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有那麼嚴重嗎?學者2022紛紛出書拋末日預言

套句時下流行新詞,這是個「多重危機」(polycrisis)時代,經濟繁榮遭遇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甚至連地球文明都顯得岌岌可危。學者專家發表各種「末日預言」,2022年紛紛出書論述這個主題,形成末日預言滿天飛的景象。

英國金融史學家錢思樂(Edward Chancellor)在路透熱點透視專欄撰文說,「世界末日」說法由來已久,早在近5,000年前的一塊亞述泥板上就刻有一段話,大意是:「近來我們的地球日益墮落:賄賂和貪腐是常有之事,子女不再順從父母,人人都想寫書,世界末日顯然正在迫近。」

以這段話描述今日現況,似乎仍很貼切。

「末日說」顯然又再盛行起來。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就說,這世界正面臨他所見過「最錯綜複雜、五花八門、又互相牽扯的重重挑戰」。

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出版新書《大威脅》(Megathreats),探討未來經濟面臨的十大衝擊,從債務危機到人類將來恐淪為機器人的奴隸。書中可見一些誇張的描述,例如世界面對「所有債務危機之母」、另一波大蕭條山雨欲來等。難怪他有「末日博士」的稱號。

經濟史學家圖澤(Adam Tooze)也在一系列部落格文章中談到全球面臨的多重危機,強調必須理解「危機邏輯」,以及當前危及穩定的種種威脅之間有何「系統性相互關係」。

錢思樂本人也貢獻了一本危機著作,《時間的代價》(The Price of Time),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多年來央行把利率維持在超低水準,以至於眾多資產價格泡沫脹大,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債台高築,資本普遍配置不當,風險則承擔過度。這導致系統性的脆弱,使央行如今想讓利率重返歷史常態水準、同時避免經濟體系崩潰的任務,變得異常的艱鉅。

地緣政治策略家柴漢(Peter Zeihan)把新書命名為《世界末日才剛開始》(The End of the World is Just the Beginning)。書中指出,從德國到中國大陸,許多國家都面臨「無法克服」的人口萎縮挑戰,將嚴重考驗「經濟大餅只會愈做愈大」的假設。他預言諸多危機,其中最憂慮全球糧食供應短缺,恐導致數十億人挨餓。這些問題可能激起社會動盪和政府垮台。從金融角度觀之,更多國家將變得像阿根廷;從政治角度來看,會變得像巴基斯坦。

另一大威脅是「全球化」的瓦解。柴漢指出,美國對維護全球貿易路線已變得興趣缺缺。美國勢力已從波斯灣地區撤退,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更可能起衝突;俄羅斯可能鍥而不捨攻打烏克蘭,即使俄烏戰結束,俄國總統普亭基於防禦理由,將轉而侵略波羅的海三小國和波蘭。柴漢預言,俄羅斯向北約(NATO)宣戰無可避免。

美國的全球霸權遭中國大陸威脅,則是億萬富豪暨橋水避險基金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新書《變動中的世界秩序》(The Changing World Order)的主題。書中檢視歷史上舊強權讓位給新崛起強國的往例,做出一個結論:強權國家江河日下的徵候是,債務累積過度、喪失競爭力、不平等和內鬥惡化。而全球強權式微之時,通常也伴隨著因新秀奮起爭霸而起的外部紛爭。難怪評論家憂慮北京對台灣的意圖。達里歐說,當強權的顛峰期過去了,統治者一律轉向印鈔機。

面對這些「多重危機」的預言,投資人該怎麼看?錢思樂建議,投資人應保持頭腦冷靜。

人口挑戰並非「無法克服」。人口萎縮,消費量也會隨之降低,需要的勞工和資本也會減少。日本過去數十年來遭遇勞動力萎縮的問題,仍應付得來。

中國大陸短期內超越美國,也不是無可避免的結局。根據柴漢的分析,美國的人口結構較佳,而且能源和糧食都能自給自足。相較下,中國大陸的原物料大多仰賴進口。美國也許負債太多、內鬥不休、而且太傾向印鈔票,但中國大陸近年來的債務和貨幣供給增加得更快。最近因抗議北京清零防疫封控而興起的「白紙運動」,顯示中國大陸絕不是社會祥和的楷模。

至於加拿大科學家史密爾(Vaclav Smil)新書《這個世界運作的真相》(How the World Really Works)提出的問題,即現代文明要戒掉化石燃料困難重重,錢思樂表示,我們只能祈禱,人類再次發揮創造力讓綠能轉型成功,以拯救地球文明。

無庸置疑,投資人面對的是艱困時局。美國股市泡沫洩氣至今還沒洩完,世界各地公債殖利率落後通膨率,全球房地產市場正遭受利率升高打擊,通膨也尚未控制下來。不過,錢思樂提醒投資人:「最佳投資機會總是在危機時刻出現。」預言世界末日會在西元前2800年降臨的那個亞述人,顯然錯了。人類存活至今,人人仍想寫書,不論那是好是壞。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有那麼嚴重嗎?學者2022紛紛出書拋末日預言