鱘一直以來都很稀有,而且,生活在水下,人們很難發現它。“所以,如果過個二三十年又發現了,是正常現象。我們這個也是用數據模型推演的。”

華客網:生活了1.5億年,這一次真的是永別了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