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53. 美前駐華大使評江澤民:江的遺產已被習完全拒絕

2000年8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戴河海濱度假勝地接受美國《60分鐘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採訪。

有網友把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風起雲湧的反習抗議浪潮中突然去世,從而轉移了社會輿論的焦點,比作江澤民為中共做出的「最後貢獻」。但是,也有網友期待江澤民的去世將激發出中國民間要求改革開放的社會運動。

周四,中共主要報紙網站和其他社交媒體主頁都變成了表示哀悼的黑白兩色。中國當局給予已故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悼念規格之高僅可與毛、鄧相比。

但是,美國前駐華大使的溫斯頓·洛德對美國之音說,雖然江澤民會被高度評價,但他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對美親善的主要遺產已被習近平完全拒絕。

「與習近平比,他(江澤民)更加開放,更願意平衡各種力量,強硬派和較溫和派,但習完全只朝一個方向。」

80年代末,洛德曾在任美國駐中國大使期間與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有過密集交談。90年代洛德任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時又在多個場合與江澤民相遇。

美國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接受美國之音專訪。

「在江任期內,無論是在經濟政策還是政治討論方面,都相對開放,他確實取得了平衡,」洛德說。但是,「習近平拒絕了江澤民嘗試過的某些發展方向。」
洛德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說,「我們沉痛悼念江澤民同志,將化悲痛為力量。」 新華社報道的大標題是「江澤民同志遺體由專機敬移北京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到機場迎靈」。

「我認為他們(中共)會尊敬他,……但只要他 (習)
還是領導人,就不會回去。我認為美國的這種認識會繼續下去。因此,儘管他們會高度評價江澤民,但我不認為他們會為重返他的溫和政策而肯定他。」洛德說。

「我認為江的最大遺產是 1990
年代巨大的經濟增長,」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說。「與美國搞好關係,不要過分威脅台灣,不要製造危機,江澤民繼續了鄧小平的這一戰略。」

《紐約時報》說,「中共領導人的去世總是充滿政治戲劇的時刻,尤其是現在江澤民的去世,就在此前,中國爆發了自1989年他出任中共總書記以來未曾有過的公開反抗浪潮。」

今天的中國,不滿習近平清零政策和專制統治的抗議遍布全國各地,情況與70年代周恩來去世、80年代胡耀邦去世后曾出現過的抗議浪潮相似。

「你總是想知道這是否會重演,」
洛德說。「然而,我認為,在習近平領導下,他的鎮壓機器、令人難以置信的監視系統,包括正在測試的COVID將扼殺示威活動,我不認為它們會爆發。」

在最近的抗議活動中,示威者已經不僅僅要求政府結束清零政策,而且要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在江澤民領導下的20世紀90年代,政治自由化似乎至少是可以想象的,甚至可以公開討論。」《時報》說。

「我的猜測是,當局會對那些要求更多自由的人嚴厲打擊,但對那些只談論COVID政策的人稍微寬容,再加上出於經濟和政治穩定的原因,會對COVID政策有些放鬆,為中國公民、特別是老年人接種疫苗採取更協調的運動。我想你看到了一些正有效地扼殺了抗議的組合。」洛德大使說。

不過,洛德也表示,「中國總是不可預測的,」「我們都沒有想到1989年春天,我們會看到如此規模的示威。」

有一位網友在推特上調侃,說「總書記含淚告訴江澤民,感謝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黨做出的貢獻。」他意思是說,江澤民去世的消息成功地為中共轉移了輿論場中有關各地抗議示威的焦點。

但習近平背離江澤民溫和路線的強硬獨裁者形象,和他必須以國家主席、總書記身份高規格主持江澤民悼念儀式的尷尬,已經被網民成功捕捉,成為嘲笑其威權和讚揚江澤民溫和的主題。

網友秦先寫道:「江澤民去了!會不會因此激發一個悼念江澤民、要求改革開放的社會運動?值得期待。」

但是,江澤民一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殘酷鎮壓法輪功。國際人權組織指出,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是群體滅絕罪。聯合國獨立人權專家對法輪功修鍊者遭到活摘器官的指控報告,感到極度震驚。

法輪功報紙《大紀元》指出,「江澤民的一生,是可恥的一生。江澤民當政禍國殃民,貪污腐敗泛濫盛行,迫害法輪功製造千古冤案,對中國民眾、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犯下滔天大罪。江澤民是民族罪人,是歷史罪人,他的罪惡必定遭到歷史的審判與清算。」

但是,江澤民傳記《懸崖上的虎》的作者、波特蘭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杜林(Bruce
Gilley)認為,江澤民在六四鎮壓、中共處於危機中被鄧小平等元老挑選到中央,「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的問題是,他從來沒有像鄧小平或任何天安門之後任命他的黨內元老那樣的權威。元老們廢除趙紫陽,選擇了江澤民作替代,其結果是江從來沒有對中國政治施加自己意志的權威,因此在他後天安門時期的政策上,他經常迫於強硬派而做出妥協。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我認為對法輪功的鎮壓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某些方面你可以說他的長處和短處都來自同一個江澤民。」杜林說。「他是一個共識建立者,他不會威脅任何人,而這使他能在天安門事件后重建穩定,但這也意味著他很容易受強硬思想的影響,而這種強硬思想在習近平領導下不僅被堅持而且最終實現了。」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